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新世纪城市现代化的关键_生态城市论文

生态城市建设:新世纪城市现代化的关键_生态城市论文

生态城市建设:新世纪城市现代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城市建设论文,生态论文,关键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全国有大中城市660多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镇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5000多万,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2%和3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数量、面积和人口还将大幅度增加,尽管目前城市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例不大,但城市经济发达、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加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等原因,却是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最甚、三废污染最重的地方,已经成为全国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据统计全国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大都来自城市。城市生态环境与全国生态环境是个有机整体,如果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不解决,不但是城市自身受害,还殃及相关地区,全国的生态环境也难以根本改善。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基本消除了环境公害,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和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才能谈得上现代化。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题。

关注国际的生态环境问题

21世纪世界水问题委员会日前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世界一半以上的主要河流正在干涸或者正在受到污染。调查报告说,1999年河道与其周围的河床发臭造成了2500万环境难民,首次超过了世界因战争造成的2100万难民的人数。而且,环境难民数量在2025年以前可能增至4倍。报告说,在世界500条主要河流之中,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最干净,其原因是它们的沿岸几乎没有工业中心。与此相反,其他河流的水源和沿岸的土地都因过度使用和滥用而变得干涸或受到污染。河流周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中毒”已“威胁到依赖河水来灌溉、饮用及用作工业用水的人们的健康与生计”。污染及断流现象最为严重的有中国的黄河、美国的科罗拉多河、非洲的尼罗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及南亚的恒河。

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环境”,但也都有其特别的环境问题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较一下丹麦、法国以及墨西哥,什么是这些国家当前的首要环境问题?其公众及政府行为有何不同特点?以下举例介绍:

墨西哥市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环境质量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这样说,环境问题正成为像犯罪、失业等一样受到日常关注的话题。在丹麦,环境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丹麦的饮用水90%都来自地下水,但几年前人们发现饮用水中含有化学物质,这引发了丹麦公众的愤怒和骚动。传统上法国人并不十分关心环境问题,但突然之间,环境成为法国人十分热衷的话题,特别是核能问题。虽然这三个国家的环境意识并不相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环境是一个重要问题,并受到人们关注。

丹麦人对环境问题从来都十分关注。丹麦作家伯金·伦伯格出版了一本书,书中说,丹麦人对环境问题的害怕被夸大了,建议丹麦人把对环境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本书刚出版即引发一场暴风雨般的大辩论,几乎每一个丹麦人都认为伦伯格先生是错误的,他们应该在保护环境方面尽其所能。丹麦的大众媒体通常都乐于推动公众辩论。丹麦的环境部长也定期在报纸或电视上露面,讲述其环境见解。这就是丹麦人喜好辩论的传统。丹麦政府经常散发小册子向公众解释重要的环境事项或法规。但是,丹麦环境部通常不会像其邻国荷兰一样,组织大型的环境活动。

如果说丹麦人一直关心环境问题,法国人则可说是环境意识急剧升温。自从绿党参与政府联盟,环境受关注度大大提高了。法国人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核电工业、森林以及水的保护。但法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问题,就是猎鸟。欧洲共同行为准则的引入,带来人们对缩短猎鸟期的辩论。而几年前,这样的辩论是不可想象的事,因为猎鸟在法国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活动,对这项活动的任何非议都会意味着丧失选票。与丹麦一样,法国政府也不搞公众环境活动,这类行为被认为与法国文化和传统相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公民环境教育方面无所事事,法国政府的作为主要是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各项行动来保护环境。

中国的生态商机与城市生态形势

财政部长项怀诚说,中国政府今后5年内将投资1100多亿元用于改善西部生态环境。2001年中国政府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投资将达120亿元,比以往每年的投入水平高出50亿元。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规划。根据这一规划,中国将用10年时间初步遏制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到2050年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再看内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水泥路、柏油路的覆盖率已从10年前的60%上升到如今的80%以上。2001年夏暴雨季节,一些道路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专家说,除了市政排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外,与城市不透水路面越来越多不无关系,这说明城市生态受到城市建设的不良影响。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带来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兼顾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发展的模式应运而生。80年代,俄国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1992年美国在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地面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功能。水泥、柏油地面除不透水外,导热性也很高,而石板路及植草砖路等,其缝隙中的草、土壤和水分能起到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所以,国外的巴黎、伦敦等名城,除了车流量高的交通干道需要耐磨、降噪、经得起压的高强度路面外,步行街、人行道、停车场等处的生态道路比比皆是,数世纪以前的石板路,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门类、多学科的区域性系统工程,其基本目标是以市区为中心、扩及相关环城地域,建成城乡一体、人工与自然复合的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具体内容主要为:(1)种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面积,提高整体生态功能;(2)治理环境污染,消除环境公害,倡导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质量;(3)兴建水利设施;保护和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并保持水资源耗补平衡;(4)保护天然林草植被、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使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环境自治能力、缓冲能力、抗逆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优化人文环境,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内外许多生态专家认为,在城市环境中,林草绿地面积应占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或者人均拥有绿地40平方米以上,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居民基本的健康生存需求;只有林草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50%以上,或者人均拥有绿地60平方米以上,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最佳的人居环境。“自然化、森林化”正在成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市,林草绿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8%,人均占有绿地70.5平方米,城市建筑、道路、街区同林草绿地融为一体,被誉为世界生态城市之星。欧洲的许多大城市都是林木森森,宛如“城在森林中,森林在城中”。目前,国内也有城市提出建设森林城的构想。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沈阳等大都市,都在城市生态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生态城市标准是个大问题,中国这么大,其指标及风格不可雷同,只要能做到满足不同级别的环保要求即可,“一刀切”并非正确。最近,云南省举办了“云南城镇特色规划建设成果展”,丽江、大理、景洪、保山、瑞丽等8个城镇各具特色:大理以整治“现代化”建筑物,保护“白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在苍洱之间塑造一个依山傍水的特色城市”;丽江要在新区建设中采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以老式盖瓦的做法延续老城区的风貌,同时为建设最美好的花园式生态城市,选择适当的树种开展绿化,突出特色;边陲小镇陇川与缅甸接壤,他们以景颇族、阿昌族的建筑特色。突出了小镇风情。

如今,人居需要优美的环境,尤其是外商在选择投资点时,往往把当地的生态环境看得更重。苏州的生态环境位于全国46个城市、国家11个环保模范城市的前列,其空气质量、园林绿化、人均寿命在全国均居领先水平。然而苏州仍不满足。据悉,苏州市已做出规划,将在未来5年中,把苏州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生态城市、公园城市、健康城市。一个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人居新天堂”将再现姑苏城。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专家认为,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专家还强调,生态城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广州市应如何操作生态城市建设?北京大学的学者认为,广州应向“阳光经济”时代过渡,将广州的城市发展定位为“具有热带、亚热带风情和岭南文化氛围的山水田园型生态城市”,并从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四方面提出了建设指标。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提出,广州应规划为建成区及周围的生态支持系统两部分,必须遵循费用——效益最优化原则,确定城市适宜的扩展方向与规模。南京大学学者从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出应将广州“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以“绿岛效应”抑制“热岛效应”。

中山大学学者从广州环境资源的特点提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格局应规划为“三区”与“多带”。“三区”是:生态敏感区、生态恢复区、生态建设区;“多带”是:建设区的生态控制带、沿河滨江海岸生态维护带、周边生态协调带、组团之间开放空间过渡带、水网路网为重点的绿色通道。

可是无论什么方法,是否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适用于任何城市?即在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国际研究、重点资源时空分布研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做好人口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

标签:;  ;  ;  ;  ;  ;  

生态城市建设:新世纪城市现代化的关键_生态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