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EICU 244000
【摘 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病例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病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指标以及感染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病例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住院指标比较,病例组的较优;与对照组的感染率比较,病例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呼吸功能不全,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进行呼吸及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以及家属颇为满意,患者病情康复速度显著加快,感染率较低[1]。故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总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病例组(n=40)和对照组(n=40)。病例组男女比例28:12,年龄范围是:18-78岁,平均年龄范围是:(48±29.6)岁;受伤原因:18例患者是车祸伤、10例患者是击打伤、7例患者是坠落伤、5例患者是其他。对照组男女比例26:14,年龄范围是:19-75岁,平均年龄范围是:(47±27.6)岁;受伤原因:15例患者是车祸伤、12例患者是击打伤、10例患者是坠落伤、3例患者是其他。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在护理前均与我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诊断被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2)受伤后24小时入院的患者。(3)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患者。(4)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在48小时以上的患者。(5)GCS评分在8分以上的患者。排除标准:(1)肾、肝、脑以及心等脏器存在重大疾病的患者。(2)存在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3)具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4)存在肺部手术史的患者。(5)患者以及家属不支持进行此次研究的。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受伤原因、性别以及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治疗计划,并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1)气管插管护理:感染性鼻窦炎、颅底骨折、鼻窦炎鼻息肉等均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见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必须要做到动作到位、准确、轻柔等,并且呼吸机管路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完之后就丢弃至医疗废弃物回收处;对于可以重复使用的管路,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及时的将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清理出来,避免冷凝水进入气道。呼吸机管道内的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更换频繁,增加感染率[2]。(2)排痰护理:定期对你呼吸机的气管进行更换,按时对患者吸痰,及时的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操作之前必须认真的进行洗手、消毒,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抽吸时间确保在15s之内,痰液难以吸出的时候,可在气管内注入盐水或者蒸馏水,呼吸囊通气若干次后再进行吸痰。吸烟极易造成患者的气管壁出血或者损伤,所以应在吸痰之前吸入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者纯氧,将吸痰管润滑[3]。(3)并发症护理:患者翻身时,可叩击患者的背部,有助于排出痰液,极大的避免了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4)口腔护理:采用氯己定溶液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每隔6小时护理一次,避免口腔细菌滋生[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预防深静脉血栓: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长期卧床,处于被迫体位,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进而加大了肺栓塞的发生率,所以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双足以及双下肢的气压治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每日唤醒:机械通气期间,停止镇静剂的使用时,要进行每日唤醒干预,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与观察,促进患者早日拔管。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沟通和健康指导。(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护理满意度。
1.3.2 住院指标:主要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三方面进行评定。
1.3.3 感染率:静脉导管感染、颅内感染、泌尿感染以及肺部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计量资料(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感染率),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采用的护理措施不同,发现病例组中28例患者非常满意、10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中19例患者非常满意、11例患者满意、10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30/40)。病例组的护理满意度远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显著(P<0.05),经计算,=14.1569 P=0.0001。
2.2 住院指标比较
病例组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发现病例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6.28±2.15)天、住院时间为(10.01±3.12)天、住院费用为(61285.25±2152.58)元;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86±2.62)天、住院时间为(16.28±3.86)天、住院费用为(79563.25±2657.28)元,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经计算,t=6.680、7.9896、33.8036,P均小于0.01。
2.3 比较感染率
病例组中1例患者出现了静脉导管感染、1例患者出现了泌尿感染、1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感染率为7.5%(3/40);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了静脉导管感染、2例患者出现了颅内感染、2例患者出现了泌尿感染、3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5%(10/40)。病例组的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经计算,=6.2745 P=0.012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不断的增高,并且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患者受伤的原因基本为头部外伤、高空坠落、挤压、撞伤以及车祸等[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是昏迷不醒或者意识障碍,导致呼吸道以及口腔残留了大量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如果清理不及时或者不彻底,极易导致残留物坠入或者误吸入肺。此外,此类患者长期卧床,鼻饲的治疗率高达90%以上,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极易出现相关性肺炎。并且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形成了脱机困难,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不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导致患者以及家属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经济负担。
优质护理是一种个性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的更加全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损伤程度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有效的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均可落实到位[6]。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的护理,极大的降低了感染率,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受到了广大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青睐和喜爱。优质护理促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更加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拉近了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距离,构建了一种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本组研究数据表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病例组患者的为95%、对照组患者的为75%;在感染率方面:病例组患者的为7.5%、对照组患者的为25%;并且病例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赢得了患者以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了治疗费用,并且降低了感染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东兰. 优质护理服务在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78-80.
[2]张晓,朱巧云,毛青,等.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54-156.
[3]范婷. 重症监护病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优质护理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123-124.
[4]谢钻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引发相关性肺炎的护理[J]. 医药前沿,2013,(30):294-295.
[5]周玉华,宋义英,刘奕彬,等. 循证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34-36.
[6]郑莹.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233-234.
论文作者:崔雅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病例论文; 感染率论文; 呼吸机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