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战后影响中东地区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地区论文,主要因素论文,伊战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东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油气资源异常丰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冲突与战争此起彼伏,和平与发展深受影响。伊拉克战争后,尽管在本地区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在减小,但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使地区形势仍处于多变和不稳定状态。
在影响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美国、民族和宗教三大因素,且三者相互联系,甚至互为因果。
一、美国因素
(一)美国不改变在中东问题上的现有立场,地区恐怖主义难以彻底根除。
中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美国。但美在此问题上长期奉行双重标准,致使巴以冲突久拖不决,巴勒斯坦人处境日趋恶化,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对此强烈不满,一些伊斯兰极端势力不断壮大并借机制造恐怖活动,严重影响着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
伊战后,为缓和与阿拉伯各国的关系,美推动出台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是,美并未真正施压,迫使双方作出让步,致使该计划在启动阶段即遭搁浅。
确保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绝对安全是美一贯立场和战略决策。从短期看,巴以双方仍无法走出“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从长期看,即使美加大调解力度,也不可能根本改变其基本立场,巴以问题很难得到公正解决。恐怖活动无法从根本上制止,地区国家将继续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
(二)地区一些国家将继续面临美压力,安全与稳定缺乏保障。
美以反恐和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为全面控制中东及其石油铺平了道路。但是,美赢得了战争,却未给地区带来真正和平。战后伊拉克一片混乱:政治安排进展缓慢,经济重建步履维艰,民族、宗教矛盾不断激化,恐怖爆炸活动层出不穷,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反美情绪日益高涨。与此同时,战争进一步刺激了伊斯兰世界和各国穆斯林的反美、仇美心理,战后在土耳其、沙特等国相继发生恐怖爆炸活动,表明美及其盟友遭受恐怖威胁的可能性再度增大。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被美视为“激进国家”的伊朗、叙利亚等面临空前压力。为避免成为美下一步打击目标,各国纷纷调整政策,努力缓和与美关系。但美与伊叙双方缺乏互信,矛盾根深蒂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不同,伊叙等国不可能对美俯首帖耳,美也将继续对两国施压甚至制裁,要求其放弃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停止支持恐怖主义,双方关系随时可能趋于紧张。与此同时,各大国围绕地区事务发言权亦将继续与美展开激烈较量,中东地区仍潜伏着深刻危机。
(三)美“大中东倡议”将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新的变数。
为彻底改造中东地区,美正酝酿一项涵盖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的“大中东倡议”,力图从政治、经济、民主、人权、教育等领域入手,推动各国进行全面改革,并最终在各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宗教世俗化和社会多元化。这一被称为“冷战以来最雄心勃勃的民主努力”尚未出炉就遭到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抨击和抵制。究其原因,该计划不仅忽视了中东各国最为关注的巴以问题,也忽略了伊斯兰国家特定的政治、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社会传统,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美国的理想与伊斯兰世界的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差距。战后伊拉克的情况表明,西方式“民主”在伊斯兰国家将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甚至会引发矛盾与冲突。布什总统原期望将伊拉克打造成推行西方式“民主”的“试验场”,而事实上,战后伊拉克已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主战场”和美英难以脱身的“地雷阵”。一旦美实施其“大中东倡议”,将加剧与有关国家的矛盾,使双方关系更趋恶化,并可能导致针对美的恐怖活动增加;另一方面,沙特、约旦等美传统盟友将面临美民主改造和民众反美情绪的双重压力,进退两难,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并导致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二、民族因素
(一)阿以矛盾仍将是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要问题。
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与冲突,追根溯源已有数个世纪。而持续半个多世纪的阿以争端,就是阿拉伯与犹太两大民族矛盾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两大宗教矛盾的集中体现。尽管双方都渴望和平,但一方强调“土地换和平”,另一方强调“以安全换和平”。叙以和谈长期停滞,在事关主权和安全的戈兰高地问题上,双方均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以不向黎归还萨巴农场,真主党不会停止对以的袭击;巴以冲突至今未停,恐怖爆炸与血腥报复交织,沙龙政府又强行修建“隔离墙”,并准备放弃与巴和谈,同时采取“单边行动”谋求以色列的绝对安全。3月22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炸身亡,“哈马斯”当即宣布要实施全面报复,以方则坚称要对巴所有激进组织领导人实行“定点清除”,4月17日晚,以色列再次采取“定点清除”行动,暗杀了“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使双方的仇恨进一步加剧,和谈前景更趋暗淡,和平与安全遥遥无期。
(二)库尔德问题可能成为地区新的热点。
库尔德人是西亚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200万,分散于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国。库尔德问题是中东地区近百年来最突出的民族问题之一,也是造成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库尔德民族从未放弃谋求民族自治、建立独立的库尔德国家的努力,但一直未获成功。叙利亚、伊朗等国政府对库尔德人恩威并重,双方相安无事;土耳其库尔德族遭政府多次清剿,力量大大削弱;而伊拉克库尔德人在美国支持下,早在1991年就在伊北部建立库尔德自治区,在协助美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库族力量和影响进一步壮大。按照伊拉克日前颁布的临时宪法,伊拉克将实行联邦制,这意味着库尔德人将获得高度自治。短期内,伊库尔德人不会谋求独立,但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一目标。这种“国中之国”的“示范”效应虽暂不会引起连锁反应,但无疑刺激了其他国家库尔德人争取民族自决的努力,加大了有关国家防范的难度。土耳其等国在战前就对此极为担心,伊临时宪法赋予库尔德人“联邦自治”权利再次引起土强烈不满。
三、宗教因素
(一)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将困扰伊拉克新政权。
萨达姆在伊当政时期,逊尼派掌权,而人口居多的什叶派长期受压制,双方积怨颇深并多次爆发武装对抗。战后,逊尼派成为美英联军重点防范的对象,而什叶派的影响明显增强,两派的政治地位发生逆转。随后,什叶派穆斯林连续遭受恐怖袭击,伤亡惨重。虽然,这些爆炸活动不一定由伊逊尼派穆斯林制造,但恐怖分子就是想借此发泄对什叶派的不满,并挑起什叶、逊尼两派的纷争,扰乱美对伊重建计划。为防止爆发大规模冲突,引发内乱,目前两派均采取了相对克制态度,但对立情绪有所抬头。4月初,什叶派中的萨德尔势力与美的矛盾激化,暂时掩盖了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与矛盾,但是随着联军当局向伊方移交权力,在伊举行大选,什叶派的人口优势将逐渐显现,如果两派政治地位差距进一步拉大,双方矛盾可能加剧并激化,从而严重威胁伊安全与稳定,并给地区增添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伊斯兰激进势力不断壮大给地区国家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由于地区一些国家政治改革缓慢、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伊斯兰激进思想有所抬头并逐渐蔓延,这些人排斥现代文明,仇视西方和西方文化,指控当权者沦为西方附庸,主张建立严格的政教合一国家。为此,利用各种宗教场合,煽动民众的宗教情绪,发泄对政府的不满,并伺机从事恐怖活动,在社会上制造混乱和恐慌。与此同时,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一些基地组织成员陆续潜回地区国家,并与当地激进和极端势力相联手,蓄势待变,成为影响各国安全与稳定的“毒瘤”。沙特、摩洛哥等国都曾深受其害。3月11日,摩洛哥基地组织成员在西班牙马德里制造系列恐怖爆炸案,促使政权发生更迭,新政府随即宣布准备从伊拉克撤军。这一“成功”案例极大地刺激了各国恐怖分子“决心”和“斗志”,使世界各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加大,也使加强国际合作,从源头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