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创意思考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婴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婴幼儿教育的重大革新
不少家长听说魏增财老师这套“创意思考法”时,都感到好奇不已,因为它有别于一般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方法,除了能让孩子多多使用他们的小脑袋,有利于智力发育之外,更易激发出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潜能。
“创意思考法”是这样产生的……
在被问起“创意思考法”的创作缘由时,魏老师说是女儿给了他启发。那是在女儿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有一次抬头时被茶几碰了头,疼得哇哇大哭,从此魏老师发现,女儿自从那次被碰了头之后,就学会了慢慢起身并注意桌面的高度,以避免头部再次受到伤害。通过这件事,魏老师发现,无论孩子有多小,他都有一定的潜在能力,只要是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就能促使孩子主动思考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了基本的教育观念之后,魏老师对女儿就采取了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总是先去观察孩子面对问题时怎么办。最后,他得出一条结论——孩子其实有能力去应付所面对的问题。的确,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家长去发掘。
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创意思考”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魏老师认为,由于现代家长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的本能无从发挥,而且能力在不断地丧失。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迟早会脱离父母的视野,孩子将来肯定要独立面对和解决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所以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魏老师从小就让女儿接触东西,只要不造成较大的危害,女儿就算是受一点小伤也无所谓。
在放手让女儿去尝试的同时,魏老师也把家里可能造成伤害的东西都妥善放置好,而且在茶几、饭桌的桌角上都加装了防护垫。
通过游戏和教具
魏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希望从数学的角度切入,将数学当作一种工具,去激发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的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来。由于数学本身比较枯燥,所以魏老师通过一些游戏或教具来增添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以便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进而辅助孩子学习思考,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
“教具”就在生活中
那么,魏老师是如何运用“创意思考法”来教导女儿学数学呢?他说,女儿最早认识的数字是"8",那是因为他们家住在8楼,每次坐电梯都要按"8"这个数字。后来女儿大一点的时候,经常到办公楼去玩,而办公室是在2楼和3楼,这样她就自然而然地又记住了"2"和"3"这两个数字。所以说,生活中的教具到处都是,父母不必刻意去寻找,只要是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就可以了。
扑克牌教学法
魏老师一开始是随便发给女儿4张牌,女儿自己就会将红色和黑色的牌区分开来;接着她又发现,在黑色的牌中还有梅花和黑桃两种图案,于是她又将同样花色的牌摆放在一起。就这样,在玩牌的过程中,她逐渐地已经对“形”和“量”有了基本的概念。再到后来,如果她的手中有3张"2"的话,她的排列方式就不见得只是将黑桃或梅花归为一类,而且可能会将不同花色的"2"放在一起。所以,魏老师认为,通过这种游戏式的学习,孩子在无形中就更好地理解了“量”的概念,比起一般孩子来学习得更快一些。
涂鸦区
由于魏老师特别强调“创意思考”,所以,他在家中设计出许多有意义的幼儿活动区,其中一处“涂鸦区”更是别出心裁。魏老师并没有请专业的美术老师来教导女儿,也没有刻意地教女儿绘画,只是让女儿在这个“涂鸦区”里随意地乱画。而女儿似乎也知道她只能在这个区域绘画,所以也没有在家中其他的地方涂抹过。其实,像魏老师这种看似随意的教育方式,无形中就启发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让孩子自然地投入学习
魏老师认为自己采用的是女儿可以自然接受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强迫女儿一定要学什么,不要学什么。比如当初学英语时,魏老师就没有强迫女儿去学,而是持“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学”的态度,让女儿自己选择。通过这种“创意思考”教学方式,魏老师认为,女儿在学习过程中会比其他孩子显得更为活泼、更为主动,学习也将更富有成效。
“创意思考”让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魏老师说,通过这种“创意思考法”来教导女儿,并没有让女儿比其他的孩子显得特别突出,只不过是女儿更加勇敢一点儿,比较愿意尝试,而且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女儿现在做什么都比较大方,即使是在做错事或是做得不好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特别丢脸或是不好意思。魏老师认为,这都是这种极具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带来的效果。
做认真的父母,更要做用“心”的父母
相信很多父母在明白了魏老师的“创意思考法”之后,一定想知道自己是否也能用这种教育法来教育孩子,是不是需要自己有很丰富的知识,是不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天赋等等。对此,魏老师认为,从孩子的零岁开始,父母即可用此法来教育孩子,家长并不需要很专业,也不见得一定要是老师或是幼儿教师才行。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用“心”和“智慧”来和孩子沟通。不要教孩子太多东西,很多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和处理所碰到的问题。不要去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以免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