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旺旺医院耳鼻喉科 415000)
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应用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6例,入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方案,另选取26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分数、鼻内镜评估分数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速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分数、鼻内镜评估分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方案应用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鼻内镜;术后鼻窦冲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患者几乎均合并局部真菌感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慢生鼻窦炎的一种分型之一,有研究表明真菌感染是导致慢性鼻窦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非侵袭性鼻窦炎之一,该病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棘手,病情反复缠绵难愈,这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麻烦,部分治疗不当患者病变可累及眼眶、头颅,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6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评估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应用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取得较为满意结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6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24~52)岁,平均年龄(37.16±0.81)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23~49)岁,平均年龄(37.26±0.7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患者手术前予以连续口服泼尼松30mg qd,根据CT检查结果多见于上颌窦;选择麻醉方式,手术通过鼻内镜开展,鼻内镜进入鼻窦部位可见灰白色粘液分泌物,或团块状真菌豆渣样新生物,鼻窦粘膜可伴有炎性息肉样增生,首先仔细清洁鼻窦内分泌物,尽可能保留鼻窦粘膜完整性。手术后予以凡士林纱布填塞,在手术后第二天取出并清理干净,手术后一周在鼻内镜观察下予以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连续冲洗一周,每周对鼻腔、鼻窦粘膜、鼻窦部进行观察及清理,连续进行一个月,无明显异常及病情变化后改成每月四次,连续随访两个月。嘱咐患者取出鼻腔纱布后及时使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进行鼻腔清洗,收住一周予以常规抗菌素抗感染,并口服醋酸泼尼松30mg qd,可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对鼻腔进行局部喷鼻,直至鼻腔完全上皮化。(重复还是对照组,这句话与前不太通顺)
1.3 检测指标及评估标准
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分数、鼻内镜评估分数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速度情况。实验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进行主观评估,分数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采取Lund评估法对实验组患者鼻腔息肉、结痂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分数、鼻内镜评估分数情况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分数、鼻内镜评估分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速率情况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鼻纤毛传输速度分别为(6.87±0.31)mm/分、(6.98±0.30)mm/分,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速度差异无显著性(t=1.768,P>0.05),
3 结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鼻窦病变之一,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由于真菌作为抗原进入鼻窦导致局部粘膜产生变态反应性[3]。有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由于其释放的细胞炎症因子导致鼻窦粘膜水肿、增殖,进而使得鼻窦纤毛活动能力降低,引发鼻窦通气功能出现障碍,在这种缺氧环境中,真菌得到繁殖的有利土壤,导致病情不断加重[4-5]。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关键在于彻底清除变应原,保持鼻腔通道畅通,从而有效抑制鼻窦真菌导致变态反应的发生[6]。目前针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多选择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抗感染的综合方法。彻底清除鼻腔内真菌等变应原是确保鼻窦炎痊愈、鼻腔通畅的基础,有研究显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手术结合鼻窦冲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7]。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6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评估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应用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分数、鼻内镜评估分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真菌繁殖最佳PH环境在4~6之间,本研究采取弱碱性碳酸氢钠作为鼻窦冲洗液,使得患者鼻腔长期处于碱性环境,对于破坏真菌繁殖十分有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手术及鼻窦冲洗等治疗措施后,后期采取抗感染治疗也非常重要,同时予以适当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用药,对于缓解全身特应性状态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表明,鼻内镜下手术联合鼻窦冲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有效改善鼻纤毛传输速度,对于疾病恢复、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方案应用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月光.两性霉素B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1404-1406.
[2]魏玮琦.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6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15-917.
[3]王东,戚思国,骆文龙,等.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6):3109-3111.
[4]张永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74-976.
[5]彭子军,罗建海,於桃.28例变应性鼻窦炎临床病理分析[J].右江医学,2010,38(3):337-338.
[6] Landsberg R,Segev Y,Derowe A,et al.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fungal rhinodinusiti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a comparative study[ J] .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6:252 - 257.
[7]邵军.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34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3):73-74.
论文作者:魏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真菌论文; 鼻窦炎论文; 鼻窦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纤毛论文; 术后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