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给排水管线是市政工程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及深度在规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程规划实例,对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中的给排水规划内容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市政;专项规划;给排水
前言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而且城市工程管线种类繁多,其功能和施工时间也不统一。为了合理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为下一层次各种工程管线的规划提供较可行的依据。因此,编制市政管网专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给排水管线是市政工程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及深度在规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云浮市西江新城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规划编制要点进行阐述,对一些规划内容进行探讨。
1、给排水管网规划原则
1.1 给水工程规划原则
①充分利用现有输配水设施,改造与新建并举,从远期考虑,近期着眼,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②适当超前,并留有一定的弹性,保持引水、供水和用水三者之间的合理平衡并适应将来的发展变化。
③供水管网形成环状,并尽可能从不同方向引入,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④给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南侧的人行道上,道路宽度超过30m时宜采用两侧布管。
1.2 污水工程规划原则
①根据规划区地形特征,结合现状设施和现状地形、流域和污水排放方向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划分排水系统。
②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分析,严格按照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规划排水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系统设施,积极处理城市污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对收纳水体水质造成负面影响,不直接利用西江水系环境容量。
③管网规划在充分考虑近期建设的同时应为远期的管网建设留有余地。
④污水尽可能采用重力流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⑤针对西江新城污水排放高标准要求,应重点、全面考虑污水深度处理,并适时考虑污水回用及资源化。
⑥一般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的车行道或人行道下,道路宽度超过50m时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1.3 雨水工程规划原则
①雨水系统规划主要是考虑规划区内雨水的排除,即市政雨水管及截洪沟的规划,本规划与防洪排涝规划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使得在设计重现期标准以内不出现内涝现象。雨水出水口内顶高程最好不低于收纳水体多年平均洪水位,一般应在常水位以上,有条件时宜高于设计防洪水位。
②根据地形水系划分雨水排水区域,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迅速快捷将雨水就近排放。尽可能保留现有水体并加以规划整治,以保持城市良好自然环境,以利于雨水分散就近排放,并减少雨水管道的埋设长度。
③配合整治河道和排洪渠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大量流失堵塞雨水管渠,并定期清於,保证雨水系统畅通。
④结合规划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城镇道路是街区路面的径流集中地,利用道路两侧边沟排除雨水。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东、南侧的慢车道、人行道下,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时宜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
2、主要规划内容
2.1 用水量及排水量预测
(1)用水量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结合规划的实际情况及与本次规划区域相关的规划,本次规划用水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别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和用地性质用水量指标法。经计算,三种预测方法计算结果相近,因此,在充分考虑节水及用水效率提高及考虑到城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实际用水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本次规划取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作为预测结果,日平均系数取1.4。
(2)污水量预测。规划区污水量主要是城市排出的综合生活污水,由于区内用水基本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所以规划区污水基本为城市供水转化的污水量,参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规划区污水排放系数取0.8。
(3)雨水量预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云浮当地缺少历年的暴雨水文资料,因此,本次规划采用与云浮相邻的肇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本次规划按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标准确定规划区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居住区及一般地区:2-3年,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3-5年,主要干道、广场及重要厂区: 3-5年,山洪设计标准重现期为20年。
2.2 给排水管网规划
(1)给水管网规划。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及规划区用地性质的不同,配水管网经济合理分布于整个规划区,在满足水量、水压的要求下,尽可能缩短配水管线的总长度。规划给水干管沿道路呈环状敷设,以保证供水安全,给水管网应进行管网平差计算,管网管径按经济流速及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并按最大时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管网沿线按规范要求布置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应不大于120m,保护区半径不超过150米,配水管网应满足消防水压要求。
(2)污水管网规划。污水管道管径根据各排水分区内不同用地段的污水排放总量进行计算,坡降为0.3-30‰,并以最短距离依靠重力排水污水为原则,将污水快速排至污水干管,污水干管收集后排入各个分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现状河道,最后排往西江。
(3)雨水管网规划。根据规划区地形、河流分布特点,规划区自然划分为三个排水分区:南山河流域分区,大涌河流域分区和杨柳河流域分区。雨水管网就近、分散排入现状和规划河流,最后汇入西江。规划在建设用地与山体衔接处设截洪沟,拦截山体雨水,保护规划建设用地,截洪沟拦截的水直接或通过规划的雨水管渠就近排入河流。同时,雨水管网规划还要与西江新城水系规划相结合,满足防洪水位要求。
3、与相关规划衔接
3.1 与总体规划的衔接
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中的给排水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对上一层次规划的分析研究与解读是专项规划编制的前提。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区的近、远期用地指标,人口数量、市政基础设施、路网、排水系统等等,为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基础。
3.2 与竖向专项规划的衔接
竖向专项规划直接影响排水管网的布局、排水方向,因此,在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中给排水规划方案须加强与竖向专项规划的衔接,必要时可以对竖向规划提出要求。例如,若竖向规划不能满足排水管网最小覆土要求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需对竖向规划进行调整。
3.3 与水系规划的衔接
水系规划中明确了规划区域的排涝标准、治涝目标、河道设计防洪水位等,对于规划区域进行了排涝分区,提出了排涝总体规划方案,并且就主干河涌及支涌的整治、调蓄湖的建设、站闸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给排水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4、管线综合
根据规划深度要求,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中给排水管线需与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进行管线综合,解决各种管线在平面位置和竖向空间的矛盾。
4.1平面位置
各种管线在平面布置上要减少管线间交叉次数,过路管线应尽量保持正交。在可能的情况下,工程管线应尽可能敷设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尽量减少机动车道下的管线数量。
各种工程管线在道路两侧的位置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道路西、北侧
为电信、燃气、污水;道路东、南侧为电力、给水、雨水。当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时给水、燃气宜双侧布管,当超过50m(不包括两侧绿化带)时,污水、雨水宜双侧布管,当超过60 m以上时所有管线宜双侧布管。
4.2 竖向关系
在车行道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应不小于0.7m。各种工程管线竖向交叉时,一般由上而下的顺序为:电信、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管线综合冲突时处理原则如下: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小、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
5、结语
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中的给排水规划要根据现状情况,综合考虑,切合实际,根据规划区城区近、远期规划发展需要,综合布局、协调发展。确保合理有序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避免重复投资。
参考文献
[1]邬瑞琴. 探析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相关要点[J]. 门窗. 2015(02).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论文作者:萧家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管网论文; 管线论文; 污水论文; 雨水论文; 给排水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