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资料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或过难地设计小组讨论,甚至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有些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出现了“冷清”的场面。事实上,农村小学的生源比较差,学生的自控能力也较为薄弱,各种行为习惯较差。再加之,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导致不能有效地引导农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内容放入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应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及时地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给学生创造“问”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在《圆锥的认识》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圆锥的基础上问:“观察了圆锥,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呢?”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圆锥有几个部分?怎样求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三角形吗?圆锥与圆柱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有什么用途?……虽然有些问题与本节课的研究无关,但是学生的大胆发问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梳理问题,选择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营造出活跃、自由的探究氛围,有效激发学生“我要问”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我曾经教过这样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前4天修了144米,照这样进度,又用12天修完了,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学生用正比例解,很快列出了算式:(1)设这条路长x米,得 =。(2)用归一法:144÷4×(4+12)。为了打破思维定势,提出:同学们不妨试一试换个角度去思考,看看能否列出其他的算式?这时,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列出如下算式:(3)144÷ ;(4)144× ;(5)144× +144;(6)144÷ +144;(7)144×(1+ )。对后面五种解法暂时不加分析,不予肯定,而是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后几种算式的分析方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赞同同学的思路,赞扬学生:你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多方法解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打破了那种死记解题模式和数量关系化的思维定势,单一思维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甲数是48,乙数是甲数的 ,______?”然后让学生联想: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有的说:“乙数是多少?”有的说:“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有的说:“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有的说:“甲数占甲乙和的几分之几?”有的说:“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有的说:“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还有的说:“甲数比乙数多总数的几分之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发散性提问,并要求全班同学作答,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了勤于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升。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在小组中巡回指导,带给必要的启发、帮忙和推荐,必要时参与其中,构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论文作者:曾颂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学生论文; 圆锥论文; 的说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有什么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