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 广东 广州 511434
【摘要】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地器乐进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却发现对初中课堂器乐入门教学的相关研究却很少。笔者认为器乐入门教学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关键期,不容忽视。笔者近几年结合本区课堂教学的“研学后教”理念,在课堂器乐教学中进行器乐入门教学的研究,现以口琴教学为例,就如何结合“研学后教”使初中音乐器乐教学课堂回归音乐本质谈谈几个有效的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 研学后教;初中音乐;音乐本质;口琴教学
器乐教学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在演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既培养了其音乐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地音乐老师们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展了轰轰烈烈地的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器乐入门教学如果课程没有设计好,教学没有组织好,学生会很快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能力差的学生会对乐器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成为教学中的阻力。如何在器乐入门教学中让所有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乐器的兴趣,让能力最差的学生都能演奏最基本的音阶和几首简短的乐曲,这对课堂器乐教学来说是个大难题。自我区开展“研学后教”以来,笔者发现“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既然适用于语、数、英等学科,那么音乐教学的课堂应该也有共通之处,于是把这种模式引进到音乐乐器课堂的教学研究,发现“研学后教”能让初中音乐器乐教学回归到音乐教学本质上来。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积累,就如何结合“研学后教”使初中音乐器乐教学课堂回归音乐本质谈谈几个有效的策略。
一、利用环境熏陶,激发学习器乐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在引入口琴教学前,在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口琴音乐现场会。由于机缘巧合,经过同行的介绍我认识了中国爵士口琴演奏家龙登杰老师。龙登杰老师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青年双簧管教师,2005年全国木管独奏比赛冠军获得者。同时也是一名十孔口琴手,擅长十孔口琴演奏爵士乐。在布鲁斯口琴独奏比赛获《第十届亚太(杭州)口琴艺术节》成人组冠军。于是,利用此人和之利,那天,邀请了龙登杰来到学校现场。在隆重的介绍后,龙登杰老师登上了表演台,台下的学生们都争着欣赏龙老师的风采。龙老师在现场给全体师生吹奏一曲口琴独奏《茉莉花》。这有如天籁之声,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现场吹奏的师生们。自从这个现场音乐会后,不少同学呈现出对口琴学习的浓郁兴趣。以此,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口琴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把学生引进门后,还得让他们的兴趣不能淡,因为随着乐器演奏姿势、演奏方法、识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音乐表现等方面的学习,学生在这当中的某个环节都可能失去对学习乐器的兴趣。这时“研学后教”就起作用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经过一段时间入门学习后,我们把班中的孩子分成七、八个小组,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前段时间学习时根据孩子的优、中、差进行了三个等级的大致分类后,编入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参考到成员间的关系,能满足他们的自由组合性质的尽量满足。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可能就是自己平时在班上走得较近的好友,这样学习时,能与好友在一起,能与自己器味相投的人在一起,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就能保持住这份器乐学习的兴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组织有序教学,培养学习器乐的习惯
器乐课中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乐器,有时是集体吹奏,有时是自由练习,如果没有组织有序的课堂管理,那么教学就很难开展,例如学生拿到乐器就会乱吹一气甚至比拼故意制造各种噪音;又如教师示范演奏乐曲时个别学生吹出声音,干扰教师的示范;有时个别学生趁同学练习时,做小动作或开小差等……因此,在器乐教学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以后的器乐教学中就会事半功倍,师生的互动也会更加和谐。
为了提高课堂上教学的效率,为了培养学生器乐学习的习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采用的方法如下:首先是要求学生爱护乐器。每次使用时都要轻拿轻放,吹奏后要专用的布擦干净口琴后再放入盒子中。二是在口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看手势和辨别节奏指令的习惯。从口琴教学的第一节课开始训练学生。当教师双手摊开朝上即表示开始演奏,教师双手握拳即表示停止演奏。而在自由练习时学生是关注不到教师手势的,此时就选用节奏指令。先和学生约定一条节奏,当教师拍打此条节奏时,就表示停止演奏。并要求学生在老师拍打完第二遍之前全部停止演奏。这样的训练在器乐教学前几节课中尤为重要,当学生做不到或做得不好时,可再单独强调或训练。学生一旦会看教室手势和辨别节奏指令时,器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便大大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乐器学习的和谐气氛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理念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正源于此,在口琴学习时,把琴谱让学生组内先自主识谱,视唱。遇到困难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在视唱到比较熟练后,就开始试吹。这个时候,小组内同学通力合作,在这样的小组群体中学习与其它学生配合、协调,学习如何与别人默契,合奏出来的声音怎样做到和谐。这时候演奏的过程需要每一位演奏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共同作用,这个过程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氛围和谐了,学生间的团体意识就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也增进了。音乐器乐教育的本质也就回归了。
四、提升音乐审美,关注音乐教育本质
器乐教学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即是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中小学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从中受到审美教育。总之,我们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
为了在教学中避免枯燥的重复练习,把课堂器乐教学变成纯粹的技术练习,笔者在教学中时刻关注作品的音乐性。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方法,只要我们运用得当,那么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的课堂也能回归到音乐本质的。
参考文献:
[1]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承华:口琴二重奏(小说)[J].天津教育.1980.10.
[3]金淑敏:口琴教学体会[J].宁夏教育.2001.10.
[4]陈胜:漫话口琴[J].音乐世界.2002.9.
论文作者:许杰晖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器乐论文; 口琴论文; 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乐器论文; 课堂论文; 小组论文; 《成功》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