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评价指标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5X(2008)08-0031-04

1 国内有关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国内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解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就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解概括为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1.1 社会制度观

以范并思、蒋永福等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范并思指出:“图书馆要生存,就必须具备其他机构不可比拟或无法取代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1]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图书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调节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公共图书馆制度能够保障社会信息利用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的权利,从而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了社会的公正”[1]。与之相应,蒋永福指出:“图书馆不仅仅是一种机构,而且还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分配,以保障公民知识自由权利的制度。”[2]在他看来,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是现代图书馆制度的最高使命,而其他核心价值均可看作实现这一最高使命所需的手段或要求[2]。

1.2 系统整合观

以詹衍玲等为代表的学者从系统角度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应从图书馆可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和专业人力资源三个方面来衡量”[3],其中,丰富独特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基本保障;快速便捷的各种服务是显现优势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迅速的知识更新、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专业队伍则是保障之保障、基础之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和取得社会认可的前提”[3]。

系统整合观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定位于图书馆系统内各要素的整合,这使得我们不免陷入将资产、基础设施、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因素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等同的误区。与有形资产不同,能力不会发生通常意义上的“损耗”。一般来说,能力越是得以发挥,就愈加精练,也更具价值。从决定性意义来看,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的一项竞争优势资源,它使图书馆具有排他的竞争优势并能为图书馆用户带来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核心竞争力都是竞争优势资源,但并非所有的竞争优势资源都是核心竞争力。系统整合观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不足之处,即在于将图书馆优势资源的整合当作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1.3 知识服务观

以张晓林等为代表的学者从图书馆的功能角度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张晓林认为,应该将“核心竞争力定位于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所处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4]。但王均林、岑少起却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指出:“加强对知识服务这种服务形式的宣传和研究是必要的,但把它作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来认识和实践却‘非常不妥’。如果实施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战略,图书馆将不得不放弃许多传统的工作,使图书馆失去更多的用户,从而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机构。图书馆一旦失去了公益性知识信息服务机构的金字招牌,图书馆将失去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赞助,其结果可能有两个,要么成为赢利性知识服务机构,要么走向灭亡,逐步消失。”[5]

1.4 信息资源集藏和整序观

以徐引篪、郑建明为代表的学者从“信息资源集合论”这一对图书馆本质的解读的角度去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仍是信息资源集藏和整序能力。徐引篪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自诞生以来一直担负着社会文献集藏管理分工职能,这个功能从来没有因为文献载体形态的增加而转变。古代的金石、后来的纸张、现代的光盘,当代大型数据库的磁盘阵列,对于人类社会的管理知识活动而言,都可以视为物理记录载体的嬗变。在这个扩大的新领域中,有管理对象的形态变化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但没有社会文献管理职能的替代者。”[6]此外,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郑建明等所提出的知识组织是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图书馆正是通过知识组织,将“资源”和“服务”紧密联系起来,并在知识服务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观点[7]也属于信息资源集藏和整序观。

除上述4种有影响的经典观点之外,国内理论界在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和理解的过程之中还提出了以下其他观点:认为图书馆技术、服务、组织机构等竞争优势的来源都要靠人来完成,因此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关键的要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是各类专业人才汇集的团队,是团队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是将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用于图书馆工作实践并使图书馆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8]。

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特征

从上述各种观点可知,国内学者对图书馆核心能力这一课题做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和探索无疑会对我国图书馆构建自身的核心能力大有益处。但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和探索是在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没有清晰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将制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作用发挥,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将图书馆的核心能力等同于一般能力,模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1 图书馆的一般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区别

2.1.1 层次上的不同

图书馆的一般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产品,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并得到读者认可的综合能力,如文献资源能力、文献编目能力、咨询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产品营销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较大。如某项信息服务或信息产品不适合环境要求了,那么该项服务或产品的竞争力也就不存在了。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处于图书馆核心地位,是一种深层次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从一般竞争力中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而形成的,而不是诸多一般能力中的一项或多项[9]。从时间序列来看,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而一旦形成将比较稳定,不会随着业务和环境的变化轻易改变。核心竞争力在图书馆的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使图书馆能够在竞争中领先于对手,使对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难以超过。

2.1.2 能力弥补上的差别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和一般能力的区别还在于能力获得或能力缺口弥补上。核心竞争力是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长期的,获得核心能力的空间一般是在组织内部,获得的难度也要大得多。而一般竞争力获得的方式有很多,既可以在组织内部得到,也可以通过从图书馆外部得到来弥补能力缺口。比如,对于图书馆的图书分编能力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获得,这种能力的获得尽管可能以失去能力控制为代价,但从时间上和难度上来看是快速和容易的。可见,图书馆在弥补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缺口和弥补一般竞争力的缺口上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

图1 建立核心能力与一般竞争力的区别

由此可见,图书馆一般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更有质的区别。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缺少一般竞争力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来讲只是微小缺口,而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来讲则是重大或主要缺口。模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一般竞争力会使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罗万象,抓不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必将制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是使一种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竞争力的根本特性,或者说是使图书馆的一项竞争力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应从3方面的测试来辨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①提供进入市场的潜能;②对最终产品中的顾客利益有突出贡献;③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我们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概括为:延展性、价值性和独特性。

对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问题,我国部分研究者认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上述3个特性。与此同时,图书馆界的同行对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本文在综合其他诸多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以下3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整合性[10]。

2.2.1 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指这种能力能够为读者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图书馆在依靠其自身的核心能力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或信息产品时,读者通过接受图书馆的服务或产品能够得到实际的价值实现,这种价值实现并且能为读者所感受到和接受。不能给读者带来实际利益和价值的能力不能称之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读者接受了图书馆的服务和产品后提高了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增强了对图书馆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密切了和图书馆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提升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2.2.2 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相比应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其所特有的,其他图书馆都具备的能力不能称为核心能力;其次,核心竞争力是不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的,很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力不能长期保持独特性,因此也不能称为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只是简单地以独特性构建的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要想长期保持独特性就必须寻求能够保护图书馆已经形成的独特性的方法和途径。

2.2.3 整合性

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性特征是指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资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单项资源、技术、管理能力不能长期存在和发挥有效作用,也就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些独特的要素必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或具有整体互动的功能。这种有机的能力体系在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根据以上3个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特征,可以判断出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过程中投入的资源、技术、管理、人力等要素经整合后形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是否构成了核心竞争力。投入要素、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投入要素、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 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对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予以客观的评价。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依据核心竞争力的3个特征来进行,由此比较出不同图书馆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水平高低。本文把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分为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即价值性指标、独特性指标和整合性指标。

3.1 价值性指标

价值性指标所评价的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对读者看重的价值有显著的贡献,还要考察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助于图书馆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读者的价值在评价中的体现是核心竞争力能否为读者带来价值,该项指标主要通过读者满意度和忠诚度来体现。

图书馆环境适应性可分为经济技术发展环境适应性和信息需求环境适应性。经济技术发展环境适应性指图书馆能否应用核心竞争力跟上经济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环境变化;信息需求环境评价是考察核心竞争力能否满足各种不同环境下的信息需求。

3.2 独特性指标

独特性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图书馆竞争优势,即利用核心竞争力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显性竞争优势指标;另一类是图书馆应用核心能力而具有的潜在竞争优势的发展能力指标。

图书馆的显性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服务项目数量、信息产品种类、服务覆盖范围和读者群特征等几方面指标进行衡量。图书馆的潜在发展能力主要通过服务和产品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文献资源能力和工作人员素质几项指标来评定。

3.3 整合性指标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能够实现读者价值和具有独特性外,还必须具有整合性。整合性评价的是核心竞争力是否与其他竞争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并通过有效的整合共同构建成图书馆的系统化能力,以及形成积极的图书馆文化和知识的聚合能力。

整合性指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整合性评价,包括竞争力的综合性和整合性;二是聚合力的评价,包括图书馆的文化聚合力和知识聚合力。

整合性指标是核心竞争力的3个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会长远地影响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一般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因此,整合性指标越强,说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越明显,反映了图书馆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4 启示

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界定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图书馆在对自身的服务能力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采取多种措施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对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图书馆而言,更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丰富馆藏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提高用户亲和度、进行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培养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等[11]。

[收稿日期:2008-04-25]

标签:;  ;  ;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