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管理效能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效能论文,对策论文,乡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44(2006)11-0013-03
一、引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及学校重构运动中,学校管理从维持状态转向对管理效能的寻求成为一大热点。现行的学校改革目的,就是由学校维持转为发挥最大学校效能,以服务不同的教育需求。管理效能是指管理系统所具备的实现目标的有效作功本领或有效行为能力。管理效能是衡量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尺度之一。研究乡村学校管理效能,可以为改进乡村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提供可信的依据与有效的对策。这正是我国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实现发展转型所需要的。
本文主要从乡村中小学校具体的管理工作的考查入手对乡村学校管理效能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对问题的简要分析,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分别对晋城市泽州县15所小学和5所中学近200名教师、中层干部和主管领导进行了调查。个别访谈共计15次,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象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当场发放问卷,当场作答,发放问卷150份,收到有效问卷149份。
二、调研结果及其分析
(一)校长普遍缺乏专业管理训练,欠缺反思意识
现在的乡村中小学校长在任职前大多是某门学科的资深教师,经上级主管部门考查任命。有管理学习背景的小学校长基本没有,调研的15所小学校长任职前无一人参加过专业的管理培训。调研的5所中学校长也都是科任教师出身,参加过专业管理培训的中学校长也非常少见。泽州县教育局人事科的信息表明,在当地152所中学里,有管理专业学习背景的校长11人,仅占总数的7.2%。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在学校常规建设的基础上,以经验管理为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节奏是过去加速数倍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效能的发挥需要学校具备根据环境调控自身的强适应力,而单纯的经验管理是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
除因缺乏专业管理训练,管理水平受限外,对管理工作缺乏反思,也是乡村中小学校长个人管理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首先看下面的一则事例:
张校长是20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迄今为止担当中学校长近15年。他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近几年因生源扩大,张校长更忙了,近1000人的学校,上至教育教学,下至生活福利;大到方针政策、小到吃喝拉撒,哪项都要经过他点头。有时一天下来,张校长累得都爬不起来,但是问他忙了些什么,他也说不清楚。问他学校发展到现在的态势,日后有什么新的打算,他却说还没有具体的规划。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管理是行动的哲学”,“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意思是说,作为学校领导者,就要反思学校管理行为的意义。校长应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学校的管理工作应该如何分配?哪些是我得亲自作的,哪些是应该分给其他职能部门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校长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也决定了学校的管理效能。而像张校长这样“忙碌而不思考”型的校长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校长自身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但因为缺乏反思和管理理论的指导,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管理效能却不见提高。
(二)办学指导思想不明,认识不到位
办学思想是指办好学校的整体认识,它是学校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育人目标、办学模式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切学校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访谈中发现,对什么是办学思想,许多乡村中小学校长不十分清楚。有些校长把办学思想与教育思想混同;有些校长把办学思想和教育方针等同;有些校长认为办学思想就是校长的管理思想,还有一些校长对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清楚。办学思想不明确表现在:1.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就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决定,较好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任务”,将行政指令看作正确的办学思想。2.以行政经验代替办学思想。注重行政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成绩也很突出,但没有上升为理论。3.无明确办学思想意识。事业心、责任感较强,早到校晚离校,忙忙碌碌而办学成绩平平。4.盲目模仿。有些校长不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名校的先进办学思想和经验生搬硬套,一味盲目模仿。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制约有效学校形成的根源性原因之一。校长办学思想没有或不明确,一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有限,二是与乡村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环境复杂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与校长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强度,对教育理论和教科研成果的学习程度,以及校长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不高有关。
(三)缺乏充分参与和平等意识,民主管理形式化
关于民主管理,所访谈的乡村中小学校校长及管理人员均认为自己的管理具有民主风格。
学校有关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决策通常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校领导班子共同讨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A校校长
对于学校重要的决策,我会把方案提交到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后我再做决定。我认为,我的管理风格是民主的,但学校管理的最终责任者是我一人。——B校校长
但B校的被访谈的3位教师却有不同看法:(我们的会议)没有辩论,没有争论,会上谁发言都是校长定的,是根据你的观点和态度来考虑是否给你发言的机会。
我国的乡村中小学管理是在科层结构基础上具有民主特征的管理。学校决策的某些方面显示出一些民主管理特征。如,教研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有结构性的时间开展教研活动,课程和教学的许多决定是教研组讨论通过的。但教研组受教导主任的领导,教研组长是校长任命的,是受制于等级结构的“形式化”民主。我国的乡村中小学在民主管理实践中,尚缺乏充分的参与性和应有的平等意识。
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但为何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民主管理的推行困难重重?笔者认为,一方面主要还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太多、统得过死,管了自己不该管的事情,过多地干预了学校业务的管理。学校自主权的匮乏势必会对内部管理方式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受校长自身素质的限制。民主管理对于学校内部来说就是校长要接受社区、家长和教职工监督,依靠教师办学,其中校长对学校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学校民主制度建立不起来,与校长自身的个人管理素质和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教师管理重“用”轻“养”,工作积极性未得到开发
乡村中小学对教师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制。学校按照其规模确定编制,按照编制确定教职工人数。学校工作的各个岗位要有明确的职责,并按岗位职责要求配置合格人选。
现在的乡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学校是工具,教师则是雇员,校长则以人事监管者的身份对教师进行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总体讲是管制与指导、服务并存,且以消极性、防范性的行政性管制居多(表1)。表现为对教师提出许多约束性措施,制定奖惩条文,宣布限制性的禁令,对教师的教案、上课、出勤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等。对教师的使用应与培养提高并重,但许多学校领导都认为教学是硬任务,教师进修是软任务。甚至访谈中有的校长坦言“花钱、花精力去培养教师是一种浪费”。因此,在培养提高教师问题上,学校的措施很不得力。在新课改大潮的冲击下,这种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有参加过新课改培训的经历,但专门的教学提高的培训或其他的学习机会对于一般的乡村中小学教师来讲还是很少(表2)。
在教育组织中,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是可以增值的。除教学经验的增加所带来的教师价值的增长之外,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更可以激发教师的潜能与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快速持久的发展。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与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学校的最佳保证。教师不是在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就成为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师是培养出来的。现在许多乡村中小学积极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挖角”,访谈中有三位中学校长(占总数的60%)都把引进名优教师作为新一年学校工作的“重头戏”,但对本校现有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却无明确计划。这样的发展态势既不利于本校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更易导致学校在长远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物资管理缺乏监督,经费短缺和教育浪费同时并存
吃惯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乡村中小学,在资产管理上多半是采取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做法。使得学校资产流失严重、物资利用率低,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阻碍学校物资管理效能的实现。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生均投入”只有世界水平的1/25,加上总教育投资向高等教育倾斜,对中小学教育历史性投入不足是公认的事实。访谈中80%的校长认为“经费不足是限制学校管理效能发挥的最大因素之一”,但在实地参观的几所学校里,学校设施设备使用不足造成的闲置性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在学校图书室里,我们看到玻璃橱窗内摆放着各类课外读物,还有专门的图书管理登记册,但房子里散发着潮湿发霉的味道,显然不经常开放。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只是知道学校有图书室,却从没借过图书。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借书,有的说“图书室的门总是锁着”。电教室的器具也都摆放得乱七八糟,“还的时候都是随便一放,用的时候再慢慢找”,电教室的兼职管理员这样形容平时的使用流程。
三、对策探讨
(一)提升学校管理者素质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某位校长在演讲中这样断言,虽然有点绝对化,却是充分说明了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学校要提高管理效能,校长作为领头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先行条件。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其次要将所学理论与自己的现实管理工作相结合,在管理中思考,在思考中管理,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第三,在采用先进的理论和他校的经验时,要结合校情,从实际出发,不能原封照搬,要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二)端正办学思想,强化学校管理的效能理念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工作的“领航灯”。正确的办学思想才能引领学校工作在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目标时不走或少走弯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乡村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为学生的服务开展。这是衡量乡村学校办学思想正确与否的第一纲领。管理效能是管理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目标方向与工作效率是管理效能的两个要素。学校管理工作质量要提高,办学思想上一定要强化管理的效能理念。一是学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都应明了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以此来唤起教师的工作动力。全体成员为了目标的实现齐头并进,这是学校管理效能提高的先决条件;二是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让效率的概念深入学校管理的机理。运用经济、秩序、服务以及统一性等科学管理的原则,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把人当作组织最具潜力资本的观点,真正用民主和平等的精神指导学校管理工作。
(三)校长要善于授权,让教师真正享有管理民主
乡村学校的民主管理能否落在实处,校长授予教师的权限至关重要。在这方面,苏格兰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就是他们的中小学校长不但自己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而且把每位教师视为潜在的领导者。校长要懂得随时利用机会进行授权,授予教师一定的领导权,委以领导重任,一方面可以发展教师的领导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使民主管理的精神体现在学校的具体工作中,而不只停留于表面的宣传。这样,实际上做到了“三赢”:首先,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使民主管理名副其实,学校管理效能得以提高;其次,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发展;最后,能帮助校长从部分日常杂务中解脱出来,去思考更多有关学校发展的宏观问题。而且这样的民主管理实行方式不但能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又能为学校储备管理人才,不失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一个好方法。
(四)重视教师培养进修,激发工作积极性
如前所述,乡村学校成功实施民主管理或自我管理依赖多个条件,其中以教师参与及预备最为重要。教师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对乡村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为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领导者要在学校构建起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氛围,对教师的个人学习发展要提供条件使其不与工作相冲突、对教师的互相学习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倡导。其次,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科研和叙事研究。最后,合理公正的奖励制度是发挥教师积极性的有力管理举措。
(五)加强常规管理,提高设施利用率
如何管好用好乡村学校现有仪器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教育效能。笔者认为:切实加强学校设施的常规管理是主要手段之一。首先要重视制度建设。学校物资的采购、使用、保护等要有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其次要重视使用管理。学校设施的配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要以管理促使用,以使用推管理。因此对学校物资设备的使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或学年计划,并认真实施,使其真正起到促进学校教育效能的作用。三要重视档案管理。对学校的设施设备仪器的数量、质量、归属科室等都要有严格的记录,做到“物责有人”,一方面可防止学校资产的“隐性”流失,另一方面也利于设施的维护。
【收稿日期】200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