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关小燕

关小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 年2月3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3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早期抢救成功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观察组治疗期间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开展急救处理时,配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对患者顺利就诊及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外伤性脾破裂;急救措施

【引 言】

外伤性脾破裂是常见的脏器外伤性损伤,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加重病情,同时增加诊疗困难。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在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急救时,除做好常规治疗外,还要配合完善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诊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 年2月3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本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8.41±2.6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撞击伤14例,高空坠落伤3例,其他4例。同时,选取同期3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本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8.41±2.6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7例,撞击伤11例,高空坠落伤4例,其他5例。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1]

本研究满足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病例排除标准为:(1)合并多个脏器损伤者;(2)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3)合并凝血因子严重匮乏者;(4)多种因素致无法配合急救处理者;(5)无法定监护人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按照常规急救流程,给予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外伤急救处理要点,密切配合医师做好对应 护理干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变化情况及需要,做好急救期间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本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系统化护理,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急救处理前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患者主要生命体征状况,对其呼吸、血压情况进行了解,并观察其是否合并休克征象。同时,护理人员应尽量缩短患者入院到急救治疗的时间。为此,应在最短时间内协助患者及家属做好常规检查,正确掌握患者急诊手术治疗指征。同时,协助医师做好筛查工作,向家属询问病情及病史,充分减少急诊手术治疗风险。

(2)系统化情志护理方法:密切关注受伤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体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患者自身的病情变化加以关注,将患者病情及时汇报给医师,并向医师介绍相关检验结果。对于意识清晰者,要详细询问受伤时状况,并对其腹部是否存在包块进行了解,从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针对合严重负性情绪者,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调整患者心态,减少多种心理问题对急诊治疗的影响。

(3)急救治疗护理配合要点: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准确执行医嘱内容,同时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做好对症护理。①应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补液处理,有效扩充患者血容量。推注药物时,应注意操作程序,保证补液处理的稳定性。②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发现患者存在呼吸道异常,应及时为其进行处理,彻底清除分泌物。若患者痰液较多,则行吸痰处理,并做好氧疗护理。③为患者常规留置导尿管,并对尿量、尿液性状、尿液颜色进行观察,为判断患者是否合并休克症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观察尿色可对潜在泌尿系统损伤情况做出诊断,并及时进行干预,对减少多器官损伤具有促进作用。④重视患者治疗期间体温、血压及呼吸等状况,发现患者具有溶栓治疗合并症倾向,应及时进行干预。

(4)急诊术后护理方法:急诊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强化患者心电图检查力度,并定时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对于存在血压波动者,应做好血压调节干预,维持患者血压正常,避免发生不良风险事件。术后6h,对于意识清晰且血压稳定者,要对其体位进行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减少腹部张力[2]。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体征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稳定期护理干预方法,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出现腹腔粘连、切口感染等,充分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预后。

1.4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主要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等。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等三项,上述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干预效果越好[3]。与此同时,对2组患者早期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判定标准为:脾切除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稳定时间>2d即可判定为早期抢救成功。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值进行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果分析

2组患者均未有死亡病例,观察组早期抢救成功35例,早期成功率为94.59%,对照组早期抢救成功30例,早期抢救成功率为81.08%;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切口感染,合并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5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血压异常,合并症发生率为29.73%,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3讨论

临床护理权威报道[4-5]认为,在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开展急救治疗时,配合相对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不断提高患者临床诊疗效果。系统化护理即全面护理干预,是医院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直接体现,也是临床执行优质护理工作的延伸。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强调,临床护理工作应全面兼顾患者心理、生理需要,并不断突出细节管理重要作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性的同时,也使其更具针对性[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期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证实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先进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救处理过程中,为其制定系统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临床护理工作内涵,对保证患者临床诊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华纯,黄建美,汤秀珍.系统化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6,21(03):223-224.

[2]石世芬.3000P型血液回收机在外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3(07):181.

[3]钟凤玲.舒适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1(15):176-177.

[4]谢小英.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6(16):163.

[5]王美颖,王肖,林飞英. 急救护理程序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15):127-128.

[6]贺元菊.急救护理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6(24):148.

作者简介:关小燕 1993年 女 汉族 广元青川 护士 本科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论文作者:关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系统化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关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