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主任护师 221400
【摘要】目的:探讨阶梯式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90例PICC置管患者,均知情同意。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则给予阶梯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及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4,P=0.000);实验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且无一例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阶梯式护理干预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导管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ICC置管;阶梯式护理干预;自我护理;并发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常用输液支持手段,可避免反复穿刺,能减轻患者不适[1]。但多数患者缺乏对导管维护等知识的正确认识,自护能力低,可能导致出现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故需加强护理干预。但既往常规护理具有随意性、经验性较大弊端,忽视患者个体差异,应用受限。本次研究在45例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阶梯式护理干预,获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90例PICC置管患者。纳入标准:①首次行PICC置管;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楚;④知情同意;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伴其他禁忌证,如穿刺部位感染、静脉血管血栓形成史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2-75(46.65±2.48)岁;19例乳腺癌,13例肺癌,5例胃癌,5例胰腺炎,3例结肠癌。实验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4-73(46.18±2.35)岁;18例乳腺癌,14例肺癌,5例胃癌,4例胰腺炎,4例结肠癌。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口头或发放纸质材料宣教、告知导管日常维护措施及注意事项、并发症表现等。实验组则给予阶梯式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 第一阶梯
即置管前,包括①改良健康教育形式:除口头或纸质材料宣教外,还重视丰富教育形式,如多媒体(将导管知识制作成文字、图片,经多媒体宣教)、视频(由专业医护人员示范置管过程、维护措施等,经剪辑制成视频)等。②心理:强化护患交流,采用鼓励、安抚性语言,引导患者建立合理认知态度,消除顾虑;邀请已成功穿刺置管患者现身说法,发挥正性影响作用,减轻患者心理应激;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等。
1.2.2 第二阶梯
即置管时,包括:①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合并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置管新技术,上臂置管,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导管长度、管径;②导管以肝素盐水预冲,穿刺时手臂与身体保持900;③观察患者面色、情绪等;采用各种转移注意力、放松技巧,如视觉分散(看小说、看电视等)、触觉分散(抚摸患者不适部位、握手等)、听觉分散(听故事、听音乐等)。
1.2.3 第三阶梯
即置管24h内,包括:①置入24h内更换1次无菌敷贴,规范敷贴更换流程,即洗手、用物准备;旧敷贴移除,再次洗手;对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进行观察;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待消毒剂自然风干;再次洗手,佩戴无菌手套;确保外露导管摆放位置恰当,无菌原则下更换敷贴;标注敷贴更换日期,操作者签字;②叮嘱患者避免擅自撕开贴膜,置管肢体可适当活动。
1.2.4 第四阶梯
即置管24h后,包括①观察穿刺点皮肤,维持置管周围皮肤干燥清洁;②置管后1周内避免肢体大幅运动,避免肘关节过度屈伸、上臂负重;③导管脱出后避免自行送回血管,防止细菌经皮肤与血管见开放隧道侵入,造成细菌感染;④穿宽松棉质衣物;沐浴时尽量选择淋浴,保护置管部位皮肤;⑤睡眠时防止压迫穿刺血管,注意保护导管免受锐器损伤;⑥出院时申请PICC置管微信公众号,指导患者、家属关注,出院后定时推送PICC置管维护方法、注意事项等,便于患者、家属随时查阅;每日上午10::0-11:00、下午15:00-16:00在线接受患者咨询。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3]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4个维度43个条目。各条目自“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以0-4分表示,总分0-172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好。②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导管并发症,如导管堵塞、静脉炎等。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χ2、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后,实验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导管并发症
实验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无一例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见表2.
3 讨论
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适应症广等特点,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一些患者缺乏对导管留置及维护等知识的正确认识,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影响置管效果,且可能引发导管相关并发症[4]。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导管留置、维护知识,改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但常规护理较难达到该护理目标。
阶梯式护理干预是一种逐层递进护理模式,按照患者不同阶段康复特点及接受程度提供护理服务,可促进康复。本次研究在实验组中应用阶梯式护理干预,将护理过程分为四层阶梯,不同阶梯护理方案存在差异。其中,第一阶梯着重改良教育形式,能克服常规护理教育形式单一弊端,从而帮助患者更好认识置管、维护等知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还强化护患沟通,积极安抚患者情绪,由已成功置管患者发挥正性影响,指导放松训练等,以减轻心理应激,可改善配合度。第二阶梯重视提升置管操作有效性、安全性,以确保置管顺利进行,减轻患者身心不适。第三阶梯旨在帮助患者适应置管后相应改变,还要求密切观察置管处皮肤,加强导管相关并发症早期观察和预防。第四阶段除密切观察置管皮肤等操作外,还将护理延伸到出院后,如创建微信平台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等,可满足出院后患者对PICC置管知识的需求,改善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SCA评分更高,说明阶梯式护理可改善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此外,实验组仅出现1例导管堵塞,而对照组出现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落,2例感染,1例静脉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说明阶梯式护理在预防PICC置管患者导管并发症上也具有较大优势。
综上所述,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阶梯式护理干预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导管并发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婷,何虹,胡丰阳,等. PICC置管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对其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3):1796.
[2]贾兰玲.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7, 25(3):191-194.
[3]刘延锦,余溯源,郭丽娜,等. 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用于成年人群中的信效度研究[J]. 重庆医学, 2018, 47(33):68-71.
[4]李利,周洪博.自我管理与PDCA相结合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100-103.
论文作者:庄广侠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自我论文; 能力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