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中心医院妇科,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妇科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术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患者接受腹腔镜术治疗后,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可降低腹胀发生率,促使患者肠功能尽早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术;早期护理干预;腹胀
腹腔镜术为妇科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术后较易发生腹胀,影响患者进食,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发生肠粘连、肠梗阻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但常规护理中,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依然比较高,本院以妇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现将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妇科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术治疗的患者124例,年龄21~57岁,平均(35.8±2.1)岁;体重40~65kg,平均(57.2±2.6)kg;疾病类型:卵巢囊肿44例,子宫肌瘤34例,异位妊娠30例,不孕症16例。纳入标准:(1)均采用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2)均为择期手术患者;(3)排除严重脏器功能紊乱、内分泌疾病、呼吸抑制疾病、过度肥胖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具体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常规胃肠道准备,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干预方法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可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次数,将疾病相关的知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的效果等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加强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了解程度,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2)体位和镇痛护理: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摆放平卧姿势,在患者腹部上放置沙袋,放置6h,患者完全清醒之后,帮助患者改为侧卧位;术后,利用自控镇痛泵给予患者镇痛护理,同时,注重对管道的护理,避免切口受到牵拉,增加疼痛程度,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咳嗽,保护切口,术后12h,患者改为半卧位,松弛腹部肌肉,减轻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1]。(3)饮食护理:术后6~8h,给予患者流质食物,需要注意食物量应比较少,刺激胃酸,增加分泌,术后12~24h,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喝水,保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尽早排气、排便[2]。(4)早期锻炼:术后6h,指导并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训练,术后24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在患者活动中给予相应的帮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情况,术后48h,如患者腹痛、腹胀症状依然存在,且肠鸣音未恢复、肛门未排气判定为腹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包含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实验组62例患者中,发生腹胀2例,发生率为3.2%;对照组62例患者中,发生腹胀8例,发生率为12.9%。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术后,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s)
组别(n=62)肠鸣音恢复(h)首次排气(h)首次排便(h)
实验组15.2±2.4 17.6±2.8 52.3±4.8
对照组 31.4±3.6* 26.3±3.8* 76.3±5.4*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3讨论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为妇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时,多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患者较易发生腹胀并发症,影响术后的恢复效果,增加患者术后的痛苦程度[3]。妇科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尽早排气、排便,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早期护理干预中,于患者术后早期给予患者相应的体位护理、镇痛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吞气量,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腹胀现象,减少腹胀的发生率,促使肠鸣音尽早的恢复,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4]。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各项肠功能恢复指标也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早日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发生。
综上所述,妇科腹腔镜术后,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燕君.妇科腹腔镜手术早期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26(03):539-540.
[2]王萍萍,林珍珍,周海等.体位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影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6):98-99.
[3]邹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6):37-38.
[4]孙美农,王娜卿.体位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6,17(01):95-96.
论文作者:杨霞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妇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腹腔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