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论文_刘爱荣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论文_刘爱荣

刘爱荣

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28

摘要:统计数据是获取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真实、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政府决策和社会的公信力。本文笔者长期从事建筑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实例分析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表现及成因,着眼于未来我国统计体系的发展与改进,提出了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对策措施

统计信息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行监督和调控的有效工具。企业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是第一要求。如何保证企业统计客观的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值得我们深思。

一、统计数据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少专职专业的统计人员。统计学是典型的工具型专业,所以一般的小公司或者分公司,专门配置统计学人才的比较少。配置统计专职岗位、专业人才的都是大公司或公司总部。从建筑企业来说,一般统计台账的管理都是计划合同部门的文书或者合同人员的兼职工作。基层企业的统计建设首先要有专职专业的统计人员,要求统计人员敬畏统计数据、依法据实统计。统计不仅是统计出一堆数据,统计人员还应具有对数据分析、判断、预测的能力,通过纵横对比检查疏漏纠正错误的能力。

(二)统计制度不健全,指标体系有待完善。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要求,专业报表时间太紧,不能和企业的财务核算时间衔接,只能预计或估计统计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不一致。目前,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对各种数据的需求而设置的,一旦指标体系确立,便若干年不变。例如:我们财务报表是按月报送,而基建口径是每月28日前出表,时间口径不一致。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社会投资的主要部分,对精准要求应该更高,实际工作中有的主管部门为了业绩考核,寅吃卯粮,导致基建统计数据与财务实际支出严重偏离。

(三)统计方法、手段不够先进。传统的统计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以手工操作为主。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

近年来多家企业使用的ERP信息系统,是从合同立项、订立、结算支付到后评价一条龙贯穿,不仅方便资料查询,更是信息汇总的有力工具,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此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如果能在执行过程中量价对比,将工程结算清单与招投标过程工程量清单对标管理,这样将会使合同执行的过程、变更项目一目了然。

二、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分析

国内外关于统计数据质量内涵的研究很深入,内涵不断丰富。世界各国统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各自不同的数据质量标准。造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因素。而反应比较普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政府干预、社会诚信度不够高,调查统计对象和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统计方法和制度方面的缺陷。

由于我国的统计调查方式是由调查对象自己上报数据,统计部门无法阻止被调查对象的虚报或瞒报行为,也就难以抵御地方政府的干涉。同时,被调查对象可能存在对指标理解有误,填报不认真,指标内容计算不全等。这些问题造成我国制度方面的欠缺,自然也难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准确性。我国各地区之间对同一统计指标的理解及统计方法采纳也存在不一致性。例如,每年地区GDP与国家GDP的差异,虽然地区GDP核算是按国家制定的统一原则和方法来测算,但由于地区GDP和国家GDP的数据来源不一样,各统计口径和实际操作方法上的差异,使各地区的生产总值之和与国家GDP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

三、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建议

统计数据质量影响着官方统计体系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需要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综前所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企业统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原始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统计人员应该借“创建学习型企业”这股东风,努力学习统计知识,经济知识,法律制度和计算机知识,并且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深化企业统计制度建设。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必须以完善的统计机制和制度为根本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和专业统计制度,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传输上报等各个环节规范工作流程,严谨细致操作。一是健全和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制,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奖惩制度,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二是建立数据质量调研制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专业人员每年都要保证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和统计调查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数据质量的真实情况;要在认真研究不同专业统计指标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质量控制、评估方法。对重点监控的指标,要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估控制办法,以便进行重点评估。三是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考核办法,把信用评价纳入考核。我国有部分地区在尝试建立信用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可行的统计信用评价标准与操作方法,把统计失信行为计入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三)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首先,可运用抽样调查法推断总量指标的准确性,它是对全面报表、普查、重点调查的基层统计数据或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或误差判断的科学方法。其次,运用回归分析法检测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例如,在对汇总数据的评价中,可利用回归分析,发现矛盾,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并可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对各类数据纵横比较,以确定其质量。最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传统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统计数据可以借助大数据过滤获取,这样得到的结果更真实、客观。

近年来开展的网上直报对统计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充分利用横向纵向对比关系,对单元格数据设定范围,减少误报可能。不仅提升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指标检索计算。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数据质量的问题:网上直报系统的可操作性,企业缺乏修改主动权,表内审核关系过于简单,网络安全等。相信相关管理部门会不断完善。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是保证数字真实性的重要措施。首先,强化基层统计法律意识,用《统计法》来规范基层统计行为,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观念,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统计执法氛围,防止数字腐败现象发生。做到“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并敢于抵制和大胆揭发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其次,强化诚信统计理念,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最后,建立市场化的惩戒机制并完善相关法律。失信者要受到惩戒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如果对失信行为没有给予及时有力的惩罚措施,就会有更多的失信行为发生,惩戒不力或不予惩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鼓励失信,由此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也不可避免。

(五)加强数据源头管控,发展非官方统计

可以通过建立中介组织,实行统计代理服务;合理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于企业填报;加强统计人员业务素养,提高业务员素质等措施加强对数据源头的管控。同时改革调查方式也是一条可选的途径,传统的调查方式是统计人员坐在办公室收取调查对象上报报表,可以逐渐向由专业的调查队伍去问讯及勘查转变。对某些电子信息可以反映的统计指标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比如,物价变化、生活消费方式、消费群体等。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统计信息拥有垄断权,我国官方统计的服务对象也主要偏向于政府部门,而忽略了企业和居民等对经济统计信息的需求。实践中是“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作为指导方针,主要考虑的是政府的需要,而极少考虑企业与社会公众的需要,因此制定了过于宽泛和严格的保密制度,造成大量的统计数据失真。因此,改变政府部门对统计信息的垄断局面,发展非官方统计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路云.《地区GDP与国家GDP的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23期

[2] 刘海清,熊祖辕.《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12月

论文作者:刘爱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论文_刘爱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