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及引导途径_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及引导途径_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和指导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学习论文,作用论文,方式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的学习活动,一部分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另一部分是在家里进行的。家庭和父母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方面起着许多正规学校教育和教学所不能起的作用,家庭指导的方法方式得当,就能对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产生相当的影响。

一、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创造良好的学习精神氛围。首先, 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在事业上不断开拓的精神状态。例如一些家庭中学习空气较浓,父母经常看书看报,认真学习,并十分注重自己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发展,为自己制定了目标并执着地追求等等,这就为子女树立了学习榜样。其次,父母与子女在茶余饭后的交谈和情感交流,也会在无形中感染孩子。例如对孩子讲述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感想。文化程度高或学业、事业有成的父母可以谈学习对自己或其他人事业成功的作用,或自己或他人努力拼搏取得成就的经历;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也可以讲由于自己学业上的不足导致在工作中处于不利状态的情况。同时,也让孩子谈谈在学校里、在学习方面的事等等,相互间也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好的影响。再次,家长应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对他们学习上的期待、信心和把握。家长或教师的爱与期望可以转化为激励孩子的神奇力量,使他们沿着期望者要求的方向发展。父母对子女学习成功的把握也会以情感传递或感染的形式影响孩子的学习信心和情绪。对子女学习期望值低的家长自己就已丧失了对子女学业的信心,自然也就会影响孩子对自己学习的期望和信心。当然,对孩子学习的信心、期待,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现有学习水平的了解上,既是适度的又有一定高度,也就是说,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2、根据家庭实际水平为子女学习提供可能的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主要指学生学习的有形的设备和设施。例如家中藏书和“文化性”消费品占有情况。无论家庭的经济收入高低,物质生活条件好坏,家长都应尽可能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书籍对他们的学习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即使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或收入不高,也应该把其他的非必要的消费节省下来,尽可能地为孩子添置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孩子适当地、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接受新鲜事物。当然,如果沉溺于看电视之中,也一定会影响学业成绩,特别是现在日益增多的言情片、武打片,看多了只能是有害无益。此外,在饮食方面为孩子提供一些健脑的食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家长对子女学习指导的方式

1、正确督促。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需要父母的督促。当然, 这种督促不是不断训斥、紧盯,……正确的督促表现为经常适时、坚决、简要地提醒孩子按时学习和在做作业或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认真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初期要加强督促,因为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会自发形成,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养成,而要靠平时的不断重复、强化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重复强化的过程是个由紧到松的过程。在低年级时,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时,要抓紧督促;而在高年级时,在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后,对他们的学习只是适当提醒,稍加监督,而不过多干涉。

2、适当点拨和启发。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 家长应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在关键处给予适当指点,但决不能替代解题,参与要适度,要留给孩子一定的思维余地。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启发主要有二:一是应在课堂学习后对知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孩子认识知识重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概括能力较差,对知识的重点一般不是认识得很清楚,因此,在学习中平均使用精力,往往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家长适当地进行引导,就能大大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二要启发孩子认识自己的薄弱环节,父母应引导孩子对自己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和检查,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加强。在孩子的学习取得好成绩时,也要启发他们想想自己是否还有不足的问题;考得不好时,更要 引导他们仔细分析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弄清原因后加以改进。

3、不断鼓励。对子女学习经常进行正面的鼓励, 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肯定的态度,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进取。但现在许多家长由于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习,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失利便大惊小怪,动辄责骂孩子,或者常拿他人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来刺激孩子,父母的本意是想让孩子学习更努力,但这种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结果不但没有有效产生激励作用,反而导致孩子在学习中越来越泄气继而自暴自弃。科学的方法是经常鼓励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指出不足,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既比出孩子的长处,也能比出孩子的短处,让孩子在看到自己进步和优势的精神状态中去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同时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而产生学习上进心和健康的争强好胜心理。

三、家长对子女学习指导的重点和策略

1、指导的重点。 首先是培养孩子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所谓学习动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的动机,即学习的志向,也就是立志。有了学习志向,孩子就会自觉地投入学习。其次是具体的动机,即学习的具体目标。要孩子能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对自己学习状况、能力作出的评价,产生加强某个具体内容学习的需要,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努力完成。

其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抓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完成学习任务为先的习惯,要求孩子在放学回家后一定要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做别的事情,养成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二是培养在学习中认真、细致的习惯。要求孩子对学习的每一环节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步骤都要细致,不放过一个疑点。三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自己先动脑筋,实在想不出再求师问难。四是培养勤于阅读的习惯,要求孩子每天抽一点时间看报或阅读有益书籍,并使之成为他的心理需求。

第三是注意弥补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和弱点。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个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施教是必要的。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有欠缺,可以集中精力采取辅助措施帮助孩子解决;如果孩子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潜力,还可以提供条件,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发展或更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应鼓励孩子在学习策略和方法方面进行探索。父母辅导不能满足于一道题,一篇作文,也不能满足于回答孩子所问的内容上,而应该启发引导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2、指导的策略。首先,父母的指导应根据自己的水平。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可以在子女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策略方法作一些具体的指导,而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也不应该对子女的学习放任自流或无所作为,而应在培养孩子学习的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多花一点力气。

其次,指导应适应孩子的特点和心理、智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学的课程比较浅显,并以直观和形象的知识为主,因此,一般的父母都能胜任对他们进行辅导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发展,父母对他们学习的帮助应开始由具体辅导向重点指导过渡,注意培养子女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在小学阶段,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性较大,而且,浅显知识的具体辅导需要辅导者更大的耐心,因此,这个时期的辅导应以母亲为主进行。

初中阶段的学生,父母一方面要对他们从严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保持下去;另一方面也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初中的课程开始增多并加深,如果没有坚定的学习动机和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就有可能跟不上趟,产生分化。因此,还要指导孩子树立学习志向,加强学习毅力方面的训练。此外,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社会交往的增加,初中生开始产生强烈的归属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很大,因此,家长也要适当地注意他们的交往,指导他们多交一些要求上进的,努力学习的朋友。

升入高中以后,一般的家长虽然无法胜任对他们的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辅导或指导,但可以采取因势利导的形式,引导他们在学习上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个性潜能,通过摸索逐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策略和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立下具体的志向,在某种特长学科上进行深化,重视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及引导途径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