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0例全子宫切除术中腹膜后引流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俊杨[1](2021)在《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不同示踪剂(亚甲蓝、吲哚箐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及纳米炭混悬液(Carbon Nano))采用宫颈3点和9点注射的方式(子宫颈癌采用浅注射和子宫内膜癌采用深浅注射)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中进行前哨淋巴结绘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证实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预测腹膜后淋巴结肿瘤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能否替代传统的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为妇科恶性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方式的实施提供数据;探讨影响SLN检出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2018年01月至2020年09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199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术前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手术入路均选择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双侧卵巢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随机选择一种示踪剂进行SLN绘图,按使用示踪剂的不同分为亚甲蓝组、ICG组和纳米炭组。术中将示踪剂于宫颈3点和9点位置进行注射(子宫颈癌选择浅注射和子宫内膜癌则为深浅结合注射),剂量均为2ml,将显影的SLN取活检单独送检。病理结果以术后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为准。记录切除的总淋巴结数目,前哨淋巴结的数目、位置、显影时间及病理结果,通过分析前哨淋巴结的显影率、敏感性、假阴性率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来明确前哨淋巴结对腹膜后淋巴结肿瘤转移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同时对影响SLN检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99例患者中,共有168例患者至少检出一枚SLN,总检出率84.4%,其中单侧检出率54.2%,双侧检出率45.8%,共切除SLN数567枚,平均每例患者切除数为2.9枚。纳米炭组和ICG组的SLN检出率(95.7%和95.5%)均比亚甲蓝组(75.0%)高,且纳米炭组和ICG组的SLN检出个数(3.0(2.0,4.0)和4.0(3.0,6.0))也较亚甲蓝组多(2.5(1.0,4.0))。SLN的显影时间范围为1~9.5分钟,平均5.5分钟,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子宫颈癌症和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8%(4/84)和7.0%(8/115)。灵敏度为83.3%(10/12),特异性84.0%(157/187),准确性99.4%(167/168),假阴性率8.3%(1/12),阴性预测值为99.4%(157/158),阳性预测值100%(10/10)。髂外SLN检出率为50.4%(286/567)、髂内18.9%(107/567)、闭孔25.4%(144/567),另外髂总和宫旁检出率分别为4.2%(24/567)和1.1%(6/567)。SLN的检出与患者体质指数、绝经状态、病种、原发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相关性不大(P>0.05)。结论:(1)SLNB在早期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且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2)ICG及纳米炭示踪法均比亚甲蓝示踪法对SLN的检出率高,并且对SLN的检出个数也较亚甲蓝多。(3)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SLN最常分布于髂外区域,其次是闭孔和髂内区域。(4)SLN的检出与患者体质指数、绝经状态、病种、原发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相关性不大。
彭程[2](2021)在《女性髂耻韧带生物力学、临床解剖及髂耻韧带固定术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prolapse,POP)是经常让中老年女性感到困扰的一种慢性疾病,包括膀胱膨出(cystcele)、尿道膨出(urethrocele)、直肠膨出(rectocele)以及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ese)或阴道穹窿脱垂,为女性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适,并对女性的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1,2]。随着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POP的发病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美国发生POP的妇女人数将增至一倍多;我国POP的患病率预期约为30%~50%,其中10%~20%女性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关注和深入研究POP势在必行[3-6]。POP是老年女性就医的常见原因[7],也是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骶骨固定术目前仍被认为是治疗POP的金标准手术方式,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alcolpopexy,LSC)广泛开展,但由于锚定点解剖复杂的特殊性,学习曲线长,尤其对于肥胖症患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容易出现副损伤[8-10]。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腹腔镜下髂耻韧带固定术(laparoscopic pectopexy,LP)应运而生[11],并在近期主观及客观疗效上展现一定的优势。无论何种术式,优化手术技术均有望减少手术时间,从而规避并发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而外科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与熟练度离不开对局部精细解剖结构及特点的深刻认识。尽管盆底重建手术在近期不断创新和发展,包括机器人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和标准腹腔镜手术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2-14],但顶端的固定点、缝线材料以及缝合方式的选择上仍是临床医生面临一个具体问题而被持续关注[15-18]。髂耻韧带位于耻骨后间隙沿髂耻线自耻骨结节向骶骨方向延伸,因其自身纤维组织致密光滑易反光,而被形容如盆腔的灯塔(lighthouse)一般明亮而无法被忽略。常被作为疝与腹壁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重建手术中指示点及锚定点[19]。但髂耻韧带在妇科领域却较少被关注,且在国人女性中的应用解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国人女性尸体髂耻韧带解剖、生物力学特点,研究评价其极限荷载,观察何种缝针及缝线材料适宜在髂耻韧带上进行锚定。并在腹腔镜下对髂耻韧带局部解剖特点进行观察,指导临床更加安全的实施该术式。同时开展随机对照研究确定LP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女性骨盆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目的:研究髂耻韧带的应用解剖、了解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其作为锚定点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具国人成年女性福尔马林保存的尸体标本、2个完整骨盆、4对切割完成的半侧骨盆。1.分离出Retzius间隙显露髂外血管区域及闭孔区域,暴露闭孔动静脉、闭孔神经,观察髂外血管及其分支属支,尤其是副闭孔静脉与髂耻韧带的解剖关系;观察髂耻韧带起止点,测量髂耻韧带中点与耻骨结节及髂外静脉的距离;观察手术缝合区域,有无髂外血管横跨髂耻韧带汇入闭孔血管的属支。2.测量女性髂耻韧带、骶ALL不同部位厚度与极限荷载。了解两种韧带在不同缝合深度、不同缝合部位以及不同型号缝针穿透组织后的抗拉力情况。结果:女性尸体平均年龄68.8±6.21。髂耻韧带全长左侧6.57±0.41 cm,右侧6.47±0.50 cm;耻骨结节到髂耻韧带的中点左侧的间距为3.10±0.30 cm,右侧间距为3.20±0.60 cm。从左耻骨韧带中点到左髂外静脉的平均距离为1.16±0.33 cm,从右侧耻骨韧带中点到右侧髂外静脉的平均距离为1.35±0.41 cm。对髂外血管分支属支的变异进行观察,双侧均可见髂外静脉属支副闭孔静脉(accessory obturatorvein,AOV),其中左侧髂耻韧带上可见9人(90%)有1支AOV横跨,1人(10%)有2支AOV横跨,右侧见7人(70%)有1支AOV横跨,2人(20%)有2支AOV横跨,1人(10%)有2支AOV交叉横跨。髂耻韧带厚度较均匀,缝合深度仅为1mm时拉力值最小为23.6N,全层缝合所测最大抗拉力可达238.9N,此时髂耻韧带在外力作用下全层与髂耻缘分离。ALL最大拉力位于骶岬处达209.3N,但其拉力与厚度向下依次锐减,S2 水平韧带薄弱,拉力测量最小值为19.10N。对比两者在最大抗拉力水平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S2 水平较髂耻韧带第2缝合位点的抗拉力明显降低。髂耻韧带与骶ALL在不同锚定位点间相比抗拉力值(P<0.01)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髂耻韧带坚韧,解剖位置表浅,易暴露,极限载荷与骶ALL相当。其上伴有副闭孔静脉跨过,需注意避免损伤而导致出血。髂耻韧带可作为理想锚定点,减少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发生率。第二部分:女性髂耻韧带临床解剖目的:腹腔镜下观察中国女性盆腔髂外血管区域,了解Retzius间隙髂外血管区域的解剖特点,了解髂耻韧带与髂外动静脉分支、属支的关系及变异,确认LP的手术入路及锚定的安全区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颈癌IA2-IB1期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的患者以及因Ⅱ-Ⅳ度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壁、子宫、阴道后壁膨)出接受LP患者的手术录像,符合纳排标准,并按照规范程序成功完成规范化手术,术野清晰,髂外血管区域暴露良好,便于观察。观察术中自然间隙,记录并统计左右副闭孔静脉的数量、走形和变异情况。结果:所选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0例髂耻韧带固定术,术毕检查均获得良好解剖学复位。副闭孔静脉常见于两侧髂耻韧带表面,副闭孔静脉基本回流至于髂外静脉。其中80%的副闭孔静脉汇于右侧,67.5%为1条血管,10%为2条平行血管,2.5%为2条交叉血管;67.5%的副闭孔静脉汇于左侧,均为1条血管。术中有两例患者录像提示见粗大死亡冠血管2条,左右各1条,均为腹腔镜下LP组。结论:通过腹腔镜对髂外血管区的观察和研究对保证该术式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应注意避免副闭孔静脉或是死亡冠的损伤,通过圆韧带与闭锁脐动脉之间进入Retzuis间隙安全便捷。第三部分:髂耻韧带固定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探讨LP与LSC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POP-Q评分Ⅱ度及以上盆腔脱垂患者临床资料,1:1随机对照分组。术前规范化诊疗评估患者,纳入者分别行腹腔镜下髂耻韧带固定术(LP组)和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LSC组),如患者同时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SUI、妇科良性疾病需手术治疗者,则在两者手术基础上进行上述手术。手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行妇科检查及主观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术式手术相关指标、主客观治愈率、围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共纳入116例患者,未能采集术后12个月信息的自动视为脱落病例,统计结果分析前将失访患者剔除研究,最终共计纳入研究患者1 1 1例,LP组56例,LSC组55例,随访率为95.7%(111/116)。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次数、是否绝经和绝经年限、脱垂程度、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残余尿量、放置尿管的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GI-C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OP-Q指示点(Aa、Ba、c、Ap、Bp)均优于术前(P<0.05),恢复正常范围,解剖复位满意,根据POP-Q最低点作为客观判断依据,研究组复发1例,复发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前壁膨出,研究组客观治愈率98.21%(55/56);对照组复发2例,阴道前壁膨出和阴道后壁膨出各1例,对照组客观治愈率96.36%(53/55)。术后PFDI-20、PFIQ-7、PISQ-12问卷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FDI-20、PFIQ-7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效果稳定。性生活活跃者PISQ-12术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随访期间无顶端脱垂、网片暴露等并发症,研究组出现SUI患者2例,便秘患者1例,主观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出现SUI患者1例,便秘患者1例,主观有效率96.36%(53/55)。结论:两种术式均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与骶骨阴道固定术相比,髂耻韧带固定术易于分离、定位锚定点,学习周期短,有利于推广及临床应用,可成为治疗POP的术式新选择。创新性1.率先在国人女性尸体上进行了盆腔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明确了髂耻韧带的最大负荷力,解剖部位,测量了髂耻韧带的平均长度、厚度,为理想锚定点提供了一定依据。2.率先在妇科领域腹腔镜精细解剖下观察耻骨后间隙髂外血管区域的血管变异与髂耻韧带的关系,尤其是与理想锚定部位的关系,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3.首次对国人女性进行LP与LSC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了解两组的近期主客观治愈率,并发症,对评价该术式在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局限性1.使用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未使用新鲜冰冻尸体,对髂耻韧带的生物力学参数可能会有一定影响。2.观察解剖变异的样本量应进一步扩大。3.临床对照研究还需要长期的随访进行证据支持。
王亚婷[3](2021)在《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578在卵巢浆液性腺癌转移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纳米炭在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寻找卵巢浆液性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其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及调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原发灶和匹配的转移灶肿瘤组织进行高通量LncRNA表达谱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显着的LncRNA。随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进一步在新鲜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和匹配的转移癌组织中验证LncRNA的表达差异。在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组织芯片中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Lnc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 kit-8,CCK-8)等实验在体外条件下检测LncRNA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随后将构建好的LncRNA稳定敲降和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注射到裸鼠体内,通过动物活体成像方法和腹腔解剖的方式,观察LncRNA在体内条件下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RNA pull-down寻找与LncRNA直接结合的蛋白,以及RNA测序分析(RNA-sequencing,RNA-seq)结合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寻找LncRNA参与调控的细胞通路,探索LncRNA调控卵巢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1)本实验通过5对ⅢC期卵巢浆液性腺癌原发灶和匹配的转移灶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了原发灶和转移灶差异表达显着的13个LncRNA,其中6个在转移灶中表达显着高于原发灶,7个在转移灶中表达显着低于原发灶。LINC00578是转移灶表达高于原发灶最显着的因子。进一步在2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新鲜肿瘤组织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有l6例(61.5%)患者的转移灶中LINC00578的表达量高于原发灶。2)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芯片中,我们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LINC00578的表达水平,发现LINC00578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LINC00578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和死亡率显着高于LINC00578 低表达组患者(92.5%vs 75.4%,P<0.01;74.6%vs 53.6%,P<0.01)。在生存期方面,LINC00578高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显着低于低表达组(6个月vs 8个月,P<0.05;35 个月 vs 55 个月,P<0.01)。单因素 Log-rank 检验显示,LINC00578表达水平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LINC00578高表达组的5年PFS和5年OS显着低于低表达组(7.5%vs 22.8%,P<0.05;25.3%vs 47.3%,P<0.01)。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LINC00578表达水平是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在体外条件下,我们研究了 LINC00578在细胞水平对卵巢癌细胞表型的影响。利用慢病毒包装体系构建过表达慢病毒(OE-LINC00578)和敲降慢病毒(sh-LINC00578)并对卵巢癌细胞进行感染,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敲降细胞系。Transwell及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00578能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侵袭和迁移,敲降LINC00578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CCK-8实验显示,敲降LINC00578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4)在体内条件下,将构建好的稳定过表达和敲降LINC00578的卵巢癌细胞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注射到裸鼠体内,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00578后卵巢癌的腹腔转移能力增强,而敲降LINC00578后卵巢癌的腹腔转移能力下降。5)RNA-seq分析显示LINC00578主要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相关生物过程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以及DNA复制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结论:LINC00578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相关,LINC00578的高表达与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差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指标。在体外条件下,LINC00578能显着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在体内条件下,LINC00578能促进卵巢癌在腹腔中的播散转移。LINC00578的促增殖和转移作用可能与DNA复制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异常相关。目的:初步探讨纳米炭应用于在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米炭是一种淋巴系统高度趋向性的生物活性染料,广泛用于淋巴造影。本研究分析了 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接受纳米炭SLNB的子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全麻条件下于宫颈3点和9点行纳米炭混悬液(25mg)浅表注射,在腹腔镜下识别黑染的淋巴管,以第一站黑染的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详细记录SLN的部位及个数,单独切除SLN后行常规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SLN与其他切除标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总检出率、双侧检出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等指标评价其示踪效率和准确性。分析SLN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45例宫颈癌患者,按照2009年FIGO分期,43例(95.6%)患者为ⅠB1期,1例(2.2%)患者为ⅠB2期,1例(2.2%)患者为ⅡA1期。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3岁(30-63岁),中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59 kg/m2(17.5-30.0 kg/m2)。所有患者前哨示踪操作完成顺利,在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现副反应发生,无中转开腹情况发生。共42例患者至少一侧盆腔成功检出SLN,总检出率为93.3%(42/45),27例患者检出双侧盆腔SLN,双侧检出率为60.0%(27/45)。共检出225枚SLN,中位SLN计数为5.0枚(0-18枚)。SLN大多数分布在常见区域(81.3%),包括髂外血管区域(39.1%)、髂内血管区域(25.8%)和闭孔区域(16.4%),而其余18.7%的SLN分布于非常见区域,包括髂总血管区(10.7%)、宫旁区域(7.6%)和骶前区域(0.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有4例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共4枚转移淋巴结均属于SLN,无假阴性发生,假阴性率0%,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经过进一步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升高与SLN双侧检出率降低相关(P=0.015)。而年龄、组织学类型、锥切术史、学习曲线、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对SLN双侧检出率没有影响(P≥0.05)。结论:纳米炭应用于早期宫颈癌SLNB操作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的示踪效果。目的:初步探讨纳米炭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接受纳米炭SLNB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全麻条件下宫颈的3点和9点位置部位注射纳米炭示踪剂,采用浅表(1-3mm)和深层(1-2cm)相结合的办法注射0.5ml(25mg)的纳米炭混悬液。注射完成后,在腹腔镜下识别黑染的淋巴管,沿淋巴管找到第一站黑染淋巴结定位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详细记录SLN的检出情况以及SLN检出的部位,单独切除SLN后行标准子宫内膜癌分期术。SLN与其他切除标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通过总检出率、双侧检出率评价纳米炭法的检出效率,通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等指标评价准确性。结果:共52例接受纳米炭示踪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位年龄53岁(28-66岁),中位 BMI25.2kg/m2(20.3-35.3kg/m2),术前评估均为临床 Ⅰ 期(44/52,84.6%)和Ⅱ期(8/52,15.4%)。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48/52,92.3%),手术病理FIGO分期(2009年)显示ⅠA期30例(57.8%),ⅠB期8例(15.4%),Ⅱ期 6 例(11.5%),ⅢA 期 1 例(1.9%),ⅢC1 期 5 例(9.6%),ⅢC2 期 2 例(3.8%)。所有病例纳米炭注射操作顺利完成,在术中和术后均无副反应发生。SLN示踪情况显示,47例患者至少检出一侧盆腔SLN,总检出率为90.4%(47/52),其中37例患者检测出双侧盆腔SLN,双侧检出率为71.2%(37/52),4例(7.7%)仅检出左盆腔SLN,6例(11.5%)仅检出右侧盆腔SLN。所有患者共检出220枚SLN,中位SLN计数为4.0枚。SLN分布区域分析显示,SLN分布最多的位置是髂外血管区(40%),其次是闭孔区(24.5%),髂内血管区(21.8%),髂总血管区(11.4%)和腹主动脉区域(2.3%)。根据术后病理结果,7例(13.5%)患者最终证实有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假阴性。因此,假阴性率为14.3%(1/7),敏感度为85.7%(6/7),阴性预测值为97.9%(47/48)。结论:纳米炭法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SLNB示踪高效、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4](2020)在《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提出1概述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宫颈癌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李琪[5](2020)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外阴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与健康。近年来,由于HPV感染率的增加,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腹股沟淋巴结是其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外阴广泛性切除术+开放性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作为传统的外阴癌根治性手术,虽然有较好的减瘤效果,但术后较多的并发症(如腹股沟区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瘢痕挛缩、淋巴囊肿、淋巴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腹腔镜技术极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微创理念的理解加深,腹腔镜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例如二维视野致使术中解剖结构不立体,助手扶镜致使镜头不稳定等等;新近兴起的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打破了腹腔镜的局限性,其立体放大的三维术野使腹股沟狭窄深小的区域暴露更加清晰,灵活的内腕系统能更好地完成分离、缝合、打结等手术操作,因此成为了妇科微创手术新的选择,极大推动了妇科手术的发展。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外有关机器人手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的分析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广泛性外阴切除术+机器人或传统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58例外阴鳞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Ⅳ期)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7例行传统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每侧手术时间(完成一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间)、每侧出血量、每侧切除的腹股沟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情况、术中并发症(血管损伤),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肢和切口相关并发症)、复发情况、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采用SPSS22.0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BMI、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灶部位、合并症、术前淋巴结状态、术后辅助治疗、随访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相关指标的比较: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机器人组每侧切除每侧腹股沟淋巴结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腹腔镜组[(96.95±22.96)vs(81.82±25.01)min,P=0.026],机器人组每侧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13.67±6.16)vs(20.27±9.20)ml,P=0.005],机器人组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数目多于传统腹腔镜组[(10.06±3.73)vs(8.16±3.43)个,P=0.010]。(3)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机器人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腹腔镜组[(9.95±3.06)vs(13.00±4.44)d,P=0.015],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4)复发情况及生存预后比较:机器人组随访(19.57±11.65)个月,传统腹腔镜组随访(23.95±16.1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的复发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2.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出血少、切除的腹股沟淋巴结数目多,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3.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外阴鳞癌患者的短期复发率及生存预后相似。4.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鳞癌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
张永乐[6](2020)在《宫颈与宫体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超分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或亚甲蓝示踪剂宫颈注射对宫颈与宫体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分布状态的影响;分析SLN检出结果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评估SLN超分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用浓度为1.25mg/ml的ICG或1%的亚甲蓝溶液作为示踪剂,分别于筛选出的90例宫颈与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宫颈3点和9点注射共2ml或4ml示踪剂后,在腹腔镜系统或肉眼下识别并记录SLN显影时间、分布部位,所有病例均完成广泛全子宫/全子宫+系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再根据术后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病理结果统计切除淋巴结数目、SLN数目和SLN检出率,并分析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49例SLN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病例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测,包括连续切片、H&E染色及以CK、Ki-67和p16作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查。结果:SLN平均显影时间约5.2±0.9min。淋巴结清扫平均检出24.9±7.3枚淋巴结,SLN检出数平均为3.7±2.4枚。ICG组(4.6±2.3枚)平均SLN检出数目较亚甲蓝组(3.0±2.3枚)多,p<0.01,离散程度相近;2ml组(2.6±1.5枚)平均SLN检出数目较4ml组(4.8±2.7枚)少,p<0.01,但后者离散程度较大。宫颈恶性肿瘤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3.6%(6/44),子宫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为4.3%(2/46)。总SLN检出率为82.9%(149/180),双侧检出率为72.2%(65/90),单侧检出率为93.3%(84/90),灵敏性为100%(8/8),特异性为92.7%(76/82),准确性为100%(82/82),假阴性率为0%(0/0),阴性预测值为100%(76/76),阳性预测值为100%(8/8)。在所有的SLN检出部位中,最常到达的区域是髂外57.0%(85/149)、闭孔20.8%(31/149)和髂内16.8%(25/149),少数到达髂总6.7%(10/149)、腹主1.3%(2/149)及骶前0.7%(1/149)。包括手术时期、手术途径、病种、高危病理因素、宫颈病例的术前宫颈操作和肿瘤直径大小在内的相关因素均不影响SLN检出结果,所有p>0.05。对49例常规H&E病理检查阴性的SLN行超分期检测结果均提示IHC染色阴性,均未发现有微转移或孤立肿瘤细胞,其检出率为0%。结论:(1)SLN活检在宫颈与宫体恶性肿瘤中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ICG荧光检测法比亚甲蓝染色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宫颈注射2ml示踪剂获取SLN的效率优于4ml,提示合适的示踪剂剂量可以控制显影剂向下一站淋巴弥散。(2)常规病理阴性SLN行超分期检测不能提高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的检出率。(3)SLN的分布最常到达的区域是髂外、闭孔和髂内淋巴结。(4)SLN检出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张玉敏[7](2020)在《医源性生殖瘘114例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女性生殖瘘是妇产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和医患和谐。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事业发展、新法接生的普及,产科生殖瘘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伴随着新技术的开展,妇科手术相关的生殖道瘘有增多趋势。尽管临床处理措施日益改善,但生殖瘘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的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手术相关的生殖瘘病例资料,探讨生殖瘘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诊疗措施与预防。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自2004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相关的生殖瘘病例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现病史、术前检查、生殖瘘特征、治疗方案、围术期准备等。通过电话、门诊就诊系统随访患者术后情况,截止时间至2019年8月。描述性分析女性生殖瘘形成病因、临床表现、诊疗措施和预后;计算机软件STATA 13.0版用于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描述生殖瘘病因及增长趋势,;IBM SPSS 23.0版用于分析影响生殖瘘修补术结局的因素,连续性变量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二分类变量使用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均为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共纳入114例生殖瘘患者,中位年龄46岁(范围:21-76岁),其中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VVF)43 例(37.72%),输尿管阴道瘘(ureterovaginal fistula,UVF)40 例(35.09%),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fistula,RVF)23 例(20.18%);此外,还有子宫腹壁瘘、尿道阴道瘘、复合瘘、会阴阴道瘘,共计8例(7.02%)。80例(70.18%)生殖瘘与妇科因素有关,其中48例(42.11%)良性手术,30例(26.32%)恶性手术,1例(0.88%)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异位,1例(0.88%)钳刮术;余者与产科因素相关,包括18例(15.79%)产道裂伤,10例(8.77%)剖宫产术,4例(3.51%)梗阻性分娩,2例(1.75%)会阴侧切术。生殖瘘类型不同,其致病因素亦有差别,VVF中26例因妇科良性手术所致,10例因妇科恶性手术所致;UVF中分别有18例因妇科良性、恶性手术所致;RVF中18例因产道裂伤所致。在2009-2016年间,妇产科因素(除外经阴分娩)相关的生殖瘘病例数每年呈增长趋势,同时腹腔镜相关生殖瘘病例数亦呈增长趋势,随后有下降趋势;经阴分娩相关的生殖瘘病例数则较平稳,50%以上患者生殖瘘症状发生于2000年前。泌尿生殖瘘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阴道漏尿,部分伴有泌尿系感染、会阴瘙痒等症状;UVF早期患者常伴发热、腰疼、腹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所有泌尿生殖瘘患者均接受亚甲蓝试验、超声、膀胱镜、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gy,IVP)或盆腹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进一步诊断,其中膀肮镜、IVP使用频次较高。RV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阴道排便、排气,部分伴有阴道炎、会阴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通过电子肠镜、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诊断。35例(81.40%)VVF患者行手术修补治疗,其中31例(72.09%)行经腹经膀胱修补术(30例于泌尿外科修补,1例于妇科修补),4例(9.30%)经阴入路修补(3例于妇科修补,1例于泌尿外科修补);29例(82.86%)VVF修补成功,6例(]7.14%)修补失败。33例(82.50%)UVF患者行输尿管重建治疗,其中31例(93.94%)行经腹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6.06%)行经腹输尿管简单修补术;术后输尿管支架置入中位时间9周(范围:6-18周),33例均修补成功。17例(73.91%)RVF行经阴修补术,其中7例同时行会阴成形术,17例患者均修补成功。其他8例罕见生殖瘘均行手术修补治疗,均修补成功。结论1.妇产科相关生殖瘘以膀胱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直肠阴道瘘多见,子宫腹壁瘘、尿道阴道瘘、复合瘘及会阴阴道瘘少见;多继发于妇科良性手术,其次为妇科恶性手术、产道裂伤、剖宫产术、梗阻性分娩,会阴侧切术、钳刮术及IUD异位最为少见。不同生殖瘘类型的病因不同,膀胱阴道瘘常继发于子宫切除术,原发病多为子宫肌瘤;输尿管阴道瘘常继发于腹腔镜手术,原发病多为子宫肌瘤和宫颈癌;直肠阴道瘘常继发于产道裂伤。2.妇产科因素相关(除外经阴分娩)的生殖瘘病例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可能与腹腔镜技术引入有关;经阴分娩相关的生殖瘘病例数每年相对稳定。3.泌尿系生殖瘘多使用膀胱镜、静脉肾盂造影等进行诊断;直肠阴道瘘多用电子肠镜进行诊断,较低位者体格查体即可诊断。4.生殖瘘可保守治疗,但多选择手术修补。我院膀胱阴道瘘患者多由泌尿外科医生治疗,行经腹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成功率达80%以上;输尿管阴道瘘多采用经腹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成功率达100%;直肠阴道瘘多采用经阴修补术,成功率达100%。
邢晶晶[8](2020)在《骶骨阴道固定术后网片侵蚀直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网片相关的并发症见于许多修补手术,比如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手术和疝气修补手术。最近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经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LSC)术后出现网片相关的并发症的概率约为0.7%。其中,阴道网片暴露或侵蚀相对常见,但直肠侵蚀和其他非阴道暴露较罕见。本文介绍我院1例LSC术后网片侵蚀直肠的实例。同时结合既往文献,归纳总结POP患者骶骨阴道固定术后网片侵蚀肠管可能的原因,从而为今后的手术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就诊于我院行LSC术后网片侵蚀直肠的病例,同时结合既往9篇文献,分析网片侵蚀肠管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侵蚀的时间及部位、网片类型、可能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结果: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侵蚀的时间差异也较大;侵蚀的患者中LSC(5/10),既往子宫切除最多见(4/10);网片类型中聚丙烯网片最多见(4/10);直肠最易受累(7/10),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5/10);术后多数经腹腔镜取出网片(4/10);侵蚀后肠管最常见的处理是肠切除(7/10)及肠造瘘(6/10)。结论:骶骨阴道固定术是治疗顶端缺陷的标准术式。但术前患者要充分了解手术相关的风险;手术医生可以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出现并发症。在随访中早发现,早治疗。
李静[9](2020)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249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常规组73例(A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及直肠反折腹膜后贴宫颈旁电凝闭合子宫动静脉;宫颈套扎组83例(B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及直肠反折腹膜后用1号可吸收线自制的Roeder’s线圈套扎裸化宫颈的中段阻断子宫动静脉;垂体后叶素+宫颈套扎组93例(C组):6 U垂体后叶素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宫体注射,待宫体血管收缩表面变白后再按B组的方法进行手术操作。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将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三个月,三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不但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失血量、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是一种使复杂手术简单化、使高风险手术安全化、有效避免各种副损伤发生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芮炳杰[10](2019)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分析及康艾注射液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探讨康艾注射液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入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的符合ⅠB1-ⅡA1的早期宫颈鳞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比较两组手术时长、血红蛋白变化值、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输尿管损伤、术中膀胱损伤、术后血栓、术后肠梗阻、术后淋巴水肿、术后腹盆腔活动性出血、术后尿潴留)、DFS(无病生存时间)、OS(总生存时间)。将术后患者分组,使用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为观察组、未使用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WBC(血白细胞数)、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CC(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DFS、OS。通过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明显(p<0.05);2.出血量、输血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腹腔镜组均略少于开腹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开腹手术切口不愈合率大于腹腔镜组切口不愈合率,两组间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副损伤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明显(P<0.05);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一年、三年、五年DFS、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WBC、ALT、AST、SC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一年、三年、五年DFS、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腹腔镜手术,有术中出血少,切口感染少,术后愈合快,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是治疗宫颈癌的安全、可行的手段;2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时间长,术中出现副损伤的风险大;3应用康艾注射液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对PFS和OS无明显影响;
二、60例全子宫切除术中腹膜后引流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例全子宫切除术中腹膜后引流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伦理声明 |
1.2 研究对象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药物及仪器 |
1.5 术前准备 |
1.6 示踪剂的宫颈注射方法 |
1.7 收集资料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 |
2.2 手术切除淋巴结情况 |
2.3 SLN对腹膜后淋巴结肿瘤转移状态的预测 |
2.4 影响SLN检出的因素 |
3 讨论 |
3.1 SLN示踪剂选择 |
3.2 SLN的分布位置 |
3.3 影响SLN检出的因素 |
3.4 不足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女性髂耻韧带生物力学、临床解剖及髂耻韧带固定术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绪言 |
1.手术的核心是顶端修复 |
2. 加强对盆底解剖的认识,是手术改良的关键 |
3. 髂耻韧带——新的顶端锚定点,尚待深入研究 |
第一部分: 女性骨盆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
1. 引言 |
1.1 盆底解剖还未完全明确,存在争议 |
1.2 髂耻韧带——新的顶端锚定点探寻 |
1.3 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为手术提供有力依据 |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尸体材料 |
3.2 主要试验器材解剖用器械和材料 |
3.3 尸体标本的预处理 |
4. 观察Retzius间隙髂外血管区域的结构 |
4.1 解剖方法 |
4.2 观察测量指标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5. 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结论 |
5.5 小结 |
第二部分: 髂耻韧带临床解剖 |
1. 引言 |
2 研究目的 |
3.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 |
3.3 手术方式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髂耻韧带固定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1. 引言 |
2.研究目标 |
2.1 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 |
3 资料与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研究对象 |
3.3 入选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标准 |
3.6. 中止标准 |
3.7 术前评估 |
3.8 治疗方案 |
3.9 指标及评定标准 |
3.10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4.2 各组患者的手术资料 |
4.3 手术的疗效 |
4.4 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讨论 |
6. 结论 |
结语 |
综述 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相关的髙危因素的分析及治疗方法进展的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论文1 |
论文2 |
(3)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578在卵巢浆液性腺癌转移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纳米炭在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578在卵巢浆液性腺癌转移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
中文摘要1 |
Abstract1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纳米炭在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初步研究 |
第一章 纳米炭在早期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2 |
Abstract2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纳米炭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3 |
Abstract3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 |
文献综述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于子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6)宫颈与宫体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超分期检测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Ⅹ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资料、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应用设备及材料 |
2.2.1 SLN术中使用器械及示踪剂 |
2.2.2 病理标本H&E染色及IHC制作实验材料 |
2.3 研究方法设计与实施 |
2.3.1 分组 |
2.3.2 实验具体方案步骤 |
2.3.3 石蜡包埋与H&E染色操作流程 |
2.3.3.1 石蜡包埋制作步骤 |
2.3.3.2 H&E染色病理活检步骤 |
2.3.4 IHC制作与判读 |
2.3.4.1 IHC制作实验步骤 |
2.3.4.2 IHC结果的判读标准 |
2.3.5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纳入研究病例临床特征 |
3.2 淋巴结检出情况及不同分组间的比较 |
3.3 SLN分布情况统计 |
3.4 不同因素对SLN检出情况的影响 |
3.5 常规H&E染色病理和IHC检测超分期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SLN示踪剂的选择 |
4.2 SLN示踪剂剂量控制 |
4.3 超分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
4.4 SLN活检其他影响因素 |
4.4.1 示踪剂注射方法与SLN分布规律 |
4.4.2 其他影响因素 |
4.5 不足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1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2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医源性生殖瘘114例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临床资料收集 |
3 随访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类型和病因 |
2 临床特征和诊疗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骶骨阴道固定术后网片侵蚀直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病例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骶骨阴道固定术及网片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4、讨论 |
4.1 明显减少手术导致的血液的丢失 |
4.2 使复杂手术简单化、高风险手术安全化 |
4.3 有效的避免了输尿管、膀胱及直肠的损伤 |
5、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分析及康艾注射液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康艾注射液对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60例全子宫切除术中腹膜后引流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 尹俊杨.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女性髂耻韧带生物力学、临床解剖及髂耻韧带固定术随机对照研究[D]. 彭程. 山东大学, 2021(11)
- [3]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578在卵巢浆液性腺癌转移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纳米炭在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初步研究[D]. 王亚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4]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03)
- [5]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李琪. 郑州大学, 2020(02)
- [6]宫颈与宫体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超分期检测的临床价值[D]. 张永乐. 南华大学, 2020(01)
- [7]医源性生殖瘘114例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D]. 张玉敏. 山东大学, 2020(12)
- [8]骶骨阴道固定术后网片侵蚀直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邢晶晶.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D]. 李静.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分析及康艾注射液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D]. 芮炳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