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福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 730000;何亚娟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一小学 730000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忙、教育观念淡薄,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行为习惯与正常学生有偏差。这些学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影响了学习。 抓好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偏差学生的成因
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的原因无非来自以下四个方面:家庭原因、社会原因、教师原因和自身原因。而家庭原因又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因。
1.行为偏差学生的形成与他们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的生活环境、双亲的教养水准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的,这种影响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有着浓厚的情感基础。
2.部分学生家长从事个体经营,他们为了赚钱整天忙于奔波,无暇顾及教育子女,而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往往在他们身上反映的比较多。
这样又直接对他们的子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成为困难生是因为家庭的缺损。
3.教师原因。
(1)人才观有问题。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绝大多数教师对待和评价自己学生的标准,他们也普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2)认识论有偏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优生与差生身上,教师所持态度不同,认为学习差的孩子样样都不好,存有偏见。(3)艺术性不够。教师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4.自身原因。
(1)学习无目的性。(2)学习懒惰性。(3)方法有问题。
二、行为偏差学生的对策研究
如何帮助行为偏差学生克服困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偏差学生形成的原因,不是仅是哪一方面有所欠缺,而是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了角色偏差。由于行为偏差学生的整个动力系统出现了问题,他们很难在系统内部进行自我调节,只有靠社会、家长和教师的外力来实现调节。
1.联系家长,与他们平等对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没有家长的配合,五天的教育抵不上两天的放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配合,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平等对话,有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找家长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首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帮他分析自己的问题和症结,应以最良好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理解老师用意的情况下,再说学校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能从内心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主动找自己的父母。这样,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情和理解为纽带去和他们沟通,尊重他们,他们才会尊重你,你的工作才不会白费。
2.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行为偏差学生中大部分学习困难,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成功教育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做法,于是我们也学着做,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地了解学生,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对行为偏差学生做到了思想教育有耐心、工作有责任心、平时生活多关心、说话亲切能贴心、补缺补差有恒心、具体帮助要热心,用一言一行感动学生、改变学生,使行为偏差学生走出了困境。相信只要每位教师把成功的信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己成为一个“磨杵”的老人、“穿石”的水滴,一定会令更多的学生走向成功。
3.要以身示范,帮学生树立形象的需要。
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行为偏差学生良好的品行,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老师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严格,学生自然不令而行。反之,教师在课堂上随随便便、嘻嘻哈哈,表现在工作上也马马虎虎。这一切可能教师本身不留意,但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中小学生,教师是他们成长的楷模,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学生,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品行的塑造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自己也要注意形象。
4.要以宽容的心期待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未成年人,还缺乏自律,有缺点错误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不要因为上课讲一句话或考试差一点严厉批评他们或状告家长。他们有时候还贪玩,不要看他们下课蹦蹦跳跳就板着脸训斥他们或告诉家长他们学习不认真。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你充分信任他们、耐心帮助他们,他们一定有成功的力量和锦绣的未来。特别是行为偏差学生的形成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宽容,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行为偏差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行为偏差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把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优化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更科学、更有效、更上一个台阶。
论文作者:马忠福,何亚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学生论文; 偏差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原因论文; 家长论文; 家庭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