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与挖掘学习:对立还是协同?_性学论文

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对立或协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学论文,对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性学习(explorative learning或exploration)和挖掘性学习(exploitative learning或exploitation)是March(1991)在研究组织适应过程中第一次提出的,并迅速引起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探索性学习是指那些可以用“探索、变化、承担风险、试验、尝试、应变、发现、创新”等术语来描写的学习行为;而挖掘性学习是指那些可以用“提炼、筛选、生产、效率、选择、实施、执行”等术语来描写的学习行为[1]。

1 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1.1 挖掘性学习与成功的陷阱

组织要实现未来的潜力,必须现在得以存活,否则它的未来能力几乎没有价值。短期竞争需要对现有知识的挖掘,利用和开发已经知道的知识[2]。通过挖掘性学习,组织可以在成熟的或新的产品市场执行“相似的”项目类型[3]。由于组织已经有相关领域的经验,并且已经拥有许多所需要的知识,所以其回报是正的,可以预测的。

组织往往倾向于“真实的、可靠的”解决方案,挖掘性学习的正回报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确定性和接近性,使得组织更倾向于挖掘现有的知识,即使是在非常规的、无法预料的环境中[4]。

短期的、基于现有经验的挖掘性学习确实可以改善即时绩效,但是它们会影响到对长期的、非本土经验的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同时减少了对新技术和范式的动机和能力,“经验通常是一个知识贫乏的老师,相对于所学习的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而言通常是非常不充分的……[2]”。挖掘性学习使得组织可能陷入三种类型的陷阱[5]:(1)熟悉陷阱。熟悉陷阱是指过于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提炼和改善,它会阻止组织探索备选知识源,限制组织的认知范畴;(2)成熟陷阱。成熟陷阱源自于对可靠的和可预测的结果的需要,它会限制对知识的探索;(3)相似性(接近性)陷阱。相似性陷阱源自于组织挖掘与其现有专长相近知识的需要,而排除对产业颠覆性创新的试验。Levinthal和March[2]把这些陷阱归纳为“成功的陷阱(success trap)”。这些陷阱导致“学习锁定[6]”和“路径依赖[7]”,使得组织的行为被“锁定”在历史经验的范围,对其他备选的机会和技术视若无物,采用防御性的管理来抵御变革,拒绝改变[1][8],倾向于“驱逐”探索性学习[9]。

1.2 探索性学习与失败的陷阱

在稳定的环境中,已有的技术、惯例和行为模式很少会过时,所以组织很少有兴趣通过探索性行为来改变技术、范式和行为模式[8],组织可以通过做重复的、过去成功过的事情来获取再次的成功。但是,在变化的、不稳定的环境中,源自组织外部的新技术、新机会会破坏组织现有的经验优势[7],这种支持自我封闭和自我重复的挖掘性学习,会将长期发展的机会关在门外,导致能力陷阱[2][7][10]和核心刚性[11][12],危害组织的竞争地位[1],甚至走向自我毁灭[2]。面临变革时,组织必须探索不同的新方案,重新配置现有的资源、开发新的能力、形成新的惯例。

探索性学习就是“追求新的知识”[2]。通过探索性学习,组织探寻和试验新的技术和创业机会;一旦成功,就会改变组织能力的特征,增加其创新绩效[13],所以,探索性学习可以提供更好的长期机会[14]。面临变革时,组织得以成功或者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1][2][12][13]。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善于探索性学习的组织就更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12]。

但是,探索性学习中,组织偏离了现有的技术基础,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隐性的,并且对组织而言是新的,因此其回报是不确定的、遥远的、并且经常可能是负的[1]。过度进行探索性学习的组织会陷入失败的陷阱(failure trap)[2]——当组织遭遇探索性学习的不断失败后,可能进入一种“狂热的试验、变革和创新”[2]状态。失败促使组织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性学习,但新的创意和技术又可能失败,被其他的创新和技术替代,这种失败再次促进更多的研究,组织就可能陷入一种无止境失败和无回报变革的循环之中。

2 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平衡与对立

由于探索性学习回报的时间、空间距离比挖掘性学习更为遥远而不确定,所以,组织具有更倾向于选择对已有方案的挖掘性学习而放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性学习的趋势[1]。但是,只有挖掘性学习的适应系统会导致技术的惰性[13],阻碍对新思想的学习,组织有可能陷入“次优的稳定的平衡状态之中”[1]。而只有探索性学习的组织往往拥有大量未开发的新创意,组织会由于无法对它们全部进行投资,或没有足够的经验成功应用这些创意而放弃新思想,从而无法从新知识中获取太多的回报[1][2][12]。所以,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学习的战略不应该是单独的探索性学习或者单独的挖掘性学习的战略[13]。组织既要深化和升级现有的技术以确保今天的利润,又要探索新的技术以保证未来的收益,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是系统生存和繁荣的主要因素[1]。

然而,从March提出这一组概念开始,大量的研究者都认为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存在潜在的对立性。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共同竞争组织稀缺的资源[1][14-17]。组织是各利益群体的联盟,它们之间除了合作,还存在相互竞争以控制稀缺资源。当组织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挖掘性学习时,意味着留给探索性学习的资源比较少;反之,对新技术、新机会的探索性学习,必然会减少可以用于对现有技术的挖掘从而增强组织市场机会的稀缺资源。

正因为如此,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是一对需要调和的矛盾体。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地研究者开始将研究热点转向基于两者的对立性探讨两者的平衡,开始“标准化[18]”地假设组织应该寻求两者的平衡。首先将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适度平衡具体化的是Tushman和O'Reilly[19],他们首先提出了双重组织(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的概念。这种组织既能在成熟市场(关键在于成本、效率和渐进性创新,需要挖掘性学习)开展竞争,也能为新兴市场(试验、速度、灵活性是关键,需要探索性学习)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的绩效可能比那些以牺牲一类学习为条件只重视另一类学习的组织更高;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在实践中,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管理好这种双重性,因为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具有根本不同的逻辑,需要非常不同的战略和结构,由此带来的张力是非常难以协调的。如果无法管理好这种双重性,那些试图同时追求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企业的情况可能会更糟。双重组织往往是由具有高度差异性的子单元组成,聚焦探索性活动的单元小而分散,具有松散的文化和流程,而集中于挖掘性活动的子单元则大而集中[19]。

与此相对应的是间断的(punctuated)平衡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不可能同时出现,而是具有时间性的差异,探索性学习—挖掘性学习是一个次第发生的过程。进行挖掘性学习的前提,是组织已经控制了可以进一步开发的资源、资产或者能力的存在。所以,挖掘性活动依赖于先前的探索性活动。在新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组织期望新的价值创造的机会。这个阶段,是探索性研究的阶段。一旦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探索性活动而获得,组织就开始转向挖掘性活动[20]。这些知识或者能力在随后可以进一步挖掘以创造价值[21]。一定时间后,特定技术或者组织方法的回报逐渐降低,组织就有了开发新的、但相关的技术的动机[21]。

双重或间断的模式从不同角度探讨组织如何实现这两种学习的平衡,但正如上文所述,两种学习之间的对立似乎根深蒂固地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者们把两者视为是相互独立的过程同时发生作用,所以,研究者们的任务就是协调这种对立,在两个相反的趋势之间作出权衡,减少因为对立所带来的损失。具体而言,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试图在对立的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理想的混合程度[2],或者寻找一个对两者进行资源配置的平衡百分点[23]。

3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资源

由于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共同竞争稀缺的资源,所以这两类学习一直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不兼容的,因此组织“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或明或暗的选择”[1]。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综合化和复杂化,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种类越来越多。以企业为例,拥有有限资源的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无论企业的技术力量如何雄厚,都无法从其内部创造出创新需要的全部知识,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24]。企业需要突破边界的限制,变封闭式创新为开放式创新(图1)[25]。

图1 封闭式创新模式和开放式创新模式

资料来源:文献[25],图1-2,1-4。

图2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技术源

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改变了企业获取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的方式。在开放的创新模式下,企业的边界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企业不仅可以使用那些他们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他们也可以使用外部环境中的外部资源: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其他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政府、行业协会、期刊、研讨会、媒体等都是企业重要的技术知识来源和其他创新资源来源(图2)。

(1)内部创新源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利用外部知识和其他创新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但开放式创新并不是一种简单地依靠外部创新源进行创新的模式,开放式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内部的B&D和创新。面对外部丰富的知识源泉,企业需要通过内部的研发活动来确认、理解、选择以及联结外部的知识,填充外部没有开发的知识片断,整合内外部的知识以形成更复杂的知识组合,从而创造新的系统和体系结构,并从其他企业使用本企业的研究成果中产生额外的收入和利润[25]。

事实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开放创新环境下,企业内部研发和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正是内部研发的长期投入不足使得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开放式创新中始终处于初级阶段[26],技术的发展始终依赖于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后来企业而言,需要加强内部的研发和创新互补资源的投入,实现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协同,从而提高技术学习的效果。

(2)用户

对于以技术为基础的企业来说,来自市场和用户的知识比其他任何信息都重要[26][27],因为它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认识。许多跨国公司首先考虑将研发设置在动态的、前瞻性的市场中,他们强调通过设点,向领先市场学习,适应高级客户的需求,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过程。市场和用户的信息是研发创意和技术学习的重要源泉,与市场和用户的交互作用是产生新知识以及最后创造新产品所必须的[28]。

(3)供应商

供应商被视为是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29]。供应商与制造商互补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可以相互结合,尤其是在企业创新和开发的早期阶段对多种思想的评估,能大大减少开发时间,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高创新绩效。企业与技术领先,具有创新意识的供应商合作,有利于市场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获取[30]。

(4)竞争者

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是一个相互学习和获取自身所没有的技术、知识的很重要途径。竞争性的信息对成功的创新非常重要,可以触发创新性的新思想。福特公司的捷豹汽车,就采用了奥迪的加速器踏板“触角”、丰田Supra车型的油耗表、宝马528e轮胎和千斤顶储存系统、以及其他400种类似优点[26]。随着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企业之间的分工,也使得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之间有进行广泛合作的可能,具有互补技术资源的企业相互合作,有利于形成技术组合优势,发挥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和研发规模效应[31]。

(5)其他企业

其他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由于多数企业无法在企业内部拥有创新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拥有不同稀缺资源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各种联盟途径实现资源的组合优势。创新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战略途径获得互补资源或获得互补资源的使用权以促进技术创新[32][33];成熟企业能利用其所拥有的创新所需要的互补资源来与创新者合作,以能适应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并因此获利[20][34]。

(6)大学、科研机构

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是外部技术能力获取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学、科研机构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学习提供平台,获取前沿的科学知识。同时,由于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所以在知识产权分享方面的冲突较小[35]。

(7)技术中介组织

技术中介组织是技术交易、技术投资、技术咨询服务活动中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具有强大信息功能的技术中介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市场分析信息和国内外同行的技术创新动态等重要信息,优化调配众多企业的比较优势,集成技术创新,加快企业内部及内外创新资源的重新整合,降低技术创新运作成本与风险[36],是企业技术学习源中的新生力量。

(8)政府

政府以其特殊的身份,不仅为企业提供有利于创新和学习的政策支持环境,提供直接的资金资助,还可以搭建有利于信息交流和信息转移的科技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技术和信息交流;扶植企业形成技术联盟,并在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一个高效、协调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加强对产学研活动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37]。

(9)各类期刊、研讨会、媒体等公开技术源

各类期刊、研讨会、媒体等公开技术源也是技术学习的源泉,这是最便捷、最廉价的技术信息源,企业应该建立相应渠道,配备专门人员,收集、检索和分析国内外可以利用的公共信息源;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获取相对先进的技术信息,这是比较适合中国现状的低成本的技术信息源[26][27]。

随着创新的日益复杂化和创新模式的开放化,外部创新资源往往成了创新过程的关键要素[21],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和配置创新资源成为能力构建的关键,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而迅速创新的企业将成为竞争的优胜者。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设备、合作创新、建立知识联盟、参加研讨会等多种模式进行技术学习。一方面,多种外部资源的使用使得由于内部资源稀缺性带来的制约变得容易攻破[38],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有可能突破对立实现相互的促进和协同;另一方面,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的可利用性也使得企业获取、整合和配置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9]。这就要求组织协同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既着眼于深化和升级现有的技术和业务以确保今天的利润,又着眼于探索新的技术和业务领域以保证未来的收益,从而有效获取和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图3)。

图3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

4 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协同与动态

造成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对立的根本原因已经突破,因此,对研究者和组织而言,重要的不是探讨这两类学习是次第发生的还是同时进行的,不是寻求一个适宜的平衡点,而是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当企业介入现有技术领域之外的新技术之时,企业以探索性学习为主,进行更多的研究、试验、发现等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阶段缺乏挖掘性学习,组织学习——不管是探索性还是挖掘性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先前的相关知识和背景的基础上。企业的知识基础越广阔,吸收能力越强,对变化的产业环境和新兴技术的关注度越高,越能刺激企业对新技术的寻找,他们探索外部机会的渠道、机制越有效;而且,探索新的机会,评价、理解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样依赖于企业原有的相关领域的经验,先前的技术学习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得企业具有吸收和消化新技术知识的能力。因此,挖掘性学习可以促进探索性学习。

随着探索性学习的不断进行,相关技术和信息逐渐积累,探索性学习频率下降,企业进行更多的挖掘性学习,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深化,从而从已有知识和信息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这个阶段也不意味着不需要探索性学习。对现有知识的挖掘,需要与互补的知识元素相结合,而此时对新领域知识的探索性学习可能带来新知识与现有知识领域整合,激发组织对现有技术领域知识的挖掘,提升对现有技术领域知识的创新性应用。挖掘性学习同样需要探索性学习的推进。

概括而言,组织对现有技术领域之外的新技术的投资和学习,会系统地改善其对现有技术领域知识的学习,并因此改善现有产品和工艺的能力;而对现有技术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挖掘,有助于组织更有效地促进探索全新的领域,从而实现企业技术范畴的不断拓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这两类学习的协同不是如以前研究者所认为的同时出现的同等比例或者固定比例的平衡,企业必须随着时间调整他们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实现对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和对现有技术领域的挖掘的动态协同(图4)。

图4 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动态协同

技术创新的变动阶段是一类产品或一个产业部门的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技术与产品的变化极其迅速,技术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组织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单独创新,或者没有足够的动机对新产品开发做大量的投资。但是,在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下,多种技术学习的模式使得企业并不一定必须成为第一个创新者。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国外已经发明出的新产品原型、尚未产业化的某种关键技术的专利、国内掌握前沿科技知识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甚至其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的技术知识和技术信息都可以成为企业技术学习的重要来源。这个阶段涉及的技术知识和技术信息,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全新的。

随着产品主导设计出现,形成产品标准,创新进入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中的成熟企业试图寻求合作伙伴获取已经被证实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他们开始进入探索性学习阶段,但因为产品创新已经进入主导设计的技术轨道以及这些企业原有的技术学习所积累的强大的吸收能力,他们的探索性学习过程较上一阶段进入探索性学习的企业可以更快速地从技术知识的获取进入技术知识的传播、整合和应用。而变动阶段创新的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与具有互补知识的现有企业的合作,快速地获取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所必须的管理经验、制造能力和营销渠道,同样快速地整合和应用新技术。在这个阶段,从整个产业角度,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性和频率开始逐渐下降,有些企业开始逐渐进入新技术的初步深化和提炼,以便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挖掘性学习的重要性和频率逐渐增加。

当某个行业以及它的市场成熟度和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时,技术创新进入“特定阶段”,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将完全定型的特定产品及其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过程紧密地吻合,创新十分困难而且昂贵。特定阶段意味着一个产业有可能被新一轮的突破性创新毁灭。企业为了在特定阶段能够为其产品增加新价值,加强了对技术的进一步提炼和深化,以使得产品通过其多样化和适用性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个阶段整个产业的探索性学习逐渐减少,挖掘性学习达到顶峰,并随着新一轮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动态的出现而逐渐降低对现有技术的挖掘性学习。

5 案例研究:飞跃集团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①

台州是地处浙江省的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沿海地区,是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主业为缝纫机制造的飞跃集团就是在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迅速发展壮大的。三百元的资金、三间简陋的旧房,是飞跃起飞的基地。1986年10月成立的飞跃前身“第二工业缝纫机厂”,即没有实力、也没有规模,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家庭作坊。凭着中国农民朴素的执着和努力,飞跃人造出了第一台标有“飞跃”标志的缝纫机。

之后,飞跃几乎五年一个平台,从最初的纯机械式缝纫机的生产和改革,到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缝纫机的生产,到产品的全面机电一体化,实现多功能的自动化;如今,从模仿、仿造发展起来的飞跃研发力量开始自主创新,为智能化、网络化的产品全面开发奠定了平台。短短二十年,飞跃已经实现了缝纫机制造的世界最大,新时代的飞跃以“世界最强”为目标,逐渐向“世界品牌”这一目标起飞。

飞跃的每一步成功、每一阶段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学习,基于开放自主创新的技术学习是飞跃成功经验的根源。“借脑”、追踪技术前沿、引进先进设备、自主研发和创新,种种技术学习的手段,促使飞跃不断挖掘现有的知识领域,并时时关注世界前沿,适时涉足具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从而走出了一条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道路。本部分将主要以飞跃电机系统的发展为例,研究飞跃集团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协同与动态。

2002年,工业机数控伺服系统经过飞跃研发中心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而完成,这是飞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该系统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为控制中心,对稀土永磁无刷交流高速伺服电机进行全过程的精确控制;自行设计的小贯量稀土永磁无刷交流伺服电机,具有功率大、转速高、效率增加、体积小、振动小、噪音低的特点。飞跃伺服系统的批量生产,将大大推动飞跃工业缝纫机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并走向国际先进技术的前列,使产品与世界一流水平划上了等号。

在使用伺服电机之前,与其他传统的缝纫机一样,飞跃最早采用的是离合器电机带动机头运转。离合器电机是缝纫机上最普遍,使用量最大的电机,因为它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但它与生俱来的高能耗、高噪音、高振动、高温升的缺点,制约着缝纫机迈向“节能、环保”主题的步伐。

因此,飞跃本着“研究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一方面不断优化离合器电机,一方面从1989年就开始与上海缝纫机研究所一起接触电子马达。与纯机械的离合器电机相比,电子马达能够很好的控制缝制效果。然而,与上海缝纫机研究所合作的电子马达由于成本原因,并没有成功,1999年,飞跃通过购买台湾的电子马达控制系统实现了产品的机电一体化。

然而,电子马达控制器仅仅通过控制离合器来实现起停和调速,并不控制感应电机的起停和速度,因此电机的效率很低,而且外购的电子马达控制系统价格昂贵。飞跃感觉到应用电子马达并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同样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关注电子马达,另一方面在使用电子马达之前,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新兴技术,与上海缝纫机研究所一起将触角涉及伺服系统,并与当时拥有伺服电机技术的宁波固高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有了初步合作的意向,开始探索新的技术。

伺服电机控制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来实现信号到能量的转换,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起停、速度和力矩控制。DSP技术主要用于卫星导航系统,对于飞跃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过八年的关注,两年的研发,2002年,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飞跃伺服电机亮相2002国际缝制系统设备展览会,惊艳业界。伺服系统研发成功后,首先被应用于FY8500-5-6D这个曾经使用了电子马达的自动电脑高速平缝机上。在这个过程中,以宁波科技公司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着重进行伺服系统的研发,而台州总部的研发中心则着重于对当时的高速平缝机的机械技术和机壳外型加以优化,两者相互支持和协同,使得伺服系统成功应用于缝纫机(图5)。

伺服电机的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使得飞跃得以挑战世界一流水平的拳头产品。继FY8500-5-6D开创性地使用伺服电机系统后,飞跃进一步加大对伺服系统的挖掘,并根据用户意见和产品研发需求对该系统进行不断改进,不仅将产品应用于现有的产品系列,如平缝机系列、包缝机系列、绷缝机系列、链缝机系列……,研制成功了FY15-1、FY8500、FY8600等不同型号的高速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链缝机;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伺服系统的价值,飞跃还将这一崭新技术与无油技术结合,研制成功了FY9101微油电脑高速平缝机、FY9102无油电脑高速平缝机;伺服系统也使得飞跃能够生产采用离合器电机或电子马达无法实现的产品,FY8620自动供条装置平缝开袋机、FY1952高速电子钉扣机、FY1950电子套结机、FY7900高速电子圆头锁眼机等相继面世,并投入批量生产(图6)。正是通过这种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动态协同和相互支持,飞跃的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得以拓展,并带来大量的创新产品。

图5 自动控制高速平缝机研发过程中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协同

6 结语

March在1991年提出了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及其两者的平衡。但是,由于共同竞争组织稀缺的资源,所以,两者又往往被认为是难以兼容的。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改变了企业获取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的方式。在开放的创新模式下,企业的边界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企业不仅可以使用那些他们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他们也可以使用外部环境中的外部资源,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交易网络。开放式创新模式的这些特点,使得组织有可能同时管理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并不是如以前研究者所建议的寻找一个理想的混合比例或者对两者进行资源配置的平衡百分点。组织需要根据技术创新的动态调整他们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实现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长期动态协同。

图6 飞跃电机系统发展中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动态

注释:

①本案例根据笔者及其所在团队对飞跃集团的多位集团领导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访谈及有关存档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所得。其中的技术性知识除来自于访谈之外,还参考了控制工程中文网中“缝纫设备伺服马达新型控制系统解析”一文(http://www.cechinamag.com/Article/html/2006-03/200639084604.htm)和自动化网中“数控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成为缝纫机驱动系统的主流技术”一文(http://bbs.zidonghua.com.cn/htm-data/77/0706/26824.html)。

标签:;  ;  ;  ;  

探究学习与挖掘学习:对立还是协同?_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