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1921.7——1934.10)——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一(之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纲领论文,革命战争论文,苏维埃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4.政教分离原则及宗教政策。 这一时期很多文件中都提出不分宗教信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主张,提出了政教分离、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等政策。1930年提出对内蒙的“民族政纲草案”包括“政教完全分立,信教自由”的政策。(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 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 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 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 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 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 123 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 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 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 170 —171页;210—211页;)1931 年中共中央提出“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真正信教自由的实际和反宗教宣传自由”。(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 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 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 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 232页;221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比较详细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真正的信教自由为目的,绝对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一切宗教不能得到苏维埃国家的任何保护和供给费用,一切苏维埃公民有反宗教宣传之自由,帝国主义的教会只有服从苏维埃法律才能许其存在。”(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 91 、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 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 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特点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和民族纲领、政策的创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前一时期已出现的政策在这一时期有所发展进步,并重新提出了一些以前没有涉及的民族纲领政策内容。这一时期民族纲领、政策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
1.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涉及的地域范围扩大,内容增加。随着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的地域范围的扩大,接触的少数民族增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涉及的地域范围也有所扩大。这一时期中共中央文件中有很多是指示地方党组织的民族工作的,涉及内蒙古、东北(满州)、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区。随着民族工作实践的开展,为民族纲领、政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民族政策在内容上逐渐丰满起来。
2.对民主革命中少数民族问题重大性的认识程度上升。随着中国共产党活动地域的扩大,中国少数民族问题在中国整个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突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很多文件都提到了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问题,把少数民族工作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3.通过了专门的国内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中共六大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都专门通过了关于国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肯定了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对很多政策内涵的阐述更加明确和完整。
4.“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内涵有所发展。对民族自决权的解释中包含了分立权、联合权、自治权等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自决权理论的重要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纲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
5.提出了在统一国家内建立“自治区域”的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出现了“自治区域”、“自治区”、“自治运动”、“自治团体”等词。提出建立民族自治区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要发展。可以看作是后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萌芽,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纲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例证。
6.“民族平等”的内涵有所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提出了各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上一律平等。把民族平等上升到国家根本法的高度加以确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发展和进步。
7.照搬马、恩、列、斯的著述和苏联实践经验的成分仍然不少,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体系。与前一时期相比,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纲领、政策有了较大发展,但开展工作的地区和领域仍然有限。很多政策性提法都是苏联民族政策的演绎和翻版,真正实现突破和发展的地方不多。当然,这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程度和整个工作的开展程度相关的。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理论
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长征之前的时期(1921.7.—1934.10)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是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的最初萌芽时期。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角度,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文献资料中的重要民族理论观点加以回顾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民族理论有三个方面的来源或背景,即:马、恩、列、斯的民族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基础;苏俄民族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有重大影响;中国的现实国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所涉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主要体现在几个关键性的文献之中,即:《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7)——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纲领,指导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民族工作实践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1928.7.9)——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通过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对此后一个时期内党在全国各地开展民族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11.7.,1934.1)——在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史上第一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国内民族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从国家根本法的高度确立了民族平等原则;《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1931.11.)——是对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第一次全面阐发,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民族的实际制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民族政策的全面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的总的状况是照搬马、恩、列、斯的论述和苏联实践的成分很多,没有形成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体系。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民族理论提法,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的最早萌芽。
1.民族定义。“民族”一词是民族理论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中已大量使用“民族”一词,但没有对民族概念作出界定。在20年代末,斯大林的民族定义(1913年提出)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介绍之下已经传入了中国。1929年6 月高尔柏以化名“郭真”在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了《现代民族问题》一书,第一章“民族概念”依照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的有关论述转述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1929年,李达在上海南强书局出版的《民族问题》一书中、邓初民在上海昆伦书店出版的《政治科学大纲》一书中,分别介绍、引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注:郭真:《现代民族问题》第1—3页,上海现代书局,1929;《李达文集》第1卷第564页,人民出版社,1980;邓初民:《政治科学大纲》第8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转引自易明:《斯大林民族定义究竟是何时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民族理论研究通讯》1986年第3期。)李达和邓初民都可以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者。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中斯大林民族定义还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只有李大钊在1923年对民族特征有过间接论述。(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 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 38页; 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 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 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 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页;170页; 136页; 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 232页;221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 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提到过民族间“感情、嗜性、语言、宗教”等不同。这种状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的发展还处在十分薄弱的阶段。
2.民族自决权。中国共产党早期十分强调民族自决权,有如下几个原因:(1)马克思和恩格斯, 尤其是列宁和斯大林都十分强调民族自决权;(2)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十分强调民族自决权;(3)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是依据列宁主义的理论,即认为世界处在帝国主义阶段,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民族自决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口号;(4)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一直延续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剥削和压迫;同时近代中国已经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身受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压迫;因此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民族平等和国家独立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在以上这些原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早期坚持和强调民族自决权原则是无可厚非的。
3.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受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把联邦制看作民主集中制总原则中的一个“例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途径、形式。十月革命后,苏俄采取联邦制原则是与其历史、现实状况密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提出在中国实行联邦制是与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有关。受苏联的影响很大,还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结合起来。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联邦制的提法,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
4.关于民族自治的提法。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中已经提到了民族自治。早在中共二大宣言中已经把“自治”与“自决”并提。(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 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页;170 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特别是在统一国家内建立“自治区域”的提法,可以看作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最早萌芽,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发展之一。
5.民族问题是“党的程度之测量表”。1927年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1927.2.)一书的第七节“民族问题”中指出, “我此地不说这问题之政治上的总意义。只说他亦是党的程度之测量表。”(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 91 、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 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把处理民族问题的成熟程度上升到党的成熟程度之“测量表”的高度,这在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提法。这个理论提法揭示了民族问题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有重要地位,无产阶级只有处理好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表现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
6.两种国际主义和两种民族主义的提法。1923年李大钊在《平民主义》(1923.1.)一文中提出了两种国际主义, “一类是中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运动”,“一类是劳动阶级的国际主义的运动”,“后者比前者有望的多”。(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 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 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 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 、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 页;219页;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 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 页;179、189页;123页;129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 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 171 页;210—211页;)1924年陈独秀在《我们的回答》(1924.9.17 )一文中提出了两种民族主义,“一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主张自求解放,同时却不主张解放隶属自己的民族,这可称做矛盾的民族主义;一是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主张一切民族皆有自决权,……这可称做平等的民族主义”。(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 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 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 169 —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 页;123页;129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 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这两种提法实际上论述了同一个内容,即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和国际主义观念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区别问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很早已经对此问题做了论述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7.资本主义发展中民族问题上的两个趋势。列宁在1913年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民族问题发展规律,1924年斯大林阐述了这两个趋向在帝国主义阶段的表现。(注: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127—128页。)1924 年瞿秋白在《十月革命与弱小民族》(1924.11.7.)一文中也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个趋势做了类似阐述:第一种趋势是“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的而非民族的”,“各民族因之而日益趋于同化各自消灭他的特殊性;这种过程足以造成将来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之物质上的前提”;第二种趋势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使弱小民族的敌忾日益增加,民族精神日益准确,互相联合的必要,愈益显露”,“造成将来社会主义经济之精神上的前提”。(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页;126页;153 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页;123页;129页;170 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显然瞿秋白的论述比之列宁和斯大林的论述又有了自己的发展,即他把两种趋势与社会主义前途联系起来,认为两种趋势分别造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前提。
8.“消灭民族间的仇视与成见,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民族界限的国家”。《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提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国家,是在消灭一切民族间的仇视与成见”。(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 243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 169—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 页;123页;129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 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这实际上是明确提出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与维护国家统一原则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提法。
9.“民族的压迫基于民族的剥削,推翻这个民族剥削制度,民族的自由联合就代替民族的压迫”。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地论述到:“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注:转引自《马恩列斯民族问题著作选》,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充分揭示了民族问题的阶级根源。1934年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专门谈到了民族政策,提出:“民族的压迫基于民族的剥削,推翻了这个民族剥削制度,民族的自由联合就代替民族的压迫。”并指出,“少数民族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实质”是一方面遭受封建皇帝与军阀的剥削和统治,一方面遭受民族内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15页;22页;24页;8页、18页;17页;24页;8、18页;20页;27—28页;16页;31—32页;3页;15页;56页;27页;60页;52页;8、17、18页;38—39页;52页;38页;45—46页;47页;46页;17页;24页;38页;46页;24页;52页;24页;8页;24页;56页;22页;8、18、10页;89页;87页;109页;133页;169页;205页;92、100页;109页;91、100、136、224页;86页;110页;119页;83页;219页;243 页;126页;153页;166、209页;170—171页;88页;110页;133页; 141页;91页;110页;115页;170—171页;123页;166、209页; 169 —170页;220页;243页;103页;141页;234页;171页;179、189 页;123页;129页;170页;136页;83页;88页;123页;166、209页;170页;109页;136页;193页;219页;232页;221页;138页;163、 208页;56页;17页;79页;57页;60页;62页;170—171页;210—211页;)毛泽东的这个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族问题的阶级根源,与共产党宣言的论述有相似之处。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早期十分重视国内少数民族问题,对民族问题做了大量论述,在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方面做了很多创见性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正确的纲领和政策,中国民族理论萌芽生长。但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带有党的发展程度的印迹。
收稿日期:199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