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一环,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及项目效益。建筑高支模属于危险性较大工程,高支模发生坍塌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土木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安装与拆除的存在问题出发,对高支模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技术要点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高支模技术;工程质量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其使用功能不同,这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很大差异,这给土木工程施工也带来很大难度,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是露天作业,环境恶劣,整个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在实际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由于雨雪、风沙等天气因素改变或者中断土木工程施工计划,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之前,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和预见性较强的施工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
一、土木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安装与拆除存在的问题
1.1 高支模安装时存在的问题
高支模的整体安全稳定性是与立杆排距布设、水平杆纵横拉结、剪刀撑布置、材料质量优劣等紧密相关的,高支模的搭设现场施工中通常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立杆基础的土层未进行夯实处理,基础高低不平,影响立杆稳定性;2)立杆底部未设置底座,或上托当作下托使用;3)立杆排距、水平杆步距超出方案设计要求,梁侧楼板在梁横枋上直接加短顶而未采取任何拉结措施;4)钢管立杆违反规范要求而采用搭接,影响立杆的直接传力;5)扫地杆与地面距离大多超出规范要求的200~300mm;纵横水平拉杆由于梁板立杆模数不统一,无法拉通形成整体;6)水平杆多数未与已浇筑的结构混凝土柱拉结,整体抗倾覆能力薄弱;7)纵向、水平剪刀撑未按规范要求设置,严重影响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8)受力构件如钢管、扣件、木枋未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就直接使用;钢管材料周转次数多,保养不当,部分锈蚀严重、弯曲,其强度大幅降低;木枋截面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采用残旧木枋代替;9)上、下顶托螺杆超出规范要求的长度,规范要求上托和下托分别只允许伸出300,200mm,而实际某些高支模项目中上托伸出长度为500~600mm,下托为400~500mm,且未采取其它拉结固定措施,影响了承载力及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1.2高支模拆除时存在的问题
拆除前未办理报审手续。拆除支顶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块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并呈报监理公司,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确认,并向操作人员交底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应为:梁上托顶—梁底木枋、模板—板上顶托—板底木枋、模板—剪刀撑—纵横水平拉杆—钢管立柱—下托座、垫木。拆除侧模板时未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很难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任何损伤。
拆除4m 高度以上的梁模板时未搭设操作平台和设防护栏杆,拆除时未做到逐块拆卸,造成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拆除楼板底模时,工人操作时未做好监督和设警戒区和临时支撑,容易因模板掉落而伤人。拆除支顶模板时未设置警戒区和警示标志,以及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拆除不服从统一指挥,支顶、模板拆除未能统一指挥,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进行。
二、土木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要点分析
2.1 立杆的选择与设置
立杆的管径壁厚必须符合排架的设计要求,①立杆的必须设立于可靠的垫脚板上;②立杆的间距必须符合排架设计要求;③立杆的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④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必须交错布置;⑤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⑥同步内每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⑦各接头的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2 水平杆的设置
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支模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水平杆的设置,需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设置,才能确保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平杆塔设,一般会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着横纵水平方向按照纵下、横上的顺序设置相应的扫地杆,其中可调支座的支柱顶端应按照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从而有效的确保水平杆设置的有效性。另外,顶部水平拉杆与扫地杆之间应进行平均分配,同时要确保相互之间的间距满足模板(排架)设计的要求,这也是水平杆在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2.3 外连装置
外连装置主要采用钢管套箍,将其与四周的结构进行连接,再利用直角扣件进行连接来提升外连装置连接的刚性。在利用直角扣件连接的过程中,对增强支膜架的整体稳定性有着极大的作用。连接方法根据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连接方法,一般情况下,外连装置的连接方法主要在结构上采用外框架柱处、梁下1.0m和地面上1.0m处设置框架柱拉结和双杆箍柱式拉杆等方式,从而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的有效性、可靠性。
三、加强土木工程中高支模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高支模工程是指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 的模板支撑系统。建筑高支模属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 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3.2 重视建筑高支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及扣件进行检查与验收,钢管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炭素结构纲》(GB700-89)中Q235A 钢的规定;每批钢管进场时,应有材质检验合格证;钢管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浇冒口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上中,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另外对于一些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交底制度,操作前必须有单项的施工方案和给施工队伍的书面形式的技术交底。
3.3 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确保专项方案的严格编制、审核、论证和实施;确保安全隐患难的及时查出和整改;确保对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重点监控要求。加强对建筑高支模施工现场和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督促帮助企业增强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生产机构,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对高支模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整改落实的监督管理。各监督机构在工程监督过程中,发现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质量隐患,应向有关责任单位签发安全、质量整改通知书、局部暂缓施工、停工指令单,施工现场项目部应立即整改,并由责任单位质量安全分管领导复查,向监督机构提供加盖企业公章确认后书面整改回复。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中,高支模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具有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的综合化作业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中着连接性、协调性的关键作用。我们需要从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的协调持久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出发,进一步加强高支模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不断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修大奎.黑龙江科学.2018(09)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曹亚哲.居业.2018(04)
[3]试论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监理管理[J].郄占凯.数码设计.2017(10)
[4]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邹美颜.绿色环保建材.2018(05)
论文作者:曾海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土木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水平论文; 立杆论文; 扣件论文; 模板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