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论文_田鑫宇

谈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论文_田鑫宇

田鑫宇

国网辽源供电公司 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变电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对变电站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增加重视。

关键词:变电运行;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于供电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电已经成为了当前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电网发展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地技术控制和开展科学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减少供电故障发生的基础。

1 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

1.1 跳闸故障

(1)220kV、500kV输电线路跳闸现象。当跳闸出现在220kV、500kV输电线路中时,变电操作人员首要工作是对线路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将异常情况找出来,一般来说,问题容易发生在消弧线圈及跳闸设备上,需要重点对这两方面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没有自动重合的跳闸开关,需要变电操作人员手动将其重合,进行大电源强送。如果输电线路出现较为严重的故障,则需要待彻底消除了震荡后强送电源。

(2)主变低压侧开关在运行中出现的跳闸现象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主变低压开关跳闸现象主要包括越级跳闸、母线故障、开关误动三种情况,这就需要变电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其跳闸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其中的故障。在对主变低压侧线路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判断其是否因开关误动或者开关拒动而因其的,如果不是,那么变电操作人员也就需要对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进行检查。在检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即对设备保护压板等进行检查,并对主变低压侧的过流保护区域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跳闸的故障,等到检查并维修完成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各个设备再次存世检查,如果设备在运行中还发生各种声音,那么变电操作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中是否存在不正常的电晕、接头是否过热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变电运行再次因为各种故障的出现而跳闸。

(3)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出现主变三侧跳闸原因主要为:主变电区内外部出现故障、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会导致主开关拒动。变压器是变电运行中最主要设备,变压器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瓦斯保护,通过瓦斯保护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判断油箱内是否有故障存在,如果瓦斯有保护动作出现,说明变压器内部可能出现故障,通过检查如果发现变压器内有差动保护动作,需要重点检查主变压器,仔细排查找到故障来源。

1.2过压控制

过压控制。过压问题的有效控制,是变电运行技术要求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避免电源架空引入、利用氧化锌材料作为电容器避雷应用等是有效的过压控制手段。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要避免出现由于开关分闸速度变化所导致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问题,减少出现的电弧重燃情况。另外,也要对于接地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接地的操作设计。在变压器设计与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施工人员一般都会在低压侧进行中性点接地,将大量的电流直接引导大地,这样也就避免大量电流对变压器及其内部各个设备造成损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行接地,这就导致变电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致使熔丝熔断。

2 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2.1 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和规章制度

利用安全标语、黑板报、安全简报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运行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此外,还要构建奖罚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细化和量化的方式保证工作具备可操作性。让每个岗位都有完善的奖罚细则和责任制,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电所还需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让变电运行人员掌握系统连接、现场布置、性能作用和结构原理,并积极开展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提高运行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

2.2 加强设备管理

变电运行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加强设备的巡视与管理来有效控制设备发生异常的几率。

加强设备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巡视管理,建立设备巡视作业标准,提高设备巡视质量。倒闸操作后当值人员及接班人员进一步检查确认一、二次设备状况及状态;设备缺陷处理后的追踪检查;设备检修维护后抄录相关运行参数设备,如油位、油温、SF6压力等,进行比较分析;高温天气,注油设备易发生喷油异常;低温天气及早晚温差较大时,注油(气)设备渗漏油较多,加强注油设备的巡视检查;雨天或潮湿天气检查机构箱是否潮湿或进水。防止设备出现异常情况而没有及时发现。第二,建立健全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同时应保证制度的可行性。第三,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结论、责任人、检查日期等信息做好记录工作。

2.3 加强技术管理

提高变电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技术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电力企业自身要对于变电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情况进行提前的预估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预案,提高对事故相应和处理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各类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保障供电正常的关键。与此同时,电力企业也要加强变电运行的监督考核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和策略,以更加高效、直接的监管措施来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1)建立应急管理措施

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事故预警管理体系建设、事故应急预案建设、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事故预警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对内部管理、事故预警、信息系统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预警管理;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急策划、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改进标准和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急准备、事故的现场恢复、事故的应急准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运作机制建设、组织体制建设、保障系统建设、法制基础建设等。

(2)建立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要在管理过程中按照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实现变电运行管理中的信息化过程。技术研发部门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变电运行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地排除可能发生的故障、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对施工人员信息化的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力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监测电网事故的风险点、降低人员伤亡的频率。

2.4 加强安全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变电站建设过程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变电站设备运行与维护的有效性,在加强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基础上促进电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同时电力企业在进行变电站人力资源考核与培训时,应当注重对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工作的培训与考核,从而促进变电站运行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并在工作技能上不断提高从而更好的提升岗位竞争力。这对于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加强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提升变电站设备的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生产运营中,变电运行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电力企业不能加强变电运行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则不能确保电力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能力,健全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变电运行技术的有效性,加快我国电气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杰.试论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措施[J].化工管理.2018(06)

[2]苏杰.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

[3]何涛.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与管理措施剖析[J].经营管理者.2015(19)

论文作者:田鑫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谈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论文_田鑫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