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徐航伟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徐航伟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期间,因众多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表现出裂缝、渗漏等问题,威胁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安全性。为此,为了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应注重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创新施工技术手段,引入钻孔灌注桩技术、基层支护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等等,缓解寒冷气候等环境特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然后,阐述了施工技术的具体创新措施,旨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引言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为了更好的迎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应注重针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和创新,继而通过技术资源的不断提高,增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稳固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以下就是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问题的详细阐述。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应用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工程施工图纸技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纸技术是项目开展的基础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当施工图纸设计技术欠妥的情况下,将会导致项目工程难以开展比较全面、细致的项目审查,同时在项目进行中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技术漏洞。(2)建筑工程施工预算技术;建筑工程施工预算技术决定着建筑施工的成本投入以及后期的建筑施工管理。如,施工预算与实际工程项目投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有可能出现工程延期或者烂尾;(3)工程材料与技术设备准备;工程材料和设备技术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技术保障工作,当工程设备、技术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难以对施工材料应用、技术应用进行较为全面化的审核,导致项目工程缺乏比较全面的技术维护。当建筑工程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项目工程质量也随即下降。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2.1基坑支护技术

(1)土钉支护是基坑边坡支护常见类型,以主动嵌固的优势,增强边坡稳定性,具有经济性优、支护效果好、工期短、操作简易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土钉支护主要以土钉为受力点,而土钉作为长杆件,由防水构件、加固构件、原位土体和混凝土层、密排土钉构成土钉墙,以此实现对原位土体的锚固,尤其在受力环境下,土体结构发生变化,和土钉间呈现相互摩擦、被动粘结等现状,从而发挥土钉加固的优势。该项基坑支护技术的选择,不仅对附近环境影响较低,还依据自身诸多优势,保证建设单位经济效益。土钉支护在地下水水位低、施工场地窄、粉质土体、沙土土体中较为常见。此外,土钉基坑支护需对原位土体予以钻孔,并做好相应的编号、标记工作,结合灌浆的开展,将混凝土均匀喷射至土钉表层,以此为全方位基坑支护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2)地下连续墙支护。房建工程基坑开挖前期准备工作时,需以挖槽设备为辅助完成的地下挖槽工作,结合混凝土浇筑,用以构建高强度、高稳定性混凝土挡墙,即为地下连续墙。从整体上来看,地下连续墙因整体长度过长,致使其接头处防水效果良好,具有振动小、噪声低的优势,在诸多房建工程中得以广泛运用。地下连续墙支护作为房建工程基坑支护较为成熟的类型,对气候条件存在较小的依赖,但合理运用平行操作原则,在有效扩大地下空间利用率的同时,缩减项目工期,避免天气温度对支护质量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布设混凝土灌注桩、人工钻孔桩时,应对灌注桩间距予以严格规范,依据逆作法的逐层施工原则,保证地下连续墙支护质量;(3)钢板桩支护。钢板桩支护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槽钢钢板桩(正反扣格接)、热轧锁扣钢板桩(Z型、H型、U型锁扣钢板桩),以打入法的混合作用,使其呈现相互连接的特点,最终构成钢板桩墙,以耐久性强、可靠性的优势,于支护任务结束后,可回收再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于本次房建工程钢板桩支护,依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锚杆式、拉锚式和悬臂式、内撑式多种支护结构类型的协调运用,但需对钢板桩支护、混凝土灌注桩支护优缺点实施综合分析,前者承载力较强、可重复利用,但造价成本过高;后者设置简便、施工难度系数低、造价成本低,但承载力相对较差。

2.2新型预应力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预应力管桩技术已经逐渐引用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尤其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同时,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地基施工中的核心技术。预应力管桩指的就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主要是由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方法组成的。所谓先张法就是在建筑的地基施工中以先张法预应力施工的利用为主,同时以离心成型的策略作为辅助,最终达到空心筒施工效果的一种施工方法。先张法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桩体和端头,也就是钢套模式。将预应力管桩应用到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有着施工方便、技术含量高和施工现场整洁的优点,但是其不足就是这种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影响的程度不大,但是多少会有影响。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建筑的地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得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都迎刃而解,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钻孔灌注桩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稳固性,注重创新钻孔灌注桩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钻孔灌注技术应用时,应做好测量定桩位工作。即按照工程红线图,定位基准点、水准点。待测量定位后,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核查定位是否准确,若准确,则对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标记,记录桩座标。其次,待定桩位测量完毕后,应进入到挖护筒施工阶段。即先确定放线桩位中心,而后,在距离中心点约3m的位置打入四根钢筋,并保证钢筋打入的对称性。最后,待钢筋牢固后,依据土木工程实际地质情况,选择护筒材料。包括木护筒、砖砌护筒等等,并保证护筒内径要比桩径大20cm左右。而在护筒埋入时,将护筒平面偏差控制在5cm以下,斜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深度在3-7.5m之间,就此达到最佳的挖护筒施工效果,满足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要求。再次,待挖护筒施工完毕后,需进行清理工作。然后,用吊车把钻机吊起,并保证转盘中心、护筒中心、天车保持垂直。而后,进入到钻机成孔工作。即利用钻机进行钻进,且调整好泥浆比重,用浓泥浆钻进至强风化粉砂层,达到钻孔灌注桩施工目的。但在钻进工作实施完毕后,必须针对孔中心位置、孔径、倾斜度、孔深、沉淀层厚度、清孔后泥浆指标等进行核查。如,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必须在1.05-1.2之间。而含砂率应小于4%,由此满足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措施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技术创新效果,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1)强调创新理念。即土木工程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技术实力的竞争。所以,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发展期间,必须强调创新理念,让他们能够在施工环节中,倡导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新型基础支护技术等的应用,就此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技术水平,达到最佳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效果;(2)建立创新机制。即为了更好的践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应注重建立创新机制。在创新机制导向下,组建一支创新团队,由创新团队负责新型施工技术的开发工作。(3)应用创新技术。即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施工技术创新期间,应积极引入新型预应力技术、桩锚支护技术、旋挖技术等等。

结语

综上可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多样性、协助性、综合性、固定性、流动性等特点。所以,在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下,应从强调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应用创新技术三个方面入手,落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同时,注重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推进钻孔灌注桩技术、桩锚支护技术、旋挖技术、预应力技术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和创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27):37-40.

[2]陈舒曼.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设科技,2016,11(03):63-67.

论文作者:徐航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徐航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