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低俗和低俗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低俗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上的低俗现象层出不穷,报刊上成天痛斥“低俗文化”,官方号召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①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也不时地叫停、处罚、整顿低俗节目和相关机构。对我们来说,低俗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无需解释的概念。然而,何谓低俗?或者说,怎样就算是低俗?似乎尚未加以定义和界定。又如,我们常说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所指什么,区别又何在?②似乎无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相对清晰的概念,“反低俗”在理论上的正当性和实践上的合法性就大成问题。当然,定义的缺失不在于概念的显而易见,无需说明,而在于现实的混沌芜杂,难以分辨。 最方便、最权威的办法是借助词典,低俗即“低级庸俗”,而“庸俗”即“平庸鄙俗;不高尚”。③“兜圈子”式的同义反复显然于事无补。“从抽象概念出发来对本质下定义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具体情况出发。”④因此,对低俗作界定就不能是“空对空”,而应当是“地对空”,即需要将其放置于当代社会文化面临的伦理危机的具体语境下方易讨论。 本文主要试为“低俗”做一概念界定,简言之:低俗是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与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这中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定,二是“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一、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定 低俗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定之下而言的。因为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民族、不同社会文化,都有各不同的价值准则,这就是价值观念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恩格斯讲到道德的历史性时说:“我们拒绝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这种要求的口号是,道德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相反,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⑤于是,“某些时代认为合乎风化要求并且由于公共道德规则而成为人人必须恪守的事情,在另一些时代却常常被认为有碍风化”。⑥以猥亵而论,“猥亵的形式当然因了时代而变化,他是每日都在变化的。有许多在古罗马人以为猥亵的,我们看了并不如此,有许多在我们以为猥亵的,罗马人见了将要笑我们的简单了”。⑦又如,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人们还为恋爱中的男女婚前接吻是否是“不道德行为”而困惑。⑧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有人看到《大众电影》封底刊登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与“灰姑娘”相拥接吻的剧照还愤怒地质问这“是什么动机?是在宣传什么呢?”⑨而今天的性学家在公开宣讲“换妻不伤害任何人”,“乱伦无关道德”,所谓的“性工作者”还堂而皇之地提出“维权目标”。不同时代观念变化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同一时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价值标准也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对于同性恋,宗教极端势力“ISIS”会将同性恋者以“石刑”处死,中国社会大众对同性恋往往采取一种不支持不反对的“中立”态度,而美国最高法院会裁定同性恋婚姻“合法”。在多种因素复杂影响下,价值标准形态多异。那么,从价值层面讨论的“低俗”自然也只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限定下来加以讨论。 当然,在强调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就没有一个共同的“底线”。“所谓道德,不外人类普遍观念所形成。”⑩且以性道德而论,无论何种文明、何种时代、何种文化基本上都不约而同地认同着一个性道德底线。G.K.切斯特顿(C.K.Chesterton)说,“一切健康的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东方还是西方,都知道性里面包含着某种怒意,谁也不敢肆意煽风点火,如果我们要保持清醒,就必须对它保持一种神秘感和敬畏的态度”。(11)显然,我们在强调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并不否认其稳定性和共通性,只是加上此一限定对我们讨论的时代性和局限性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 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风化、物质、美感 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社会常有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即“价值共识”。它是指人们在长期文化积淀中所继承,或在一定时代条件下所秉持的普遍认同的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公序良俗。是否冒犯和违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是衡量低俗的一把尺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底线”。 比如,我们常说“有伤风化”,可是,何谓风化?“风化,是时代共同生存利益(因特殊阶级利益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12)风化正是以“共同利益”来界定的。美国社会正是以“价值共识”来作为低俗的检验标准。“在美国,‘低俗节目’指那些尚未达到淫秽色情等级,但是又明显带有猥亵、不敬、脏话等下流内容或者公然冒犯社会基本道德水准的电视节目。”(13)他们对淫秽品的判断条件之一也是看它是否冒犯了“当前社会标准”。(14) 在这里,“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是判定低俗与否的重要标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普遍认同就具有天然正当性。比如一夫多妻制,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普遍认同,并视为当然,但现在看来却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婚姻关系,并不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同,因此在今天“包二奶”现象就为法律、道德、风俗所不容。因此,我们讲“社会的普遍认同”,并不是说它就一定合理,一定正当。 “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又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呢?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伦理危机的现实,我们可以从风化、物质和美感三个层面来加以讨论。 (一)从风化层面来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很大程度上,我们所指称的低俗,正是指那些挑战社会普遍认同的“性关系”、“性规范”和“性道德”的“有伤风化”的行为。以至于我们一说低俗,几乎就等同于身体欲望、情色诱惑、淫秽色情等。至于什么是普遍认同的性规范,这又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以婚姻家庭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性道德 傅克斯在其《欧洲风化史》中称:“我们文化以及它的全部辐射和成果,其基础是私有制……私有财产的利益也决定了、建立了性道德的基本形式即一夫一妻制。”(15)今天一夫一妻制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婚姻形式,一夫一妻制本身的遗憾和缺陷或多或少已为离婚制所克服,在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中所形成以“忠诚”为核心的性道德就成为一条重要的性关系法则。于是,我们看到色情文化、明星绯闻、婚外恋情、“一夜情”(当为“一夜性”)、卖淫嫖娼、混乱性行为等之所以成为争议对象,其原因正在于它破坏的是这种以婚姻家庭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性道德。 2.精神性的性优于身体性的性 一般认为,追求身体的快感,欲望的满足的“道德性”要低于两性之间在情感上、精神上的追求。穆勒说:“伊壁鸠鲁的人生理论中没有一点不认为,理智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单纯感官的快乐。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功利主义著作家一般都将心灵的快乐置于肉体的快乐之上,主要是因为心灵的快乐更加持久、更加有保障、成本更小等等——也就是说,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外在优点而不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本性。”(16) 比如,原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被偷拍不雅视频并被曝光,人们或同情雷政富被不良商人设坑陷害、敲诈勒索,但人们一般不会认为雷政富和视频女主角赵红霞性行为多么高尚。但是,如果事实真的如雷当庭翻供的那样,称与赵红霞是“恋爱关系”、“耍朋友”,他们的性行为,或者说性交易、性诱骗顿时性质就完全转变为一种恋爱生活中的“浪漫”,于是一场千夫所指的“性丑闻”就会变成一次无可厚非的“性激情”,肉体交易变成了爱情升华,何故?前者是身体上的性,后者是精神上的性。当然雷赵两人是否如他所说的一种“恋爱关系”,不得而知,至少雷以“恋爱关系”来翻供也正说明了精神优于肉体的道理。 再以陈冠希与众多当红女星“艳照门”和“湖南小伙同时交17个女友,生病时被包围探望”这两个事件为例,这两个事件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却不同,以呈现世人面前的信息来判断,与陈冠希相交的众星是“性友”,而与湖南小伙相交的众女则是“女友”。前者多为追求身体的满足,后者至少还有情感的付出,要不然他不会被17名女友包围探病,所以两者同为“花花公子”,前者更像滥淫的“西门庆”,后者却似博爱的“贾宝玉”。因此,人们对陈冠希的行为报以“愤慨”,对湖南小伙的行为更觉“可笑”。这便是性领域中精神性要优于身体性的普遍认识所致。 3.身体的隐私和精神的隐私的合理遮盖 这里所论的“稳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身体性隐私和精神性隐私。一般认为,隐私应当局限于个人的私人领域,而不适宜、不应当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特别是他人眼目之中。今天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低俗现象就是暴露隐私、挖掘隐私以迎合、满足人的窥视心理而造成的。 一些色情反对者反对色情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便是基于它们是“隐私”。“性和隐私观念是相联系的,因为性使我们感情和肉体都处于易受侵害的地位——我们受着情感的控制,很少意识到环境因素,我们沉浸在我们的情感和当时的冲动中。这种易受侵害性就是隐私状态的标志——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希望别人介入。这一点在我们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态度中也有所表现。而且,因为我们希望完全沉浸在这一活动中,所以我们一般不希望他人在场。”(17)斯坦纳认为:“色情文学侵犯了隐私”,“性关系是,也应该是,隐私的避难地,在这里应该允许我们把那被践踏了,破碎了的意识聚于一种不受侵犯的状态和宁静中”。而“现在,色情文学家们暗中破坏这极端的、重要的隐私。我们替我们想象:他们窃走了我们的深夜私语,大叫着把它们传出屋外,使他们变得那么虚假。我们做爱中的形象,亲昵中的俚语一批一批地出现了……”(18)在今天的图像影音时代,我们面临的不是色情文学,而是生活中的“毛片”、网络色情影音、色情动漫等,这些材料无不细致入微地,甚至放大、夸张地展示一切性器官、性行为。 除了色情制品中赤裸裸地展示性隐私之外,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擦边”色情的身体暴露。“干露露”浴室“裸体征婚”,北京车展上的爆乳装,《非诚勿扰》“最清纯女嘉宾”闫凤姣的厕所不雅照,郭敬明为好友庆生奉献“毫无遮掩”的露点照,聊天室艳舞表演……这一干男女的行为之所以被称为低俗,正在于其将本来应当遮盖起来的“身体”以性暗示、性诱惑的方式暴露于公众眼前。 以上所说都是外在的身体隐私,除此之外,还有内在的精神隐私。今天的人们热衷于将那些本该深埋心底,或者仅适合于教堂忏悔、密友倾诉、医师交流的感情纠纷、心理秘密、家庭矛盾等在光天化日之下全盘托出。比如,为了挖掘嘉宾的隐私以飨观众,在以“格调低下”(19)取胜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中,主持人小S就会问到政治人物连战穿什么内裤,穿三角的还是四角的,高腰的还是低腰的诸如这类隐私问题。大陆的有些情感节目为了深挖隐私,可谓无所不用,有的搬来“测谎仪”以图窥探“绝对隐私”,有的实在挖不出隐私的,不惜向壁虚构,无中生有,导演“假人假事”以充隐私。这些节目之所以被视为低俗,正在于它们将本该隐藏遮盖的精神隐私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 (二)从物质层面来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中国在走向所谓的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有两个东西长成了无所不能的可怕的妖怪: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性。这种欲望是人性构成中的基本部分。”(20)“性”与“钱”恐怕是一切社会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话题,如何认识对待这两者,社会由此逐渐形成一种普遍共识。如果说风化层面是就“性”而论,那物质层面则是就“钱”而论。低俗问题还体现在如何看待物质、金钱、财富。 那么,金钱在个人的世界中居于何种地位,如何获得物质财富,拥有财富后又如何支配和使用,都成为物质层面上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低俗的重要标准。在物质层面,人们普遍的共识是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赚钱”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人获得财富的手段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致富;拥有财富不只是为满足个人的享受,而要回馈社会扶助他人。 可是,“金钱价值观”主宰和支配了这个社会的一切。过去我们讲“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今天我们讲“笑贫不笑娼,谁穷谁丢人”。赤裸裸的物质主义、毫不掩饰的拜金主义成为低俗文化的一道重要景观。郭敬明《小时代》之所以被视为“伤风败俗”正在于他的小说和电影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沉迷物质、追求物质、享受物质、炫耀物质的“物质主义”气息。《非诚勿扰》女嘉宾马诺“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颠覆了“情感重于金钱”的爱情观。“干爹辈出”(郭美美“炫包”、安子熙“鉴宝”、(21)杨紫璐“包机”(22))的潜台词中的“出卖色相换取物质享受”颠覆了“劳动致富”的价值观……今天我们所见很多低俗现象正是物质层面下扭曲的金钱观所致。 (三)从美感层面来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除风化和物质外,还有一种低俗是对普遍认同的“美感”的冒犯,亦即我们屡见不鲜的那种“卖丑”、“审丑”行为。这表现为对残酷、粗鄙、丑陋、低贱、浅薄的礼赞和拥抱的“崇丑”与对人性高雅、优美、崇高深刻地嘲弄、作贱的“反美”两种形式。以丑为美,以非为是,成为当代文化一种重要的低俗现象。 先看“崇丑”。鲁迅曾称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写进小说的,“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倘写进去,而又逼真,这小说便被毁坏”。他说,“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23)这是从美感出发而论的,因为丑陋的、丑恶的东西,毕竟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综艺节目《棒棒棒》录制现场发飙开骂,“芙蓉姐姐”大秀其壮硕S型身体,“凤姐”(罗玉凤)明显超出正常思维能力的“雷言囧语”,网上流行的粗口脏话、污言秽语,(24)日本动漫中的“暴力美学”,(25)网络音乐中的粗鄙下流,(26)广东卫视的《美丽新约》整容的血腥场面,特别是“二人转”表演中装傻学痴(模仿口吃、弱智、跛脚等)、自轻自贱、奇装异服、黄腔荤段,无不是以“出乖卖丑”为能事。 再看“反美”。对悠久历史、优秀文化、正面形象的解构成为审丑文化的另一股浊流。恶搞经典、颠覆传统、嘲弄崇高,甚至诋毁领袖人物、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一时甚嚣尘上,这都是以“水煮”、“戏说”、“大话”、“恶搞”的娱乐文化形式出现。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乱象:我们的喜剧演员在电视节目中将聪慧孝顺、刚毅勇敢、爱国担当的花木兰演绎为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花木兰。(27)我们的著名主持人唱评《智取威虎山》,“解构”革命历史,甚至以污言秽语评论开国领袖。(28)微博大V“调侃”因严守纪律被烈火烧死的烈士邱少云是“半面熟”,不如另一个救火英雄赖宁的“烤肉”好。(29)至于雷锋、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张海迪等无不被恶搞戏谑,甚至造谣诬蔑。 以上,从风化、物质、美感三方面将“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具体化,虽不敢说可以将当前所见的低俗现象一网打尽、全部囊括,但也可以说,绝大部分低俗现象能被概括其中。一般来说,在与以上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相违离的思想和行为,可视为“低俗”。 三、从内容和动机上看低俗文化 何为“低俗文化”?是不是说体现了低俗内容的文化就是低俗文化?不一定。如果以此来界定低俗文化的话,《红楼梦》可谓是“节操碎了一地”,通奸、乱伦、同性恋等“火爆内容”时时出现,可谓“乌烟瘴气”,正像小说所说的只有门前那对石狮子还算干净。可是,你能说这部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部低俗小说? 是否成为低俗文化不光要看其内容是否低俗,还要看创作者的“动机”如何。这一点非常重要。1868年,英国的法官希克林正是从“动机论”的角度为淫秽色情品下定义的,“要看被指控为淫秽的东西是否有意去毒害和腐蚀那些心里准备接受这种不道德影响的人,或是否有意让这类出版物落入他们手中”。(30)文艺作品亦有类似之处,如果是以“零度感情”再现、甚至“欣赏性的”态度表现、渲染这些低俗内容,方才会呈现出低俗的效果。“文学反映现实,不是客观物理再现,中间必然经过作家的主观选择、价值评判、风格着染,带有不可剔除的主观色彩。文学作品最终呈现出的能量是积极还是消极,不在于表现对象本身,而是取决于作家本人。”(31)萧乾谈到艺术与道德时说到作者的动机和作品的效果,他说:“一本书的道德与否不在于它某个片段本身,而在它的适宜性与必要性。作者的动机和全书的效果之道德性是应受检验的。”(32) 具体到《红楼梦》而论,它固然写了众多“低俗内容”,但这些“低俗内容”却有机塑造了小说人物形象,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艺术地反映了当时的日常人伦,服务于揭示封建家族、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及美好毁灭的主题,不光必要,而且不可缺少,也就是说,作者曹雪芹不是为了低俗而低俗,更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低俗。 为了说明何为低俗文化,我们再看另一部《红楼梦》作品,即香港拍摄的“三级”电影《红楼梦》。这部电影无不忠实于原著的情节,但却是通篇对曹雪芹笔下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点到为止的混乱性关系加以突出、渲染和放大。同为“红楼梦”,不同的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一个是千古名著,一个是色情影片,何故?创作者主观因素所致也。 和小说《红楼梦》和“三级片”《红楼梦》有些相似的是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和“恫生操”(两个日本女作者的笔名)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将“残忍”与“童话”放在一起,犹如将虎与羊、恶魔与天使放在一起一样令人触目惊心。她们将原本最单纯美丽、最有教育意义、惠及世界各国无数代儿童的“格林童话”的叙述裂隙、心理动机、象征意义,以性、乱伦、暴力等内容填充、扩展,使得明朗干净的童话充满了阴暗、恐怖和暴力。比如,“白雪公主”与继母的冲突是起源于母女都想占有父亲的伊底帕斯情结。《青蛙王子》里的“黄金球”、《灰姑娘》中的“水晶鞋”都与男女性器官相关。《杜松树》里继母把孩子杀死,拿来煮汤,而不知情的父亲竟还边喝边说“好喝”。该书1999年于台湾地区出版,2000年传到大陆,改为《成人格林童话》。同为“格林童话”,一个“春光明媚”,一个“令人战栗”,何故?创作者的心理动机不同。 明白了这些,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什么是“低俗文化”了。可以说,对低俗的内容以非批判性的立场(或不作价值判断,或“欣赏性”地肯定)加以表现,不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文化被称为“低俗文化”。构成低俗文化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低俗的内容,二是非批判性的动机。因此,判断一个文化是否是低俗文化,不光要看“写什么”,而且还要看“如何写”。 对低俗、低俗文化加以定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讨论当代文化的伦理危机问题,并对反低俗化运动从理论层面上予以支撑。 ①《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7月24日第1版。 ②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试着对此三者加以区分,他说,“在我看来,‘三俗’中,庸俗是要害,低俗是现象,媚俗是集中表现。因为,庸俗的后面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失去向上向好、自强自立自新的目标,进而跟着流俗走,甚至讨好、献媚于这种低端的价值取向。”(许江:《“三俗”并非大众文化的必然》,《红旗文稿》2010年第17期,第39页)在笔者看来,庸俗是就作者意识而论,低俗是就作品形态而论,媚俗是就生产方式而论,不过此亦一家之言。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90、1640页。 ④朱光潜:《谈美书简》,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0页。 ⑤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9页。 ⑥傅克斯:《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⑦周作人:《猥亵论》,高瑞泉编选:《周作人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第96-97页。 ⑧邹韬奋:《韬奋谈爱情、婚姻、家庭》,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⑨陈占彪:《一张接吻照引起的风波》,《南方周末》2009年7月9日第26版。 ⑩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4页。 (1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42页。 (12)傅克斯:《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第51页。 (13)王朋进:《美国如何监管低俗电视节目》,《视听界》2007年第5期,第16页。 (14)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对淫秽物的鉴定标准有三:一是按照当前社会标准,所播放的材料在总体上能引起一个普通正常人的性欲;二是以露骨的方式描述或记录性行为;三是这种淫秽节目总体上缺乏足够的文学、艺术、政治或科学方面的价值(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编:《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15)傅克斯:《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第3页。 (16)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3页。 (17)阿·索伯编:《性哲学》,郑卫民等编译,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第119页。 (18)同上,第116页。 (19)袁蕾:《他说: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格调低下》,《南方周末》2005年7月21日第26版。 (20)张炜:《守持文学的崇高和理想》,《解放日报》2007年3月19日第19版。 (21)在河南卫视鉴宝类节目《华豫之门》中,平面模特安子熙带着所谓的房地产“干爹”送她的一块“非常值钱”的绿翠观音上节目,结果鉴宝专家鉴定其为玻璃做的“地摊货”。当然这是一个炒作。 (22)嫩模杨紫璐声称她的“干爹”花888万元包机带她直飞伦敦看奥运,随便送的皮包就顶网民两个月工资。 (23)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鲁迅全集》第6卷,第620页。 (24)“文以明言,言以畅神”,“屌丝”、“苦逼”、“我靠”、“尼玛”、“逗比”、“草泥马”……这就是我们的网上流行的语言,人们已经忘记了“五讲四美”的第一条就是“语言美”。 (25)暴力恐怖这类现实内容,往往是娱乐文化领域,特别是动漫游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动漫《东京残响》中有“含有暴恐内容,宣扬以暴制暴思想,美化暴力、恐怖袭击和犯罪活动,详细描述枪械使用、爆炸装置制作和犯罪的方式方法”。在动漫《BLOOD-C》中,“画面血腥恐怖,令正常人极度不适”。在动漫《学园默示录》中,“以色情元素引人注目,格调低俗不堪”(《举行第二十三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工作新闻通气会》,http://www.mcprc.gov.cn/whzx/whyw/201503/t20150331_439865.html,文化部,2015年8月7日)。 (26)2015年,文化部部署开展了对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的集中排查工作,共排查出120首内容存在严重问题的网络音乐产品。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文化部公布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http://www.mcprc.gov.cn/whzx/whyw/201508/t20150810_457407.html,文化部,2015年8月12日)。 (27)2015年6月27日,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中表演《木兰从军》小品,她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一个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辜负大家,对不起!》,《现代快报》2015年7月19日F24版)。 (28)2015年,一段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他边唱边戏谑,特别是使用了污言秽语,让人大跌眼镜。视频一出,引起舆论强烈反应。 (29)2013年5月22日,孙杰以“作业本”的新浪微博账号发博文称:“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两年后,2015年4月16日,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以“加多宝活动”的新浪微博账号发博文称:“多谢@作业本,恭喜你与烧烤齐名。作为凉茶,我们力挺你成为烧烤摊CEO,开店十万罐,说到做到。”随后,孙杰用“作业本”账号在2015年4月16日转发并公开回应:“多谢你这十万罐,我一定会开烧烤店,只是没定哪天,反正在此留言者,进店就是免费喝!!!”始以亵渎英雄为能事,继之以配合炒作挑战底线。 (30)引自李银河:《性文化研究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8页。 (31)张江、高建平、陆建德、刘跃进、党圣元:《文学不能成为负能量》,《人民日报》2014年2月14日第24版。 (32)萧乾:《艺术与道德》,《萧乾选集》第4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2页。什么是庸俗与庸俗文化_文化论文
什么是庸俗与庸俗文化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