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胜州市要做好符合“六个现代化”要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有较高的标准_留守儿童论文

浙江省胜州市要做好符合“六个现代化”要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有较高的标准_留守儿童论文

浙江嵊州市以“六化”要求高标准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嵊州市论文,浙江论文,高标准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六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整合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家庭教育,完善维权服务,丰富业余生活,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以制度化要求抓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全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先后成立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委员会、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等组织机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加强指导。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专题调研,了解现状,研究对策;尤其重视针对走上社会的未成年人、单亲离异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分类指导,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引导。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育蕾奖”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市先后挖掘和树立了20个“育蕾奖”先进集体和27个“育蕾奖”先进个人、“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好家长”、“十佳学习型家庭”、33所各级示范家长学校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2、以多样化要求抓阵地建设。建立未成年人发展基金,加大对阵地建设的投入,同步提升软硬件水平。一是新建一批。投人700多万元,完成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免费开放10余个场地,活动中心已成为全市青少年向往的乐园。投资500多万元,创建了占地150亩的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2004年底建成开放以来,已接纳6000余名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投资20万元,在市图书馆建立了少儿图书室和少儿电子阅览室。二是开放一批。对越剧博物馆、马寅初纪念馆、烈士陵园等4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图书馆、文化馆、学校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教育阵地均实行免费开放。三是完善一批。建立和完善了红色基地(即思想教育基地)、绿色基地(即劳动技能教育基地)、金色基地(即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400余个“三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学习、培训、实践、活动和娱乐的场所。

3、以全员化要求抓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六支队伍的建设:由班主任为主组成的教师队伍;由学校团委、少先队辅导员、司法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辅导员队伍;由家庭教育教导团和讲师团、法制教育讲师团、关心下一代讲师团、人口与青春健康教育讲师团等组成的讲师团队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由关工委为主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目前,全市直接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人数已超过1万人。社会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使未成年人教育正在由学校独力承担向全员化转变。

4、以全面化要求抓对象覆盖。除在校生外,全市注重加强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帮扶。一是关注社会未成年人群体。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且大都为初中毕业后走上社会的未成年人的实际,积极实施了“联系卡”制度。具体由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思想工作经验的乡镇街道和村的团干部、驻村指导员、退休教师、老干部及青年志愿者担任联系人,通过“一对一”结对的形式,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法规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上岗就业介绍等服务,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目前,已为2160人建立了个人电子档案,共结成对子630对,联系人员中至今没有发生违法事件,促进了社会稳定。二是关注“留守儿童”群体。针对劳务输出带来“留守儿童”增多的实际,以学校为主体,乡镇、街道、教体局、关工委、工青妇等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通过深入调研、逐个建档、开通班级网页等多种举措,全力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积极探索建立“德育导师制”、“监护责任制”、“关爱结对制”等长效机制,使“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三是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制定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入学、转学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所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可以在全市任何公办学校就读,并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目前全市共有38所公办学校接纳了3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同时,还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市开发区创办了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已吸纳1000多名学生就读,为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5、以生活化要求抓内容创设。一是强调参与。以“公民道德宣传月”为契机,先后组建了“学生文明宣传队”、“文明礼仪宣传队”、“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队”,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道德伴我行”为主题,开展了“万人劝陋习”活动,中小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和农村分发“公民文明卡”,劝导不文明行为。二是注重体验。以培育爱心、责任心为重点,以“爱心接力卡”为纽带,组织小学生开展了“爱心长跑”活动,仅逸夫小学一校,已有1300名学生持续三年参加此项活动,3000份“爱心接力卡”传递到了社区居民中。团市委每月一次开设“孝心考场”,倡导青少年“用自己的智慧,为长辈赢得健康”,至今已举办12期,通过回答准入试题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已超过5000人次。“孝心考场”活动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录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工程推广。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佰个道德故事》时,广大青少年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提供了数万个道德故事,搜集、整理、写作、演讲的过程,也成了体验、感悟、提高的过程。德育教育方法的生活化、场景化,使未成年人在亲历亲见的实践中接受了道德洗礼。

标签:;  

浙江省胜州市要做好符合“六个现代化”要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有较高的标准_留守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