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基于对旧哲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深化、重构与超越。在实践层面,焕发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拓宽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空间。回归马克思经典文本及其思想发展史,探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生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内涵,深刻全面地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发展。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时代价值;当代诠释
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产生的前提。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对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守精准扶贫,始终将人民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一脉相承,“理论溯源,论从史出。”[2]厘清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及其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理论维度透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历程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有着清晰的发展轨迹,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阐释。纵观其发展历程,形成于马克思世界观和革命立场的转变之中,发展于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压迫与剥削之中,成熟于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实践。
WDR62蛋白主要由15个重要的WD重复结构组成,我们使用Clustal Omega行多序列比对,发现这15个WD重复结构在不同物种间均呈高度保守。由于患儿携带的WDR62基因c.1128C>A(C376*)和c.3620_3621delAG(Q1207Rfs*29)突变,均导致编码的肽链截短,严重破坏了WDR62蛋白的WD重复结构,使WDR62蛋白无法行使其功能。此外,结合患儿出现精神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等临床表型、国内外文献报道,强烈提示这2个突变位点为导致该病例患儿发病的主要遗传学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人们看重的是钢铁和煤炭,黝黑的石油并未受到青睐和欣赏。然而,一些大的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显示了石油的巨大威力。1914年9月初,在巴黎东北—凡尔登战线与凡尔登—阿尔卑斯战线开始相交后,两条战线共陈兵200多万。
(一) 初步形成期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最早可追溯到马克思少年、青年时期。少年马克思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对当时德国状况满怀激愤,在具有进步思想的长辈、教师的熏陶下,坚定地站在了进步力量一边,很早就萌发了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学毕业时的作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表达了为全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虽然中学时期的马克思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但是,在追求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已深入内心,为日后革命道路奠定基础。
凡引进转换的新技术新农艺措施,必须经由先实验再培训后考试,再推广应用。设立技改基金,鼓励农机农技人员技术创新和工艺流程升级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的场头临储通风仓,每个成本仅1万余元,有效缓解了稻谷晾晒拉运场头周转压力,力争下一步做到500亩配置一个通风仓。凯斯收割机半链轨自行设计改装成功,价格仅为进口的1/4,在三秋水稻后期收割中表现良好,克服解决了阴雨天收割难题。
2.习近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习近平始终坚持不懈地践行群众路线、共享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在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中解决“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国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工作,从大学“象牙塔”到走入社会“大熔炉”,马克思的研究视角得到进一步拓展,由单纯的研究理论深入到了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为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他在这一时期撰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中,坚定地站在社会底层群众的立场上,为饱受压迫的底层群众的利益和权利辩护。《莱茵报》时期的初步斗争,使马克思关注到大量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已经开始从象牙塔的纯粹思辨,慢慢转向寻找社会背后的经济、物质利益的深层次根源。”[3]
(二)进一步发展时期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逐渐清晰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的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著作中,马克思开始走出旧哲学的藩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坚持人民主权的立场,“人民主权不是凭借君王产生的,君王倒是凭借人民主权产生的。”[4]对黑格尔颂扬君主制、反对人民的荒唐政治观点,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相互关系头足倒置的错误观点进行了尖锐批判。
《论犹太人的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从旧哲学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把犹太人和其他人的解放归结为纯宗教问题的错误观点,认为社会压迫的根源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5]人民要想获得现实幸福,就必须废除虚幻幸福,使人和宗教彻底决裂,人创造宗教,但宗教不能反过来统治现实的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同资本家对立的经济事实,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他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因此,人具有的关于自己的类的意识,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他来说竟成了手段。”[6]揭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工人阶级的根源,加深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人民主体思想的确立作了理论准备。
之后写的《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荒谬错误进行了全面清扫。“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2]
(三) 走向成熟期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到认识论中的同时,也引入到历史观领域,牢牢的奠定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以下三部著作的诞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大飞跃,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8]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看不到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离开社会实践去理解客观事物和社会历史,把客观外界看作是认识对象,而不是看作改造的对象。他对费尔巴哈“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人的本质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实践,“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人类通过实践,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次从社会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角度系统论述了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提出了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分析在6种题型中哪种题型更容易失分,将2个班6种题型的平均得分分别与对应题型的满分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2个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题的平均得分分别与对应题型满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1.459,P=0.003<0.05;χ2=7.200,P=0.027<0.05;χ2=7.074,P=0.029<0.05),而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平均得分与对应题型满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360,P=0.186>0.05;χ2=3.044,P=0.218>0.05;χ2=1.025,P=0.599>0.05).因此,在6种题型中,主观题比客观题更容易失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0]同时,马克思指出,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是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价值目标,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实践主体。至此,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进一步走向成熟。
(四)丰富发展期
1848年,欧洲爆发了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新兴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表现出最大的热情和关注,亲身投入,组织工人运动,办报办刊,为革命做出了大量积极而有效的工作。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第一次被运用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之中,又在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和发展。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消化和总结欧洲风暴的经验教训摆在了重要位置,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了革命的性质、发展、演变、后果,指出参加革命运动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马克思指出:“只有反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府,才能结束农民经济上的贫困和地位的低落。”[11]马克思告诫农民,要认识资产阶级的本来面目,不要被他们所愚弄和利用,城市工人、广大农民在革命实践中应坚持走争取自身解放的工农联盟的正确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虽然只存在了72天,却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具体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及时进行总结,写出了《法兰西内战》等经典历史文献。肯定了巴黎公社在维护人民利益方面采取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等举措,对人民群众在巴黎公社建设中的首创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产阶级新生政权建立后,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充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实行真正的民主制度。
《神圣家族》则是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一次总清算,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虽然此时的马克思还处于异化理论向唯物史观的过渡时期,但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表述已经清晰而明确。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新旧社会之间做不到完全隔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新社会之中,因此,在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针对孟鲁司特治疗效果中出现的疗效不一的现象,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种:一、特应性皮炎根据其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混合型和单纯性,单纯性特应性皮炎则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种,两者由于发病机制不同,其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一些研究证明,患者的年龄、实验持续的时间、给药的方案和药物的剂量等,也会导致出现不一样的临床治疗效果;三、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且研究样本数量偏少等现象,也会对孟鲁司特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5]。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辩证唯物史观为基础,揭示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其先进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印证。”[13]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不断推动其中国化进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为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自1921年建党以来,党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4]
1.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不动摇。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转化为具体实践方法。邓小平同志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紧围绕尊重群众和关注人民利益的中心点,实行改革开放。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与人民主体思想高度融合。胡锦涛同志倡导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进入大学以后,马克思接触了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开始通读黑格尔著作,并且参与青年黑格尔派活动,虽然转向黑格尔哲学,但始终持革命批判精神。1839年以后,马克思开始研究古希腊晚期哲学,肯定了伊壁鸠鲁无神论思想和对德谟克利特宿命论的否定,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运动偏斜说的阐释,为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世界的存在赢得了自由。博士论文写作时期的马克思开始关注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下马车时,五连的人都围着田志芳,就如她刚到五连时一样。她看大家嘻笑着脸,可她怎么也笑不起来,低着头朝地窝子走去。杨忠杰挡在她面前:“不去那边地窝子,到家里去吧。”
(二)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7]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自鸦片战争始,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孜孜不倦地奋斗。党九十多年追求人民解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论断,其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价值标准,也是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邓小平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在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些论述,是继承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迎来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论断生动体现党和国家心系人民利益,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执政之源,使党的建设上升到新高度。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并化之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阶段性目标。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在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中得到延续与发展。
秋季安全生产调研反馈问题解决落实得怎么样?春节前“零事故”安全保障措施有哪些?……11月26日,郯城县高峰头镇人大举行联席会议,就全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镇安监办、经贸办、派出所、交通运输及7大社区、48个村庄、23家涉危涉爆经营项目负责人到会应询。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关键变量。表4仅以环境规制为自变量,该变量对农村化学品企业产值有显著正影响,“污染天堂假说”不成立。表5加入其他自变量以后,所有模型中环境规制变量对农村化学品企业产值有显著负影响,较低的环境规制对农村化学品企业来说意味着较低的成本,农村化学品企业倾向于在环境规制较低的地区选址与发展;同时,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除了受到环境规制变量的显著负影响以外,还受到农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业资本存量以及技术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并不是决定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的唯一因素。以上证明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存在“污染天堂效应”。
(三)为实现民族复兴确立实践方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5]党在不断探索之中明确了革命的主体依靠力量,指明了革命的意义所在,围绕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原理,在党的引领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所存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这样评价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6]善于发动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逻辑看:坚持人民为主体是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实践逻辑来看:坚持人民为主体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确立了实践方向。中国梦的本质是共产主义的初级体现,是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并积极为之努力付出的目标。为什么人、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是考察一个政党阶级性的试金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价值理想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立足点,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决避免发展为了少数人、发展成果由少数人受益。”[18]习近平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9]真正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走向共同富裕才会变得可能,党的执政之基才会更加夯实。
三、“以人民为中心”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复证明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
(一)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土壤。”[21]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结合中国实际,指引当下中国社会发展。[22]“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中国社会发展走向进行了具体部署。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3]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等诸多影响当下中国发展的重大举措,突出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既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具体国情的科学判断,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需要的思想理念。[24]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新阐释和新判断,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部署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重大战略任务,凸显了党高度重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人本意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25]这些论述表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一脉相承,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拓宽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空间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思想理论层面上丰富拓展“人民”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又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根本权益;坚持精准扶贫,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生活在伟大祖国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快,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性问题频出,文化思潮多样、气候变化异常、经济危机频繁,粮食安全严峻,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关心人类的根本福祉,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发展不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诠释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迈向美好生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托起了“用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变革,依托世界的繁荣打开中国发展新空间”的人类文明发展新样态,显示了中国的责任担当和习近平的人类情怀。
(三)推动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中国化进程
2019年新年贺词,习近平这样说道,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基础,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勇气。“以人民为中心”不再是一句抽象的理论口号,而是转化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实践。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秉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归宿,蕴含着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而基于本研究构建的这一实质理论,可以从微观的个体心理层面,有效解释“培训力量”(包括“机构实力”和“师资力量”)、“项目质量”、项目的“总体前景价值”(“项目引力”)和“招生效果”(“培训参与率”)之间的联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再就业培训系统”运行机制及当前“招生效果”不佳现象的理解。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完整且发展着的思想体系,作为一条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主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发生率下降,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医疗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因而在临床诊断中需要采用合理的诊断方法,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关于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等均需要综合临床实践情况展开研究与讨论[1]。
参考文献:
[1][5][6][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4、163、287、499.
[2][3]王淼,李海辰.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历程探微[J].北京教育(德育),2018(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7.
[9]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7.
[10][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160-16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5.
[13]何莉.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诠释[J].人民论坛,2017(03).
[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
[15][16]毛泽东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31.
[17][20]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8]刘向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理想[J].红旗文稿,2018(03).
[19]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12-26.
[21]刘於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渊源、特征与贡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22]熊治东.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2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5.
[24]张华春,季璟.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及其价值[M].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2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9)03-0018-05
收稿日期:2019-03-18
作者简介:
刘於清(1984-),男,湖南安化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 宇(1994-),男,湖北咸宁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方法。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习近平青年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积极收理品质研究》(18B3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马树勋
标签: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论文; 时代价值论文; 当代诠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