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77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医疗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作症状、血压及药物服用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丰台区西罗园地区所辖八个社区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患者2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42)和常规组(n=130)。干预组给予3个月的社区医疗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干预,常规组维持原有治疗方案。结果:两组在一周内症状发作次数、血压、药物服用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疾病 知晓率、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硝酸甘油等药物服用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能够通过社区医疗干预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并控制心绞痛的症状和发作次数及血压水平,降低并药物服用率及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社区医疗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95-02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有关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疗干预中病情能够得到明显改善①,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预后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社区为基础,以基层医生为主体,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医疗干预。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272例,为2014年6——12月丰台区西罗园地区所辖八个社区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42)、常规组(n=130)。干预组:男89例,女53例;年龄41——78岁,平均(53.6±10.1)岁,平均收缩压147.51±12.63(mm Hg),平均舒张压93.63±8.72(mm Hg)。常规组:男71例,女59例;年龄43——78岁,平均(54.5±11.3)岁,平均收缩压148.12±14.46(mm Hg),平均舒张压93.11±10.35(mm Hg)。两组患者均为符合WHO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年龄在40——80周岁的本地常住户口居民。 两组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及高血压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表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实验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行内科基础护理,包括按医嘱给予缓解症状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病的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度。
1.2.2干预组 社区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社会干预,由社区医师依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社区干预计划,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心理干预:内容包括由社区全科医师进行冠心病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专题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个人护理、心理健康辅导等基本医学常识;每周对干预组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常规组患者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常规的冠心病及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两组患者均定期进行随访。
饮食干预:(1)合理控制总热能的摄入;(2)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00mg以下;采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水果(每日推荐量为400~500g);(3)少量多餐,限制钠盐的摄入,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5g/d以下;(4)长期坚持、终生治疗。
运动干预:(1)通过了解体力活动情况或运动试验评估风险,以指导治疗;(2)每天进行30~60min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d;(3)运动量以患者自我感觉身心舒畅、不过度疲劳为宜;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一般不要超过最大脉率(220-年龄),以达到60%最大耗氧量的心率(靶心率=170一年龄)为宜;(4)适宜运动:散步、打太极拳、广场舞等。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核对后用Epidata3.0录入,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两组干预前后发作次数及血压比较( ±s)
2.1 常见发作症状比较 干预组的心悸及胸痛发作次数较干预前均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头晕头痛与胸闷胸痛发作次数亦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头晕头痛及胸闷胸痛发作次数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保心丸和硝酸甘油一周消耗量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硝酸甘油服用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硝酸甘油一周消耗量减少,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硝酸甘油一周消耗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方式的变化 干预组戒酒比例从干预前的83.5%上升到干预后的89.3%;戒烟者比例从干预前的92.6%上升到干预后的9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顶后干预组进行运动锻炼的比例为78.9%,高于干预前的74.6%,也高于干预后对照组的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约有1.3亿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人没有接受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未达到控制目标的占75%②-③。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低龄化趋势。60%——70%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较正常血压者高3——4倍。吸烟、酗酒、高脂饮食、肥胖及家族史均为引起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外在及内在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是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预后的最佳策略,同时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医疗干预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次医疗干预措施从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处着手,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实施社区医疗干预可以减少一周内心悸、胸痛的发作次数并且有效控制血压,使保心丸和硝酸甘油服用率有所下降,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善。有研究证实,行为方式和自我保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社区医疗干预作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及预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干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临床医疗水平只能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进行病情和症状上的控制,不能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患者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通常需要进行终生治疗。因此,如何使患者在身体疾病状态下维持应有的健康水平,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社区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④。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疗干预中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服药的依从性,还增加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疾病的治疗率与控制率⑤。由此可见,社区医疗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控制及预后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巩晓兴.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因素和干预对策[J].中国疗养学,2007,16(7):396—397.
[2]李静,姚伟.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性[J].健康必读,2013,12(4):62.
[3]管淑琴,曲艺,张丽艳.社区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4):2156—2157.
[4]申敏,万立新,蒋木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社区医疗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56.
[5]郭开键,刘美凤.高血压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44.
论文作者:王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冠心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统计学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医疗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