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论文,思维方式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思维方式的研究是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研究,又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的论文约有70篇,学者们主要围绕邓小平创造性(或创新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以及对现实启示与巨大影响等方面作了探讨。本文试就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的情况加以扼要综述。
关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
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是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内涵、方式方法、运作机制、基本原则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作了详细的阐述。他们认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有实践性、群众性、时代性、前瞻性、批判性、多维性、辩证性、开放性等。
杨永德、宋乃平认为:(1)既不唯书,也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思维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2)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开拓进取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3)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又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在提高升华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思维的深厚底蕴。(4)既在同中求异,又在异中求同,在对立统一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5)既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在吸收借鉴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方针。以上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科学体系。(注:杨永德等:《论邓小平同志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求实》1999年第11期。)王怀志、郭政把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点:(1)以求实性思维冲破权威定势的束缚。(2)以动态性思维冲破惯常定势的束缚。(3)以多样性思维冲破单一定势的束缚。(4)以开放性思维冲破封闭定势的束缚。他们认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具有反映事物本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功能,它成功地将哲学原理渗透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并在实践中将哲学原理转化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注:王怀志等:《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求实》1998年第2期。)韩振峰认为,邓小平创新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创新;在面向未来过程中创新;在解决问题中创新;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具体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创新;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创新。(注:韩振峰:《邓小平的创新性思维方式探析》,《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第3期。)张瑞忠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色作了如下概括:勇于面对新情况,善于发现新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新内容的新形式;善于总结和概括人民群众的新经验。(注:张瑞忠:《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色》,《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刘泽雨认为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来源于从否定错误中开辟新道路的勇气;从经典结论中发展新认识的睿智;从总结实践经验中作出新判断的敏感;从纵横比较中提炼新思想的胆识。(注:刘泽雨:《试论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年第5期。)项盛发认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机制呈现出下列主要特征:思维方向上的求异性;思维角度上的灵活性;思维机制的综合性;思维成果的创造性。(注:项盛发:《略论邓小平思维方式》,《湖北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张兆玲、刘兴民认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法做到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整合;前瞻思维与后馈思维统一。邓小平运用创造性思维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创造了运用新方法确定新观点和构建新体系的成功范例。(注:张兆玲等:《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法》,《江淮论坛》2000年第3期。)王国莲认为,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时,用“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和“新体系”来说明“新阶段”,着力凸现了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注:王国莲:《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建构及个性特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关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产生原因
在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主要特征加以概括的同时,学者们也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产生的原因作了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产生既有深刻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和文化积淀,更有自己特殊的经历与个性品质因素。可以说,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模式是一个由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内外合力共同形成的内在机制。
丘国仁认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来源于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来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注:丘国仁:《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刘泽雨把邓小平创新精神产生的契机概括为:寻找建设新道路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环境驱力;领导核心的地位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责任动力;独特的个人素质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巨大潜力。第一,他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第二,他有传奇的斗争经历。第三,他有非凡的个性品质。(注:刘泽雨:《试论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年第5期。)范志轩对激发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作了如下分析:(1)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远大理想。(2)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是促使邓小平创新的又一重要因素。(3)情感——邓小平心系民心,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阶级感情,是激发他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重要因素。(注:范志轩:《略论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探索》1999年第2期。)
总之,正如祝全永所论述的那样: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是邓小平创新思维模式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为邓小平创新思维模式内在机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方法论基础;邓小平特殊的经历与实践是其创新思维模式内在机制形成的核心和关键;邓小平优良的个性品质——创新心理品质和创新思维品质是其创新思维模式内在机制形成的重要保证。(注:祝全永:《邓小平创新思维模式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论析》,《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
关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
关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学术界同样予以了极大关注。学者们一致认为,创造性思维品质是邓小平理论思维品质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就是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变革的结果。
徐梦秋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既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人思维模式逐步变革的成果,是排除唯书唯上是尊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和“两极绝不相容”的“唯斗主义”思维定势的结果。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思维方式的变革,功不可没。(注:徐梦秋:《思维模式的变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理论学习月刊》1995年第7期。)张爱军从理性思维角度阐述了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认为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新思维,即提出前人和旁人没有提出过的思想,开拓前人和别人未曾做过的事情,解决前人和旁人未曾解决过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正是这种理性思维的产物。如果没有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注:张爱军:《理性思维与邓小平理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李志平认为,邓小平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其具体表现为: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不抄模式,勇于探求真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断地批判迷信本本、拘泥教条、照搬外国模式的现象,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超凡的理论思维能力,首先提出并科学阐明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李志平:《试论邓小平理论思维的时代特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陆剑杰认为,邓小平阐发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创造性提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思维方式和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基本结论是平行地展开的。这些结论的逻辑基线正是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的展开。有了邓小平思维方式,才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而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本身正是这个理论的基本精神之所在。(注:陆剑杰:《论邓小平创造科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第1期。)徐战认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在21世纪发展的灵魂。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世界主题有创新认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新的突破,对社会主义本质再认识,唯有创新,才能发展邓小平理论。(注:徐战:《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在21世纪发展的灵魂》,《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关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现实启示与巨大影响
学者们认为,当今社会正处于新的变革转型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正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创造性思维在人们的理性思维中日益占居非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注: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6月5日第2版。)。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并对当代与未来中国人思维方式变革已经和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于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邢贵和认为:邓小平创新思维不仅仅是某些原理、概念的突破,也不是过程的突破,而是模式的根本变革。创新思维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创新思维不仅是四化建设的灵魂,而且是理论研究的指针,尤其是搞好理论教育的指针。(注:邢贵和:《浅谈邓小平创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哲学动态》2000年第2期。)丘国仁认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对于提高我们理论思维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注:丘国仁:《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周海涛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为中华民族开辟了创造性科学思维的先河,现代领导干部要用邓小平科学的创造性思维体系推进自己的思想创新,并努力做到:(1)在思维背景上开拓、创新;(2)在思维坐标上开拓、创新;(3)在思维模式上开拓、创新,从而当好创造性科学思维方式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注:周海涛:《论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特征与领导干部的思想创新》,《甘肃人事》2000年第2-3期。)
关于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党岳胜认为:它改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维方式转变。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实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变革。它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面向世界。它使中国人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注:党岳胜:《论邓小平哲学思维创新及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张华荣认为,邓小平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思维方式变革的未来走向,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未来认识的主客体、手段、方式、功能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注:张华荣:《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影响》,《理论学习月刊》1995年第3期。)
对深化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的一点看法
综上所述,学术界在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研究,使我们对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内涵和非凡的政治家个性品质有了更深刻地把握。为使这方面的研究再上新水平,笔者认为,今后我们应在如下几个环节上深化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研究:第一,加强比较研究工作,将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列宁、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等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加以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特征和产生原因。第二,结合时代发展,继续深化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现代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的研究。第三,加强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系统性和纵深性研究,弥补目前研究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尚无专著的不足。
总之,我们深信:随着时代的发展,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将日益凸现出来。因此,深化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研究,仍然是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标签:创造性思维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思维品质论文; 邓小平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时政论文; 创造力论文; 思维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