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摘要中互文性的翻译研究论文_黎晓伟

学术论文摘要中互文性的翻译研究论文_黎晓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8

摘 要:本文将互文性引入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研究,通过分析中英论文摘要的异同点及其互文特点,从语类互文性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中的特殊作用,为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策略和视角。

关键词:互文性 语类互文性 学术论文摘要 翻译

一、互文性理论的概述

1966年当代法国著名符号学家、文学理论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提出了互文性概念。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其基本内涵是,没有单独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文本间性”的,一个文本指涉另一个文本,文本与文本永远处于交叉、重复、吸收和转化之中,形成了绵延不绝的文本群体。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根据互文性理论,一个文本的意义是不能自足的,其意义产生于与其他文本的相互关联和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一方面,该文本的释义依赖于文本内部各种要素的关系,包括文本中图像与语词之间的互文性;另一方面,该文本的理解还取决于该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

二、论文摘要的互文特点

从内容方面来说, 论文摘要是对原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是论文精华的浓缩体现。摘要的写作原则是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内容完整,语言准确、客观和简洁,让读者迅速对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意义及推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帮助读者对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决定对该论文的取舍。所以论文摘要除了信息功能外还有劝说功能。论文摘要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研究的目的:陈述其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研究内容和方法:介绍做了哪些研究及研究的途径、采用的模型、实验范围与方法;3.研究的结果与结论:陈述研究结果及评价论文的价值。这三要素在摘要中的位置比较固定,而且在陈述各要素时往往会用一些相似引述词,在语篇层面上都部分地借用或套用其他文本结构上的类同关系或相似之处。论文摘要在语篇层面的互文性主要体现为语类互文、主题、话题互文和功能互文等。其中最突出的互文性表现是它的语类互文性,在整体语篇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正是这种摘要文本的结构相似性,为我们实现跨语际摘要翻译创造了可能。

三、 论文摘要的互文性翻译

根据互文性联系的观点,译文跟源语有联系,是由源语演变而来的,译者不能脱离原文作主观的阐述;也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的风格。因为,译者面对的是欧美读者,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译者要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灵活处理译文与源语对应关系,想方设法为欧美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词语或语篇模式来完成语言转换,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规范,易于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用来置换的东西就是译者的互文性知识。论文摘要高度地概括了正文中叙述的内容,突出了正文的重点,是论文精华的浓缩体现,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下文主要从语类互文方面去讨论论文摘要的翻译:

1.语类互文性。语类(genre)是语篇重要特征之一,学者方琐在他的《以语类为基础的应用文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一文中将其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方琐,2002)。语类具有互文性,一种语类代表某一种类型的语篇,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包括交际情景的相似性、交际目的的相以性、意义模式的相似性以及形式特征的相似性。一般来讲,一定的情景交际目的激活一个类型的语类(张德禄,2002)。摘要作为语篇的一种类型,旨在向读者“推销文章”,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整体情况;反之则可能失去读者, 使作者无法通过论文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语类互文性要求译者准确把握原文本和译入语的语类,使原文在语篇风格、词汇、句法、结构和情景方面在译入语中得以恰当的转换。

2.译者借鉴平行文本语篇类别。在翻译的过程中, 语类互文性突出地体现在译者借鉴或参照同类英语论文摘要语篇风格。前面已经提到,翻译汉语论文摘要的目的是尽快让欧美人了解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意义及推论,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整体情况。译语语篇和英语论文摘要语篇在风格上相对接近, 才能使目标语读者快而准地获取译文的信息。

(1)译者借鉴平行文本句法结构

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须参照英语论文摘要语篇的风格, 尤其须参照英语摘要语篇的句子结构、词语结构。汉语句子简短, 且因为汉语重意合, 句与句之间往往缺乏形式上的衔接。 英语论文摘要长句多, 且英语重形合, 句子各部分及句与句之间大多有形式上的衔接。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要对原来的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将相应的汉语句子结构转化成英语句子结构。如:

[摘要]“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美国高校外语教育面临培养目标短视、课程体系离散、师资权力结构失衡、合格教师缺乏、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等一系列危机。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领导下,美国大学外语专业确立了“跨文化跨语言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开始设计新的课程体系,重塑外语院系,构建合格、合作的师资队伍, 探索更加合理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外语界2011年第3期)

译文:[Abstract] Since 9/11,American collegiate FL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which include nearsighted objectives,dissociated curricula, imbalanced faculty power,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flawed teacher development plans and so on.However,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Modem Language Association,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launched reform initiatives to redesign FL curricula,transform FL departments,and train qualified teaching staff,so that sounder undergraduate FL programs with trans-cultural and trans-linguistic competence (TFC) a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would be developed.

上述中文摘要具有典型的汉语句子写作特点,句法方面的互文标志十分明显。首句由几个主谓结构的短句构成,形散而意合,完全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和人文思想。若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则译文冗长拖沓。译者必须考虑到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的不同之处,归纳出原文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再按照英文句子写作特点,写出条理清晰、结构分明、逻辑性强的译文。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英语论文摘要和中文论文摘要的异同点。英语论文摘要和中文论文摘要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英语论文摘要中常见连词、介词、名词短语, 而汉语摘要中则少见连词和介词, 多见四字格成语或主谓结构。如在翻译上述中文摘要时,考虑英文的语言特点和审美需求,在译文中用which、however和so that等连接词将段落的前后信息连接起来;原文中的主谓结构:“……培养目标短视、课程体系离散、师资权力结构失衡、合格教师缺乏、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缺陷……”,转换成英文名词性结构:…nearsighted objectives, dissociated curricula, imbalanced faculty power,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flawed teacher development plans and so on.这种互文转换手段保证了译文语篇结构的连贯性,符合英文的习惯。②中文论文摘要的句子大多较短, 句子结构在逻辑上较为严密, 且少用被动句;而英语论文摘要的句子较长,结构多松散,常用被动句,如:“……探索更加合理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译为:…so that sounder undergraduate FL programs with trans-cultural and trans-linguistic competence (TFC) a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would be developed.③英语摘要一般段落较短,篇幅较长;而中文摘要在同样情况下段落较长,篇幅较短,但其信息量并不因之减少。

(2)译者借鉴平行文本语篇结构

论文摘要在语篇层面的互文性主要体现为语类互文,在整体语篇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从语篇层面来看, 英语论文摘要通常采用类似的结构: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aper aims at…”或“The research investigates…”开头。就英语论文摘要的整体编排来看, 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最次要的信息放在末尾。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不宜照搬中文摘要的语篇形式, 而是善于借鉴、参照英语论文摘要平行语篇结构特点,通过正式的陈述组织调整原来的语篇结构, 将论文精华清楚地展现给读者。例如:

[摘要]公民美德是公民对构成公民社会的他人及其合法组织的理性认同,市场道德则是市场主体关于市场活动所共有的道德倾向的确认。公民美德与市场道德存在一致性,表现在对个体性、权利的伸张和强调位序以及政府作为的平等诉求。但二者也存在冲突,这主要源于各自依据的原则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同。解决二者张力的方式应采取现实且具有建设性的个案方式,而不能幻想提出一个或一整套对任何冲突都通用的指针。

译文:[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a realistic and constructive case-study approach to alleviate the tension between civil virtues and marketing ethics, which are, on one hand, in consistency with each other for upholding individuality and civil right, and emphasizing on the orders of the priority and government functions, on the other hand, are in confli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impacts attributed to their different principles.

上述摘要原文中文结构较为复杂,内容很多,以对论文研究对象的介绍作为开头,先做一个铺垫,再引入主题。但是英文摘要通常会在起始就直言文章的主题,因此常以“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article argue…”或“The article probes into…”开头。在摘要中搜寻信息的研究者,通常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中文本中对研究对象目前研究状况的介绍并非其所必需的知识。同时,由于针对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应该语言直白无冗余”,所以,可以考虑省译中文摘要中关于名词概念的解释性文字“公民美德是公民对构成公民社会的他人及其合法组织的理性认同,市场道德则是市场主体关于市场活动所共有的道德倾向的确认”,把摘要主题“解决二者张力的方式应采取现实且具有建设性的个案方式”调整到语篇开头,然后再分别描述研究过程。这种互文转换模式保证了译文语篇层次清晰、层层有致。

参考文献

[1]秦文华 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何琳 实用英汉互译快捷通[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9。

[3]李明 文本间的对话与互涉——浅谈互文性与翻译之关联[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6)。

[4]方琰 以语类为基础的应用文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5]张德禄 语类研究概览[J].外国语,2002,(4)。

[6]胡慧勇 文化转向中的美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J].外语界,2011,(3)。

[7]李萍 论公民美德与市场道德的内在关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8]吕世生 汉英语篇结构非对应与思维模式转换[J].中国翻译,2011,(4)。

[9]李建红 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2)。

[10]祝朝伟 互文性与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11]龙江华 从互文性视角看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论文作者:黎晓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学术论文摘要中互文性的翻译研究论文_黎晓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