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吴伟仁,于登云,刘继忠,胡朝斌,唐玉华,王大轶,侯宇葵,张哲,李明,王冀莲,王彤,吴克,杜辉,申志强,黄晓峰[2](2021)在《我国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空活动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航天强国目标的基本保障.太空活动治理体系分为制度、协调、全球和技术手段等4个方面.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就是在制度、协调、全球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改革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法律法规及技术短板,实现太空活动治理系统化、
刘宁[3](2021)在《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根本改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均已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兴起(如苹果、小米、海尔、特斯拉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构成了经典创新耦合模型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创新驱动模式——设计驱动型升级。自2000年起,众多国家制定了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与发展体系,其中,不乏将设计产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的关键部分。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演变和进化,以及我国未来5-10年,工业设计相关国家战略的前瞻探析和实施路径的科学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溯因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设计学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总结了我国工业设计正在发生的三方面深刻变化,即创新属性、创新关系、创新业态。由此,提出了在我国传统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和升级这一重要论点。进而,明确界定了工业设计产业的概念、特征,并基于发展社会学、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范式与范式转变的机会窗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通过钻石模型、SWOT分析,结合阿里巴巴、小米、方太等实际案例,解析了如何推动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即在智能互联为产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着力构建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创新驱动力的新生态、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等战略。最后,具体规划了战略实施路径,其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包含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两个部分。其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包括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等。其三,开展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建设设计开放大学、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等。其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两个部分。本次研究遍览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分析总结全球20多年工业设计发展历程,紧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时代浪潮,并基于产业发展理论,提出我国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赵迎龙,赵宏校[4](2021)在《航天短讯》文中研究表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通过出厂评审2021年3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组织召开了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厂评审会。会议听取了由载人飞船系统汇报的《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出厂研制总结》,以包为民院士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经过讨论,认为两艘飞船功能性能满足任务要求,符合集团公司放行准则要求,同意出厂。这标志着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载人飞船系统全体参试人员将坚决落实工程总体、集团公司、研究院的各项要求,誓夺神舟飞船发射、飞控和返回任务连续圆满成功。
王晓娟,白玉洁,徐鑫[5](2021)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畅谈“十四五”,共谋发展新征程》文中认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关村》杂志联合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开发建设主力军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划了《畅谈"十四五",共谋发展新征程》专题,邀请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入驻企业代表,共话"十四五"发展新蓝图。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科技自立自强,
刘语霏,王文浩[6](2020)在《中国商业火箭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征二号、三号、四号都是从液体武器型号衍生而来。用固体武器型号衍生一种小型商业火箭,同样是对传统的继承。1990年4月7日,乳白色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工位上。深夜,火箭顺利起飞,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那是历史性的一刻,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终于迈进了商业化的大门。
顾晓焱[7](2020)在《试论武汉“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之路》文中提出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发展主题的当前时期,政府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时不宜以规模论英雄,而应更注重企业的质量效益以及参与全球竞争、引领创新的能力,进而认识到某些新兴领域中的"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型中小企业也应该被纳入"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对象之列。武汉市在培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方面有着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创新潜力和竞争优势的"独角兽型"或"冠军型"中小企业。但与此同时,从整体来看武汉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之路又面临着许多瓶颈式的问题。本文在具体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对武汉市如何培育和助推包括"独角兽型"和"冠军型"中小企业在内的优秀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提出若干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刘新民,郭辰昉[8](2020)在《航天型号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航天科技工业是高科技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其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国防建设和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国家基础工业能力和自身在科学技术方面攻关发展的实力。航天型号物资是影响和决定航天科技工业发展基础能力的重要体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两弹一星"到21世纪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
顾晓雨[9](2020)在《外媒关于中国科技新闻的英译汉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报告以中国科技进步新闻的英译汉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0篇外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和华为5G技术的新闻报道作为源文本进行翻译,采用了评价系统为此次翻译实践作指导。评价系统是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来探究语篇中的人际意义。译者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此次翻译实践中,分别从态度、介入、级差三方面分析关于中国科技进步的新闻文本,进而准确把握外媒对中国科技进步所表现的态度,并在译文中将其再现。本翻译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任务描述,其中包括源文本简介、新闻特点、报告意义以及报告结构。第二章,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译后校对。第三章,理论框架,本章介绍了评价系统的框架,评价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评价系统在翻译中的应用。第四章,案例分析,运用评价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科技新闻的翻译方法。第五章,实践总结,分析归纳了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与建议。本报告发现在有关中国科技进步的新闻中,存在相当多的评价资源来表达观点,实现人际意义。译者运用评价系统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探索科技新闻的翻译技巧。在态度系统中,大部分态度资源通过直译处理。然而,有些态度资源是隐性的,译者在翻译中需要将文化语境和国际环境联系起来,挖掘出原文中更深层次的态度。在介入系统中,介入资源的翻译主要体现为忠实于原文,从而突出新闻文本的真实性,为读者创造一种客观可信的语境。在级差系统中,由于极差资源用来强化或弱化,明晰或模糊态度,所以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将极差资源与态度联系起来。可以说,评价系统为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新闻语篇的态度资源选择来探讨语篇的目的与作者的态度,进而有效指导翻译实践。
胡玥[10](2020)在《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在寅政府上台后,对保守派执政时期朴槿惠政府、李明博政府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在对朝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转向。即提出建设“和平与繁荣的朝鲜半岛”的对朝政策新方针,并设定了三大目标、四大战略和五大原则。2018年初朝鲜半岛局势逐渐回暖后,文在寅政府进一步提出了“朝鲜半岛新体制”构想。2019年韩朝合作未能取得较大进展的情况下,文在寅依然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韩朝为生命共同体,将致力于通过发展韩朝关系推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永久和平。总体来看,文在寅政府希望通过对话与施压并重的对朝政策方针,旨在共建和睦相处的朝鲜半岛和平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谋求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秩序对其有利的新变化。基于政策科学理论与方法,本文首先从动态环境交互的新视角,对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因素展开全面剖析。由此,明晰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目标这两大线索,重点考量韩国所拥有的战略资源与其对朝政策的目标设定及手段实施之间的关系匹配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视角、多线索、多主体切入分析,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政策评估路径,对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实施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展望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前景及难点所在,并对复杂局势下中国的半岛政策展开针对性思考。从决策环境分析看,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及迫切的缓和诉求,以及韩国国内政局变化和国民的热切期盼,是推动文在寅政府上台后一改保守派执政时期对朝强硬路线的重要原因所在。2016年至2017年,朝鲜高频次进行核与导弹试验,这显着加大了韩国的“安全疑虑”甚至是“安全焦虑”,实现半岛无核化成为域内外国家共同的安全利益诉求。特朗普政府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朝展开“极限施压”政策迫其彻底弃核,美朝由此展开激烈对抗,致使朝鲜半岛陷入持续紧张和高位震荡的极其危险局面,进一步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强度和深度。显然,这是文在寅政府决断对朝政策时,要认真思考和重点应对的关键方面。与此同时,朴槿惠时期、李明博时期因对朝政策失当所造成的巨大负面效应。也波及到韩国国内政治、经济和安保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韩国国内政党和国民对南北关系现状及半岛局势吃紧的不满情绪。韩国国民对文在寅政府的新期待,促其在对朝政策上改弦更张并进行重大转向式新调整。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目标构想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目标上结束敌对关系共建和睦相处的和平共同体;二是经济目标上推动实现韩朝市场一体化构建半岛经济共同体;三是安全目标上推动半岛无核化并加强韩美军事同盟关系。基于上述考虑,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对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实施的基础与手段进行阐释,指出其目标构想、政策基础、政策手段三者之间的内在矛盾性和关系不匹配的突出状况。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展开,使其政策回旋空间缩小,政策实施过程波动不断,难以收到政策预期效果。总体来看,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体现三大特点。在政治层面,强调推动构建半岛持久和平机制;在经济层面,积极倡议推动“半岛新经济地图”;在安全层面,以提升韩国自主防御能力为依归。虽然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南北关系一度进入对话乃至合作的良性轨道,但韩国无法改变的习惯性认知、国内党争激烈、经济提振不力、韩美朝三边关系微妙变化、周边外交窘况等严峻局面,尤其是在朝鲜再次拾起“封南通美”外交策略的情况下,无疑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进一步实施面临着极大考验。对文在寅政府来说,奉行灵活性政策努力维持既定方针不变,改善周边外交促进对朝政策实施以及有效管控显性潜性风险,事关其对朝政策成效及成败。目前来看,文在寅政府不会改变对朝政策的“阳光”路线,但其能否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决心突破对朝政策的结构性瓶颈和联系性症结,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在朝鲜半岛形势历经转缓后再陷僵局且结构性、症结性因素没有彻底消除的复杂微妙状况下,中国要旗帜鲜明的坚持半岛无核化立场不动摇,坚持政治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平衡关照各方合理利益尤其是重大安全关切,积极发挥中国作用、提供中国智慧、展现中国作为,助力巩固朝鲜半岛缓和势头,努力推动构建半岛和平机制,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
二、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我国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概念及其意义 |
1.1 太空活动及太空活动治理 |
1.2 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意义 |
2 新时期太空活动治理面临的形势 |
2.1 太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
2.2 太空战略资源争夺激烈 |
2.3 太空治理国际主导权争夺不断加剧 |
2.4 太空治理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
3 我国太空活动治理发展现状 |
3.1 组织管理现状 |
3.2 法律法规现状 |
3.3 国际合作现状 |
3.4 支撑技术现状 |
4 存在的问题 |
5 推动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措施建议 |
5.1 强化太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
5.2 建立开展太空活动治理常态化研究的机制 |
5.3 推进太空活动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进程 |
5.4 加大国际合作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力度 |
5.5 加强对商业航天活动的引导和监管工作 |
6结论 |
推荐阅读文献 |
(3)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来源 |
第二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
一 工业设计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发展新模式 |
二 我国工业设计已处于突破规模优势临界点 |
三 工业设计正在发生三个深刻变化 |
四 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升级发展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一 意义1: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政策红利”阶段转向“创新红利”阶段 |
二 意义2: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跟随式发展”转型为“先进性发展” |
三 价值:为中国工业设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行动路径提供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路线 |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工业设计产业研究综述 |
二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
三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 |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
一 工业设计的界定 |
二 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主要特征 |
四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产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
三 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
第三节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工具 |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基础 |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分析工具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脉络 |
第一节 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成长 |
一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 |
二 与产业脱节的初期成长阶段 |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成长 |
第二节 政策推动下的产业发展 |
一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重要政策的提出 |
二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智能互联时代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
一 工业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
二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分析 |
第一节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和特征分析 |
一 智能互联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发展特征 |
二 智能互联时代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新的要求 |
三 智能互联时代设计产业的发展和走向 |
第二节 服务国家现行战略 |
一 “双循环”战略 |
二 “一带一路”倡议 |
三 供给侧、需求侧升级 |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
一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
二 智能互联时代下的中国工业设计产业SWOT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互联时代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战略 |
第一节 战略之一: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构建战略 |
一 构建设计产业资源配置系统 |
二 工业设计产业领域扩展 |
三 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
第二节 战略之二:设计创新力的新生态构建战略 |
一 智能互联重构“人、物、环境”设计生态 |
二 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
三 工业设计产业生态构建策略 |
四 法律法规的保障策略 |
第三节 战略之三:推动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构建战略 |
一 工业设计与数字技术的新关系构建 |
二 工业设计与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关系构建 |
三 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的新关系构建 |
第四节 战略之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构建战略 |
一 融入国际设计业界的“语境” |
二 成立中国主导的国际设计组织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
第一节 路径之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
一 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
二 构建智能互联时代工业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
三 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 |
第二节 路径之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 |
一 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 |
二 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
三 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 |
第三节 路径之三:开展人才培养工程 |
一 建设设计开放大学 |
二 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 |
三 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 |
第四节 路径之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一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
二 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航天短讯(论文提纲范文)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通过出厂评审 |
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成功发射 |
试验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
太阳探测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约 |
嫦娥五号轨道器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 |
星际探测、重型火箭等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 |
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高清影像图发布 |
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计划2022年首飞 |
MEV-2与用户卫星成功对接 |
相对论空间公司首获美军合同 |
SpaceX公司发射新一批60颗“星链”卫星 |
俄联盟-2.1a运载火箭将执行1箭38星发射 |
日本私企开发的ELSA-d太空垃圾清理技术示范卫星发射 |
本影公司将发射分辨率15 cm的SAR卫星 |
NASA宇航员将继续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前往“国际空间站” |
乌克兰公司利用原苏联技术开发在轨服务 |
NASA大幅提高“国际空间站”商用收费标准 |
(5)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畅谈“十四五”,共谋发展新征程(论文提纲范文)
实创股份建设高品质园区,支撑高质量发展 |
高能环境用高科技赋能环保行业新发展 |
大北农集团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
四维图新深耕“卡脖子”技术,落地自主可替代产品 |
纳通对标国际企业,向国际着名企业迈进 |
微纳星空商业航天正成为中国航天领域发展的新航标 |
佰才邦5G赋能传统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
中电兴发致力于全局全域科学智慧城市建设 |
知果科技致力于驱动行业变革 |
(6)中国商业火箭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过去之一:从发射外星到在轨交付 |
过去之二:长征十一号的诞生 |
过去之三:坎坷市场路 |
现在:中科一号和中科宇航 |
站在未来的门槛上 |
后记: |
(7)试论武汉“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一流企业”再认识 |
(一)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一流企业”的一般特征 |
(二)中小规模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也或能跻身“世界一流”之列 |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流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集群化共生态势 |
二、武汉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有利条件 |
三、制约武汉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主要瓶颈 |
四、武汉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路径选择 |
(一)建立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培育库,明确培养重点 |
(二)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
(三)引导企业“走出去”,促进其国际化发展 |
(四)大力培育“冠军型”和“独角兽型”一流创新企业 |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
(六)集聚世界一流人才,服务一流企业 |
(七)打造全国最优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迈进“世界一流” |
(8)航天型号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航天型号物资供应特点 |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效 |
三、未来发展思考 |
(9)外媒关于中国科技新闻的英译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 Features of the News Text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
2.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
2.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The Appraisal System and Translation |
3.1 The Appraisal System |
3.2 Appraisal and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Translation of Attitude |
4.1.1 Affect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4.1.2 Judgment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4.1.3 Appreciation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4.2 Translation of Engagement |
4.2.1 Monogloss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4.2.2 Heterogloss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4.3 Translation of Graduation |
4.3.1 Force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4.3.2 Focus in Translation of Sci-Tec New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Summary of the Report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10)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既有研究评述 |
三、核心概念及辨识 |
(一)对外政策 |
(二)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二)本文的研究不足 |
第一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决策环境分析 |
一、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及持续缓和诉求 |
(一)朝鲜核导试验加大韩国“安全疑虑” |
(二)美国“极限施压”政策增加半岛风险 |
(三)半岛无核化切合韩国和周边国家利益 |
二、韩国政治生态与国民政治共识变化 |
(一)既有对朝政策引发负面效应 |
(二)朝野政治势力面临重新洗牌 |
(三)国民对韩朝关系抱有新期待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
一、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基本内容 |
(一)以韩朝合作和解推动半岛局势缓和 |
(二)以韩朝经济联合促进半岛共同繁荣 |
(三)以强化国防为基础推动半岛无核化 |
二、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总体目标 |
(一)结束敌对关系共建和睦相处的和平共同体 |
(二)实现韩朝市场一体化构建半岛经济共同体 |
(三)推动半岛无核化并加强韩美军事同盟关系 |
三、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资源与手段 |
(一)以民族同一性展开全方位互动 |
(二)经济制裁框架下进行经济合作 |
(三)韩美同盟提高延伸威慑执行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实施层次及路径 |
一、双边层面:强化韩朝互动关系 |
(一)增进战略互信,推动民族和解 |
(二)解冻经贸合作,加大对朝援助 |
(三)重启军事会谈,缓和安全对立 |
二、同盟层面:强化韩美同盟机制 |
(一)加强对美磋商,力推斡旋外交 |
(二)随美对朝制裁,深化经贸合作 |
(三)保持安全威慑,提升军事自主 |
三、地区层面:强化域内大国沟通 |
(一)改善对华关系,加强中韩双边合作 |
(二)协调周边立场,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评价 |
一、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特点 |
(一)致力构建半岛持久和平机制 |
(二)推进和平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
(三)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国防力量 |
二、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实施及其评价 |
(一)推动朝鲜重回对话与谈判轨道 |
(二)朝核问题政策基调与中国契合 |
(三)朝鲜国家路线调整与韩国共振 |
三、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不足与成因 |
(一)美朝关系阶段性摇摆阻碍半岛无核化 |
(二)美国内政变化及对朝政策的不确定性 |
(三)韩国朝野争执掣肘对朝政策具体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展望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
一、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走势展望 |
(一)既定方针不变且奉行灵活性政策 |
(二)改善周边外交促进对朝政策实施 |
(三)管控多种风险营造宽松政策氛围 |
二、中国的战略思考与策略优化抉择 |
(一)推动政治解决进程,巩固半岛对话缓和势头 |
(二)加强多方战略沟通,推动构建半岛和平机制 |
(三)统筹各方合理关切,坚持“双轨制”“双暂停”方针 |
(四)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朝、中韩关系发展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概况 |
附录 |
致谢 |
四、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我国太空活动现代化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 吴伟仁,于登云,刘继忠,胡朝斌,唐玉华,王大轶,侯宇葵,张哲,李明,王冀莲,王彤,吴克,杜辉,申志强,黄晓峰. 科学通报, 2021(15)
- [3]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D]. 刘宁.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航天短讯[J]. 赵迎龙,赵宏校. 航天器工程, 2021(02)
- [5]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畅谈“十四五”,共谋发展新征程[J]. 王晓娟,白玉洁,徐鑫. 中关村, 2021(01)
- [6]中国商业火箭的前世、今生和未来[J]. 刘语霏,王文浩. 卫星与网络, 2020(11)
- [7]试论武汉“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之路[J]. 顾晓焱. 长江论坛, 2020(04)
- [8]航天型号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实践[J]. 刘新民,郭辰昉. 航天工业管理, 2020(07)
- [9]外媒关于中国科技新闻的英译汉翻译报告[D]. 顾晓雨. 暨南大学, 2020(04)
- [10]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研究[D]. 胡玥.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