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大开发论文,地位论文,西部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从世界范围看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1.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旅游业已成为并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据WTTC/WEFA组织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旅游业的直接间接产值将占世界GDP的11.7%,并将提供2~2.55亿个就业机会。同时,国际旅游人数持续上升,旅游将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在占83%的国家中,旅游属于五大出口类别之列,特别是欧洲、中东、美洲国家,而且至少在每3个发展国家中就有一个国家的旅游业是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WTO还预测,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7.02亿人次,到2010年将达到11亿人次。
2.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旅游业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行为,现代化传媒的发展使得社会交往更加密切,文化交流日益扩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者主体意识受到外在信息的大量冲击,对旅游消费的选择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常表现为大规模趋同、仿效和追随流行特征,造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行为趋同。旅游还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中成长,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偏好。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更需要通过旅游来了解和感悟世界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旅游活动显得更加重要,成为调节人们生活的有效方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1.从战略地位看:
1)旅游业是先导产业。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旅游业是沿海开放发展的先导产业,正是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带动沿海各地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进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圳市借政策、信息之优和毗邻香港之便,硬是在无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旅游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发展起了旅游业,不仅产值比重不低,而且带动房地产、交通、商业的迅猛发展,一时间使深圳成为国人旅游、参观学习、开会的首选;海南省虽然建省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但充分发挥亚热带风光绚丽、气候爽朗、物产丰饶、民族文化有特色等优势,在十来年的时间里,将旅游业建成了支柱产业,将海南一个落后的海岛在旅游热潮中推成全国的新星,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为世人传唱。上海——东方明珠,这个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工商重镇,即使在改革以前,也是国人“旅游”的王国,尤其是购物“旅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标志,90年代以来,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上海重振雄风,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尽显风流,而且,也发挥其旅游资源的强大优势,成为沪江浙文化及旅游业的中心。
2)旅游业是许多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具有文化、自然资源的无限利用性和对相关产业的推动性,以及几乎无公害性、投资的相对低成本性等优势特征,各地凡有资源者,无不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从发展规模和旅游收入增长率来看,旅游业是许多省市区发展迅速的产业,并为旅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省借1999年昆明“世博会”举办的东风,使省旅游业又上了一个重要台阶,仅1999年1~9月,全省就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74.4亿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62.45%,旅游业在全国的名次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居第6位。陕西充分发挥14个王朝故都的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见表:
目前,陕西省旅游业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全省现有国际水准的饭店101座,年接待能力达200多万人次;有国际旅行社31家,国内旅行社136家,各类语种的翻译导游1600余人;旅游汽车公司15家,各种营运车辆1200多台;全省直接、间接旅游从业人员48万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个省市区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四川旅游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05年将旅游业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现在的4%提高到8%,使之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云南、陕西等省提出将旅游收入达到本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2%。
3)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和国有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西部省区优先和重点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重庆、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依靠旅游业的大发展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的世博会就是一个典范。
2.从作用来看:
1)创造就业机会多。据有关资料记载,旅游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的比例是1比5,同时,它带动就业的成本也很低。
2)对相关产业带动大。如前所述,旅游业涉及十几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因此,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3)直接促进国内外经济的合作和文化思想的交流,加快各地改革开放的步伐。
4)各种效益明显突出。从近年来全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业的迅速、全面发展,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旅游业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西部旅游资源的优势: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我国西部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概略地说,西部独特的地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国的西南方:山青水秀;喀斯特地貌,奇特俊美;中国的西北方:高原磅礴;大漠古道,苍凉悠远。西部厚重的历史及多姿的民族文化引人入胜;中国的西南方: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蜀文化源远流长;云南多民族聚集地,多元文化丰富多彩;中国的西北方:秦皇汉武、扩疆通商,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铸许多辉煌。
2.发展西部旅游业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
1)中国的西部高原是中国的大地源泉,发展生态旅游业即有利于高原涵养水分又美化山川,又籍此形成特色优势的旅游业。青藏高原,孕育了中国最长的两条大河;长江、黄河,其流域曾是中华大地最肥美的地方。历史的原因,西部的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破坏,特别是目前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已到了危险边缘,如黄土高原沙化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多年季节性断流,沙暴一年烈于一年;而草木葱郁的西南各省,也因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渐严重,1997年的长江洪灾可谓是自然的一次报复。因此,拯救西部自然资源环境,已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另一方面,绿化西部,又可美化自然,丰富旅游资源。在自然的绿化下,仅四川就有九寨沟、黄龙——天上人间;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在人工的绿化下,山川重新秀美,大地再现生机,如山峡工程将在高峡出平湖,从而极大的提升重庆旅游资源的地位。因此,西部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反过来,西部又因历史原因,又处在富饶中的贫困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由于西部绿化事关中华前程,我国又已在加速市场经济发展,重走工业污染老路不行,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也无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旅游业之所以是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投资相对较小,回收相对较快,滚动发展相对较容易,带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相对较强,而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空间极其辽阔,因此,凭籍资源优势是保证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2)西部经济发展对维护民族团结相当关键,同时,发展旅游业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认识和感情,增强民族大团结。我国西部集中了全国半数的少数民族,尤其高度集中在云南、新疆、四川等地。而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落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的结果就是收入水平偏低。发展旅游业,地方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度高,直接受益面较大,有利于他们脱贫致富;发展旅游业,先进地区的理念、投资经营方式将带进民族地区,对更新观念、改变收入方式等有促进作用;发展旅游业,多种文化必然交流、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促进民族的大团结。
3)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对于西部发展来说更应如此。而城镇化需要庞大资金,少数民族又多生活在高山大川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城镇化没有有效途径就更难。如前所述,西部自然资源十分优良,又地处名山大川,原来正属老、少、边、穷,现在,在旅游热不断升温、回归大自然趋势更旺之势,合理开发这些自然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业,对贫穷地区城镇化有很大推动作用。九寨沟原来在几十公里的深沟里就九个相隔很远的藏族村寨,文化设施几无。九寨沟开发成功,使得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沟口已形成了绵延几公里的豪华新城,搞旅游业服务的移民蜂拥而至,直升飞机场已建好,现代通讯设施很齐备。连中转地川主寺也迅速膨胀成一座高原小城。相应,当地藏民从事民族商品销售、餐饮业、民族风情文化服务业、住宿业蔚然成风,收入也随之倍增。仅四川而言,象九寨沟这样的还未充分开发的地方就有阿坝的四姑娘山、甘孜的香格里拉、凉山的泸古湖,可见,若能迅速开发好这些民族集聚区的自然资源,形成良好的旅游业,对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和提高地区人民收入水平是非常现实的推动力。
二、发展西部旅游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就自然资源而言,西部省区要么地处名山大川,气势俊美神奇,如四川的九寨、黄龙,重庆的山峡,云南的石林等等;要么气候温湿,景色气象万千、婀娜多姿,如云南的西双版纳等。而西部自然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开发和经营优势,因此,籍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是西部人开发西部最有力的保证。
就历史文化资源而言,西部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许多文化圣地有自然资源的陪衬,其旅游业发展价值极高。如西安曾是14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周边又有西岳华山,其峻险天下第一;西藏——悠长、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之乡,集藏传佛教文化、藏族建筑艺术、财富于一体的布达拉宫为世界旅游者所瞩目;丝绸之路——黄尘古道,新疆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发展旅游业潜力十分巨大。
2.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与西部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就政策而言,我国政府已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发展到较深入阶段。因此,政府制订的政策的力度将会更大,相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人更新观念、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产权制度改革和吸引外资的关系,外资进入和行业准入的关系问题应比东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更大的开放度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虽然集中在公共设施上,但相当多的项目和工程直接间接地对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国家计委已公布的投资项目和工程有些是铁路、机场、水利工程,对改善西部旅游交通状况和旅游环境有支撑作用。同样,西部各级政府也加大本地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也为区域旅游业的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后发优势而言,东部发展旅游业,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市场机制成熟度较高也使得西部旅游大开发能高起点、高速的发展。
(二)劣势分析:我国西部地域辽阔,旅游点之间的距离很长,这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本,也部分的抵消了西部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和降低了不同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如深圳旅游业发达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可提供港、深、澳几日游,对于游客来说,若不考虑其他成本的话,旅客的交通成本、住宿成本相对较低,从而使其旅游业极具竞争优势。我国西部改革与发展滞后,政府投资不足,公共设施尽管有很大发展,但是,较之东部,基础设施明显落后,同样,西部的旅游企业,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经营水平都不如东部,并且也无法承担开发经营大的旅游项目,而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旅游业大开发,在这样的问题面前,西部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只有凭籍资源进行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才能积聚大的投资与经营力量为龙头来组织实施旅游业的大开发。
三、西部旅游业大开发的模式探讨
(一)确定生态旅游业为主,文化旅游业为辅的发展战略。要进行西部旅游业大开发,首先,要在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高度上看,西部最大、最优秀的旅游资源就是地理资源的原创优势;其次是相当区域民族文化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再次,以西安为主的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本来其文化旅游价值极高,尤其是秦朝兵马俑方阵可与长城媲美,但是,毕竟已开发较成熟,它们当然是西部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应是下一步西部旅游大开发的重点。笔者分析的结论是:西部旅游业的大开发应制订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以文化旅游大开发为辅的发展战略,则才能在后发中形成后生可畏的竞争优势。具体说来,即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为主,注重原创性,相应以文化为线,以降低游客成本为约束,形成若干旅游者可选择的基本景观,旅游公司可季节组合的高层次的旅游项目:如九寨——西安游;桂林——张家界游;三峡——香格里拉游等等。其次,要注重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对原创性资源的发掘,而不是人创。反璞归真是工业社会人反思后的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人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种调节的生活方式,将来更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伊甸园。原创在于天成,因天工才摄心魄,令人感叹,正如李白在蜀道的雄关漫道,仰观发出的千年感叹:嗟乎于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原创藏于深山大漠,与世隔绝如天上人间才弥显珍贵,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区当是如此。即使是省级、地市级的生态旅游区离消费者再近若是人造也难聚人气,充其量只是当地人消闲的地方,仅以四川为例,人造湖近十年造的星罗棋布,旅游设施一个比一个上档次,营销广告也铺天盖地,然而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只有季节游湖一玩,普遍都事与愿违,亏损巨大。即使如此,仍有更多的州县还在人造景观上规划美好未来。再次,开发生态旅游区要注意环保,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笔者已反复强调生态旅游的原创性,这在初始阶段可能还做得到,一旦在旅游业中尝到甜头、有了资本以后,未必还能终生相守,一旦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且谬误成潮时,未必还耐得住寂寞。在旅游业中,最难创造的是品牌,最容易丧失的还是品牌。九寨沟一被有识之士推介给世人,就令世人向往、陶醉,然而,一位著名诗人且为深深的忧虑所困挠,他耽心这惊世绝尘将被世人的旅游污物所污染,认为与其如此,还不如在不被世人所知中保住这天地的绝唱。历史没有让这位诗人失望,九寨沟在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人的游行中一始既往:洁净、绮丽;豪华的旅游城在沟口也不得不止住膨胀的欲望,现代文明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着雪峰、向绿色的杉林、向碧蓝的海子、向九个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寨子里的藏族同胞,表示了应有的崇敬之情。九寨沟在游人发织中编制出一幅印象中的永不褪色的藏族壁毯——绿色的品牌。相反,一些好事的经营者,总想在种类的规模上做文章,把上苍所赐之地,当成又一个制作迪斯尼梦幻的沙盘,除了变成残墙断垣的投资及成为他人耻笑的多文化经营的幻想外,自然被无知部分地破坏了,品牌没有如期走来。前面的投资者悄然的走了,后续的投资者还不敢再来。
(二)多元化的投资是西部旅游业大开发的可持续的推动力。西部资源如此丰饶,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不能象东部旅游业那样辉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来看,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热点在广东,有政策优势,有信息优势,有全国追捧资金的优势、有人才优势,成功是必然。同理,90年代的改革开放热点是上海浦东,资金与孔雀继续东南飞,成功也应是必然。不可否认,东南成功的成本就是西部的缓行。而从主观来讲,西部的改革和东部的改革毕竟是在同一块热土上进行的,西部改革显得更多的是政府在倡导改革,如在政府推动下的西部国企的改革,而民营企业的演进、劳动者的自强、政府一些政策的时限性都反映出渐进中的缓慢性。今天,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宏伟事业,显得准备不足。一缺观念与机制、二缺资金是起步的基本状况。
就观念与机制而言,首先,从各级政府制订的政策和相应的行为来看。制订政策者,从观念上来看,仍把施政当成是给予,而没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在政策的制订上,缺乏前瞻性,政策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各级政府对经济参与的还是多,提供法规环境和政策的咨询少。比如具体地跑招商引资活动,甚至,有些地方领导还给下属下指标;中央政府至今未出台外资、民营资本准入的行业和条件。其次,看企业,尤其是看民营企业投资经营者的观念和运行机制,就可见,缺乏创新意识,因循守旧是西部企业家最大的通病。如企业拒绝接受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普遍坚持家族制;不愿进行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永远满足于跟风和勾兑;不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只停留在作坊式管理层面;不尊重工薪者,普遍不给社会医疗保险。西部企业的落后是西部大开发最大的问题,西部的企业不迅速觉醒,西部大开发就没有市场化的组织力量。再次,西部的劳动力资源虽丰富,但是观念落后,知识技能素质较差。如改革已进展到了今天,从一而终之心不改,不愿不敢到外部去闯荡;不主动更新知识技能,以迎接时代的挑战。观念与机制构建的准备不足只有靠制度创新和加快市场化进程来重构。
就缺乏资金而言。西部旅游业要大开发,前已分析,应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历史文化为辅进行开发,而相应的旅游资源都远离都市,并且,西部的许多国家级的旅游景点之间的地域分布间距很大,且交通的其他商业利用价值不多,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对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以形成西部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力是很难得的,现实地来看,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如四川省甘孜州的稻城县——香格里拉,地处川西北高原,离成都市800多公里,由于绝大部分路是碎石公路,相当路段还需骑马,今后五一大假里,许多成都游客还是乘自备车都用了五天时间在路上颠簸,其他条件也不具备。而要投资,仅交通投资就高达10多亿元,综合投资至少15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其风险也可想而知,若没有新观念、新机制、更开放的政策,西部企业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投资。
综上分析,若真要以西部旅游大开发来牵动西部经济的大开发,不在观念、机制、政策上有所创新、突破,以保证庞大资金的流入,显然,不会有大的作为。
为此,必须要树立大开放、大开发的观念,即西部的旅游市场及相关市场、项目必须对国内的其他地方的投资者开放,同时也对国外的投资者开放。尤其对外国投资者,具体说来,应按国民原则,对国外资金,允许其进入旅游交通投资、旅游资源的开发性投资及后续的旅游服务,政府主要应做好的,一是建立保障招商引资能正常进行的法规环境,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法规;二是应制订外商准入的领域和条件,相应,建立向外商提供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咨询机构。三是推动市场化的进程,尤其是要建好西部的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式的有效展开,保障外商独资、中外合资能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资金西进的热情,在启动阶段这尤其重要,有了大资金,才有大手笔,才能搭起西部旅游业大开发的大框架,西部的投资人自然才敢跟进,从而激活本地庞大的民间资金进入经济循环序列,吸引西部以外的银行信贷资金助势。
(三)西部旅游大开发应形成牵引式层次推进的发展模式。西部的旅游资源的缺点是分布较散,交通不发达,服务设施不先进,因此,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发旅游资源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就是要把握好各级旅游资源开发的协动关系,应注意不要推动一窝蜂式的开发狂热,否则,家电业的重复建设和因此而不得不开展的血腥价格战将移师旅游业,西部旅游业就有可能走弯路。我国各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普遍患有一种政府热情过旺症和企业投资盲目症,目前,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对旅游业更是如此,现状已露出令人不安的苗头。怎样才能扼制旧病复发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从本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用抓大弃小,辅以抓大压小的效应,应是西部旅游大开发的底蕴。其道理是,大开发要的是大资金,相应搞的是大项目,大项目必然形成吸纳系列社会资金投资的龙头。这样,从旅游项目上,至少围绕大旅游区周围的洲县失去开发旅游资源的竞争力;相应,围绕大项目形成的系列投资又可部分截流可能流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上去,对其起一种釜底抽薪的威慑,从而抑制旅游投资的盲目性。当然,远程大项目毕竟远离人口密集区,另外,其旅行成本也不是老百姓经常可去之处。同理,在人口密集区的周边,以自然资源为本,开发一些市级、州级旅游区还是可以的。这样的区域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发展模式是一种在选择中由大牵中、由中牵小,不该牵的则全部丢掉的模式,方能保证资金流向相对集中合理的发展模式就是牵引型层次推进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西部旅游大开发按这种模式运行,将会高速运转,而且是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