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发达国家论文,模式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发达国家加快了各自的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开展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模式作一介绍。
在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的技术创新及科技产业化,主要通过管理创新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途径来推动。在管理上,美国企业突出了全方位的管理创新。一是突出全球化的“现代意识管理”。过去,美国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重在富有进取精神,注意发挥创造性等,现在,美国企业认识到仅此远远不够。近年来,他们突出了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实施“现代意识管理工程”。一方面对广大员工进行现代意识和现代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加强“现代意识型”人才的开发和运用,以改善人才结构,带动现代意识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突出网络化的结构,带动现代意识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突出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美国企业看到,知识经济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使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从过去的“大块”结构变成“模块”结构,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他们将过去组建的紧密型超大企业集团和大公司,改建成许多“模块式”企业群,由此刮起了“模块管理”风暴,从而使企业既有“航空母舰”的抗风浪优势,又有分散独立经营的“快掉头”能力。四是突出产销一体化的“生态营销管理”,即将生产经销过程视作生态循环系统,将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厂家,以及其他相互配合生产商品与服务的群体进行有效管理,与生态系统一样,各方相互作用、相互连接、相互促进与依存。美国企业认为这是知识经济产销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要求。“生态营销管理”为美国大公司之间建起桥梁,纷纷联手组织,互将对方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实行大企业之间的联合、渗透,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五是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向对人的管理。因此,美国企业根据知识经济竞争化要求,突出“人才激励管理”,把开发人才放到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位置。为适应知识经济竞争,美国企业建立了内部人才激励机制。首先,在企业管理层中普遍设立了“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职位,以快速收集和处理、保存大量知识,加强人才的管理与使用。其次,实施人才开发计划,其中包括“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拨任用制度等。第三,改进分配和奖励制度。美国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员工素质较高,其报酬亦比一般企业高出73%;企业经营、技术方面的人才收入比一般人员更丰,以激励其具开发性和创新性。提倡激发个人潜能,重视实施能力是美国企业人才管理的特色。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美国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另一途径。为推进技术创新,美国不断增加创新与开发投资,建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知识产业发展。目前,美国有4000家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者共向1848家公司投入114亿美元的风险资本。风险资本支撑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一次筹资金额从1991年的39亿美元扩大到1996年的118亿美元。风险资本推动技术创新的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的公司研究与开发投资。据最新研究显示,风险资本产生的专利数量比等量的传统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所发明的专利多5倍。风险投资加速了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服务业。因特网的崛起就是一个例子。
日本通过改革研发体制及研究开发战略来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90年代初以来,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创新活动。日本科技厅和通产省共同提出了“创造科学技术之国”的战略口号。从1993年度起,通产省制定了“产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制度”,1998年度又把它发展成为“创出新产业型产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制度”。日本的技术创新始终是围绕“创立新产业”进行的。对于这一点,日本政府在1995年制定《科学技术基本法》时说明非常清楚:在科学技术上,日本结束了所谓的赶超时代,今后必须向未知的科学技术领域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开拓未来。为开拓未来,必须开发有独创性的科学技术,并以此创出新产业。通产省产业技术审议会199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日本技术创新的目标是“通过发展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及产业化,来拓展经济社会的领域,以确保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先地位”。
日本企业通过与欧美企业在竞争力上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促使日本企业加速对研究开发体制的改革,注重研究开发战略。在过去的一年多,对研发体制已进行全面或部分调整的企业达45%,目前正在进行调整的为25%,两项合计达70%。体制改革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把研发部门变成一个能迅速掌握市场变化和需求,有效地、不失时机地把产品推向市场的组织。另一项举措就是重视专利战略。在过去3年中已对专利制度进行了调整的企业约达39%,预计今后进行改革的为40%。
日本企业还越来越注重研究开发的战略。如索尼公司开发独创的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一致性,是其研发战略体系最出色的地方,是一种创造市场型的研究开发。佳能公司则十分重视把研究开发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结合在一起,它拥有专利数量最多,是一种专利战略型的研究开发。总之,这些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加快开发速度、巧妙掌握技术季节、及时实现实用性的简洁明快的研发战略。
德国通过建立“科研创新体系”来实现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科研创新体系”概念不仅包括科研开发工作,而且包括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增值过程、科技成果及科技知识的传播和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这个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政府、企业和人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且负责在企业界和科技界之间进行沟通。在此体系中,企业扮演主角。
企业界参与科技创新的过程有几大特点。一是投资大,根据德国教育和科研部的统计资料,1998年德国工业界的科研投入超过1000亿马克,占全国科研总投资的60%以上;二是重点明确。企业界对科技创新的资助主要集中在机械和车辆制造、化工、光学和精密仪器等几个优势领域;三是自身广泛参与研究开发。在德国企业界的科研投入中,纯粹从外界购买技术的投资只占30%,企业界认为,自身参与开发更有利于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和技术;四是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德国银行界不仅通过对工业企业的参股间接影响企业科研,而且以风险投资的形式直接帮助企业的科技创新。
在德国的科研创新体系中,政府除承担一部分科研项目外,主要是进行技术推广和帮助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德国有268家“革新与创业中心”、“技术与发展中心”、“科技中心”等政府机构。尽管名称各不相同。但这些机构的职能是一样的,即向企业界介绍科技新成果,让科技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沟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同时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支持创建高新技术企业。
法国通过改革法律、机制、税收来鼓励创办高科技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1998年5月,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与国民教育和科研部合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是法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999年1月,法国政府通过了“技术创新与科研法”(草案),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提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提供资金和减税等政府鼓励人们大力创新。
法律方面的改革。在技术创新法草案中,政府提倡科研人员创办企业。草案鼓励科技人员带着自己的成果到企业去工作,除了技术转让外,还可以参加企业的董事会,甚至经营和领导企业。作为回报,科研人员可以获得一部分企业股。
机制方面的改革。法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发展风险投资机制,由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并计划在今后几年中,启动30亿法郎民间资金使其成为风险资本,用于技术创新。此外,风险资本的扶持重点,也将转向更富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
税收方面的改革。政府在税收方面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进行技术创新。重要措施之一是,允许创办时间在15年以内的企业,以优惠价格向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高科技人员出售“企业创建者股票认购证”。这一办法主要适用于有高科技潜力,但又无财力高薪聘用高科技人才的中小企业。另一项措施是“科研税收信贷”,即企业第一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支出的50%可以免税,而且从1999年开始,所有新兴企业的“科研税收信贷”款都可以马上返还。为了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凡是由企业委托实验室做的科研工作都可以享受这一优惠政策。政府还打算对风险资本的使用也采取减税政策。
英国主要是通过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填补高校与产业界的鸿沟,推动技术创新及科技产业化。现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华威大学与产业界结合的做法与成效,集中体现于隶属该校的“华威制造集团”。经过多年努力,该集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华威制造集团”的最大特色,在于通过与产业界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和推动技术创新。“伙伴关系”主要指的是,与产业界组建的各种形式的研究开发和技术转移等联合体。这些联合体通常由大学与产业界人员共同参与。利用产业界提供的最先进设备,帮助解决产业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华威制造集团”在技术创新上有一个提法,叫“通过人才交流而实现技术转移”。高校研究人员往往拥有非常局限的专业知识,对工业的运转缺乏全面了解,但与此同时,高校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往往又为产业界所不具备。而该集团组建的研究开发联合体,基本上都有来自产业界的人员以相当于脱产的方式长期直接参与,另外很多项目负责人本身就来自产业界,知道产业界的需求同时也知道大学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可有效地解决技术创新中人才和知识转移不畅的问题。“华威制造集团”另一个成功之处体现于,它与产业界联合进行以研究开发为主的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界所关注的深层次“管理创新”工作。所谓“管理创新”,就是通过与产业界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合作研究如何使技术走向市场的各个环节最优化,通过提高企业本身运行机制的效率来增强技术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此外,该集团拓展与产业界的“伙伴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设立“中小企业俱乐部”,每年召集制造业中小企业高层人员来校举办讨论会,举办针对中小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的活动每年达数十次,以加强产业界与学校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