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困境叙事: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困境论文,新途径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道德叙事由来已久,按照孔多塞的话来说:“在最初的时代里,教育纯粹是家庭的。孩子们跟着自己的父亲受教育……孩子们从他那里接受的,既有关于形成本部落的历史和家族历史的少量传说,也有他们中间所流传下来的各种神话,以及构成他们粗糙的道德的那些民族习尚、原则或知识。”[1]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通过叙事逐渐学会了生存技能,建立了道德规范,长辈通过向子女、后代讲述那些故事来传递为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价值与规则,传承了人类文明,并且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可是,我国正步入一个社会转型期,许多价值观念已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道德叙事不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面对充满了冲突与困境的生活现状,笔者提出了道德困境叙事的教育方式。
一、道德困境叙事产生的原因
(一)生活中充满了两难选择
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轻易地把它们割裂,将它们理顺。一个贫困的家庭中有个濒临死亡的病人,这个家庭是应该倾囊救治还是对其放任自流?面对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家人对其隐瞒病情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甚至人们还给这样的行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善意的谎言。一个将贪污来的钱用于做慈善的官员,要把他送进监狱么?于理,贪污即构成犯罪,他必将身陷囹圄;于情,他将贪污来的钱用在某些慈善事业上,而不是占为己有,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一个好官。这样的好官怎么能够被送进监狱呢?
以上种种不禁让人反思——课本里清清楚楚教我们的“不要说谎”难道不再正确了么?“救死扶伤”难道不是人类应该做的么?“违反规定”难道可以不被处罚么?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知道”或“遵循”某一条律令并不能帮你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至少它不如你原本想象中那么容易。比如,“救死扶伤”固然是人的本分,可如果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给一个年老的长辈治病而剥夺了一个年轻晚辈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甚至还背负了巨额的债务,这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是公平的么?面对一个垂死的病人,如果你直接对他说“你就快死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对病人是有害无益的。
所以,仅仅教会人记住一条条的律令、习俗与社会生活规则,对于实际生活来说远远不够,因为生活中充满了不能够轻而易举按照律令与规则做选择的中间地带,充满了两难甚至是多难的选择。
(二)时代使得许多判断标准发生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社会也随之步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期。社会呈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并存、多种道德观念共生、各种道德标准并列、道德选择主体的观念迥异等局面,选择取向上显现出的多向性特征更为突出。因此,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孕育了比以往更普遍的道德冲突,道德困境现象亦显得更加普遍。
时代的变化使中学德育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德育要让中学生切实地习得关于品格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判断力并有效有益地运用于生活之中——这是重大社会变革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道德困境叙事的定义和特点
(一)道德困境叙事的定义
由于道德困境叙事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因此,笔者自行将道德困境叙事定义为:教育者通过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告知受教育者道德困境故事或情境,这些故事或情境中涉及两条或者多条道德、价值规范,且这些规范在故事或情境中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学生需要对这些冲突的答案进行艰难的选择与激烈讨论,从而了解真实社会,领悟道德知识,提升理性判断力,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与其有关的各种价值理念与道德品质。
(二)道德困境叙事的特点
道德困境叙事是一种交互性的教育方式,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问题的开放,即每一个道德困境故事或情境都没有标准答案,而是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这就使得它对学生的道德思维、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从而消除了传统习惯中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第二,生活性。生活性包括: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学目的是为了生活。相比教科书中相对“美好纯净”的世界,道德困境故事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这就使得学生更加自觉地意识到各种不同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冲突与矛盾,也意识到自己同别人在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甚至信仰上可能存在的冲突与矛盾,从而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规范与约束个人的行为,提升学生对于道德的敏感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道德、价值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三、道德困境叙事的实践
根据笔者目前的了解,在国内还没有学校进行过类似的教育尝试,至少未曾有公开出版的文献记录。作为一项对教育方法开展的研究,若只是停留在理论探究的层面,那只能是一种敷衍的态度,必须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知晓方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层面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笔者在上海某重点中学初中部的12个班级尝试开展了一次道德困境叙事的试验。
(一)选择试验素材
笔者选择了若干个道德困境故事,但在与教师探讨之后,决定使用“小静的抉择”作为素材供师生讨论。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够的钱用于买门票,她就能在周末去看一场向往已久的演唱会。当她设法攒到了450元时(演唱会门票只需400元),妈妈却改变了主意,告诉小洁与其用这笔钱去看演唱会,不如将它作为新学校的校服费。
小洁很失望,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决定去看演唱会。她买了一张票,告诉妈妈她只攒下50元。周末她去看演出并告诉妈妈她要花一天时间和朋友一起玩。
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发现事实真相。后来小洁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姐小静。
是不是应该把小洁的行为告诉妈妈?小静犹豫着……
1.你觉得小静会告诉妈妈小洁撒谎还是保持沉默?为什么?
2.小静平时与小洁关系十分友善,在犹豫是否要把小洁的事情告诉妈妈时,小静应该做出其他的选择吗?为什么?
3.向妈妈打小报告与做好姐姐有关系吗?为什么?
4.在这个故事中,“小洁自己攒到钱”这件事重要吗?为什么?
5.妈妈许诺小洁,如果她自己攒到钱就可以去听演唱会。在这个故事中,妈妈的这一许诺是最重要的吗?为什么?
6.如果一个人你不太熟悉或可能不会再见到,那么对他信守诺言重要吗?为什么?
7.在亲子关系中,你认为,作为父母,最应该关心的是什么?为什么?
8.一般来说,怎样的父母能在子女心中树立权威?为什么?
9.在亲子关系中,你认为,为人子女,最应该关心的是什么?为什么?
10.回想一下这个故事,你认为小静怎么做才是最负责任的?为什么?
道德困境叙事的最终目的是价值引导、品格塑造、判断力的养成与理性的建构。每一个道德困境故事的叙事教育都是一些价值、品格传递的过程。“小静的抉择”传递给学生以下价值与品格。
信守诺言——妈妈既然答应了小洁,就要信守诺言,如果妈妈信守诺言,就不会发生那一连串的事情。
诚恳沟通——妈妈破坏了承诺,那就应该对自己破坏承诺的原因做一个说明。原因可能是:第一,依靠自己的家长权威,肆意破坏承诺;第二,这段时间家中经济预算有些紧张,希望紧缩一点开支。如果是第二个原因,小洁是应该理解与配合妈妈的;但如果是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妈妈的不对了。
诚实守信——小洁欺骗妈妈的行为是不对的。当然,小洁也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出于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即使这样,也不应该欺骗,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涉及下一条所说的“争取权益”。
争取权益——妈妈破坏了承诺,不论原因为何,小洁应该主动和妈妈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实际原因,获取自己应有的正当权益,而不是陷入错误的泥潭,隐瞒和欺骗。
公平正直——小静应该如何是好?装作不知,还是与小洁、妈妈都进行沟通?自然是后者。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公平与正直,如果人人知道了不道德现象都不闻不问,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因此,当小静遇到这样的困境,就应该与妈妈和妹妹都做沟通,将双方的过错开诚布公地表达出来,帮助双方共同改善与进步。
(二)具体教学步骤
经过试验与研究,笔者认为道德困境叙事教育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1.选择素材并设置问题
如“小静的抉择”中笔者设计的10个问题,任何一次道德困境叙事方式的展开,都要从给学生发放道德困境叙事素材与问题开始。因此,教师要根据素材设置问题。设置问题的原则在于:第一,对故事中道德失当的行为发问,第二,从故事中提炼出需要学生习得的价值观,对涉及价值观的方面发问,第三,对涉及学生心理的问题发问,第四,对事件如何圆满解决发问。
以上四个提问原则分别基于以下的目的:第一,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第二,了解学生的价值观,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第四,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预习
预习是一个调查的过程。教师将道德困境叙事素材与问题印制成问卷发放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与答题时间,建议一个星期左右。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告知学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最标准的答案,只有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预习的过程不仅让教师收集讨论的基础数据,也给予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打好基础。
3.统计数据
统计的过程是道德困境叙事中的核心与灵魂,因为那些宝贵的数据——学生的答案反映了学生的心理、道德认知现状。教育必须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与现状,这样才能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其具体操作方式就是统计学生对于每一道题目的答案,统计各类答案的百分比,并对一些做出“特殊”答案的同学予以特别的关注。
4.分析结果
教师要将统计的结果做一个分析,了解学生目前的道德认知水平,基于这个结果,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弱点,从而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与重点。
5.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道德困境叙事的重点。教师先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给出回答,同时阐明观点背后的原因,并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会听到一些原先所未想到的观点,各种观点在这里受到挑战并得以辩明。师生之间通过问题将思考推进下去,最终澄清概念。在道德困境叙事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并尽可能地接受价值与品质。
6.学生意见存档
学生意见是指学生预习的答卷和在课堂讨论中所做的发言记录。这些报告需要妥善保存,因为它们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记录了他们思想发展的轨迹,这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报告的解读,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向。把握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就能够帮助他们规避产生心理疾病的风险。
7.与家长沟通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将学生的答案与家长分享。毕竟,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家长对于孩子们心理状况的渴求度可能是最为迫切的(在笔者做试验的中学家校论坛里,许多家长表达了这样的渴望)。但是,试验显示,绝大多数同学不愿意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答案,只有极少数同学自愿选择了和父母一起作答。显然,与家长沟通的工作可能要交给教师来做。这就是学生意见存档的用途。不过,在试验中,笔者和教师采取了网络论坛的方式,在每个班级的主页上公布了该班级的全班“思维导图”,众多家长留言、互动,他们从中得到许多宝贵而有价值的信息。
本次试验是较为成功的。在该校的“家校互动论坛”上,众多家长留言表示了对道德困境叙事教育方式的肯定与推崇。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已成体系的素材,因此,教学素材是目前最需要的内容之一。我们需要一个积累素材的过程,从头开始收集、选取和编制道德困境叙事素材。诚然,每个人都生活在故事之中,道德困境故事的收集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教师、学生和家长,或者说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收集道德困境故事素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