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沂水滨河西路景观带工程设计技术论文_冯里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30

摘要: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沂蒙山腹地。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东邻莒县,西与沂源、蒙阴交界,南与沂南毗连,北与安丘、临朐接壤,居沂河、沭河上游。2014年6月沂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成为山东省首个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同年7月,临沂沂水被确认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关键词:沂水 景观带 工程 设计

沂水是全国为数不多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县(市、区)之一,历史遗存丰富,覆盖历代,脉络清晰,可总结为四个特点:沂山沂水古文明;春秋四国风云地;汉唐伊始千古县;革命圣地沂蒙魂。由于地处最古老的沂山、沂河地区,境内遗产有南洼洞等古遗迹,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鲁莒三国的交界地,由于纪王崮的传说,又与古纪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秦汉开始,沂水逐步从兵家必争之地转变为绝佳的山水栖息地,至明清时期文风鼎盛,最为著名的典故为沂水古八景、刘氏望 族、蒲松龄在沂水等。近代以来,沂水成为鲁中革命老根据地重心县,《大众日报》的创刊地,“红嫂”的故乡,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

在美丽中国、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大背景下,弘扬沂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地区个性,挖掘美丽内涵,创造城市新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是未来沂水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

一、设计愿景

1.生态、自然景观带

山水新城,对龙湾新区山水元素的刻画,提取流线灵动的造型,呼应“山 水美城,人文雅城”的定位。

2.文化、休闲沿江展示廊

通过水岸景观建设,充分发挥环境效应,展现新区新风貌。

3.宜居、宜游城市新名片

结合周边功能板块,赋予多样的人文活动,多彩的城市景观,多层次的景观结构。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活力,满足居民多样需求,促进地域的活力与发展。同时,创造城市旅游文化的新名片。

二、设计原则

道路安全性/功能性的维持(规划建筑、市政道路影响、路口较多需增设相应指示系统);景观道路的整体性的掌握(保证整体人行系统、车行系统、指示警示系统、绿化系统的整体性);人性化尺度的实行(需考虑道路体统的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及绿化的节奏符合车行视线节奏相统一);综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及功能/整合道路状况(尊重现状交通系统、植被、建筑出入口及与周边的融合);地域文化景观的融入;丰富竖向空间及景观体验;海绵城市设计原则/场地雨水的收集及利用。

三、总体设计策略

1.构架

考虑的龙湾新区的黄金位置以及以往对空间优势利用,工程实施的习惯性,以及后续的综合效益体现,推荐以带有丰富变化的堆坡大地景观为基础的构 成形态,来构建场地骨架。

2.交通

同时考虑到空间利用以及珍贵的城市绿地的可进入性,并且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联系等要素,推荐以慢性道无缝沟通,并且辅以慢行服务建筑等。

3.雨水

考虑自然下渗的雨水管理模式,整线作为海绵城市的样板,同时把雨水沉积与拍渗回补与场地空间形成艺术化的互动形态,与安全亲水的活动载体。

4.种植

以基础的杨、松成片密植作为背景林,但是注意整体林缘线的艺术形态与进退。以观花观叶乔灌木作为前景近景组织。局部大型优美乔木孤植点景。下部以冷型草花为主要地被,辅以局部色块化点缀。整体种植与下部地景形成互动以及有趣的空间组织。

总平面图

3.种植分区

步行景观桥设计:简洁的弧线型连接艺丘绿谷及幻影飘带带两个区段,两端直接与慢行步道相连。整体跨度约135m,桥面宽约2m-7.5m。装饰栏杆采用钢构外喷仿木色氟碳漆,内部焊接扶手。栏杆高度约1.2m-2m,立面呈起伏的波浪形,装饰栏杆内部采用钢构龙骨,外挂象牙白铝单板,栏杆垂直高度为 1.2m,水平宽度大约0.5-2米。

五、生态技术--

雨水体系

1.绿地雨水渗透。

通过地表渗透或者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至浅表土壤及地下水层,是雨水得以循环利用的最好方式。绿地渗透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和植物根系的净化作用,对控制因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规划通过丰富的竖向变化、较高的植被覆盖率有效的降低暴雨径流的流 速、流量,延长径流的滞留时间,改善绿地土壤的渗透条件,从而加强土壤的渗透量。

方法一:增加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对径流量的影响极为明显。研究表明,植被覆盖能够有效的影响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下垫面的粗糙度和土壤 - 植被 - 大气连续体间的水分交换。随着植被覆盖率增加,雨水径流明显 减少。

方法二:改变地面坡度

—般认为,坡度越大,汇流速度越快,径流量越大。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坡度,坡度趋于平缓,雨水回流的速度就会减缓,增加了雨水渗透的时间,也增加了渗透量。同一坡度 延续的时间过长也会使径流速度加快,将单一坡度变为陡缓坡结合的方式可以缓解这一情况。设 计建议修建自然基底的蓄水池,使蓄水池中的水可以与地下水及周围土壤自由的交换水分,有效 的延长雨水的汇流时间,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2.透水设施的应用。

当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超过了土壤的渗透能力时,就会在地表形成径流。设计采用人工修建渗透设 施的方式进行径流雨水的渗透。

方法一:应用透水性铺装材料

道路和广场的铺装材料建议采用多孔沥青和透水的混凝土、陶瓷砖、草地砖等透水性铺装材料,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使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及下层的土壤中。透水砖中含有大量相互联通的空 隙,大大提高了透水系数。草地砖中生长的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延缓径流速度,延长径流时间。

方法二:采用透水结构

设计建议在利用透水材料铺装的同时,采用透水结构,修建渗井、渗管、渗透沟槽。在雨水传 输的过程中使用透水的管网,可以将雨水渗透与传输相结合。透水管网采用无砂混凝土管或打孔pvc 管,管道周围回填粗沙、砾石等多孔材料,在输水的同时进行雨水的渗透。

3.雨水的收集与管理建议

在项目范围内及周边地块对雨水进行有效地收集和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A.在绿地的部分区域修建排水明沟,对雨水进行收集导排。

B.利用铺装广场的坡度、材料和结构设计并结合雨水的集流方向,增强场地的雨水渗透能力。

C.对规划区域内超过土壤渗透能力的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经绿地过滤、净化后排入水系中。

D.项目范围内所有绿地内的雨水通过渗透、收集、导排到设计水池中,尽量不排放到市政管网中。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生境):通过浅滩、深潭等不同生境打造,营造适应场地内生物生存及自 我演替环境,实现朴门永续理念。

六、相关技术应用

生物操控技术:通过食物链关系的梳理,实现生境的自我稳定。水生态系统强化净化技术:通过潜流湿地、自然湿地、人工渗滤坝、沉淀池等组合,加强农村污水排水的净化。智慧生态监测系统:通过对空气质量、全类型降水、日照和辐射、氧气含量、负氧离子、二氧化碳浓度等湿地生态环境关键指标的长期连续监测。

作者简介:冯里(1983年10月21日)男、籍贯(江苏省南京市)、现任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市西湖区双龙街199号金色西溪商务中心,310030)、景观一所副所长、工程师职称、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论文作者:冯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论山东沂水滨河西路景观带工程设计技术论文_冯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