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刘,鼐,党志辉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刘,鼐,党志辉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液体治疗和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一年中36例PICC置管的患者,通过对置管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研究,PICC置管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需要很好的维护,本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1】,可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病人外周静脉,对胃肠功能弱或消化不良的病人能有效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PICC 神经外科;临床应用;护理

神经外科病人大多病情危重,病程长,由于手术、创伤、感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营养素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全身营养不良,血管条件差,需长期输注20%甘露醇,5%盐水等高渗药物,必要时还要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这些高渗性药物刺激性强,对血管破坏大,容易造成药物外渗、静脉炎、血管闭锁,使静脉穿刺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使病人和家属的满意率下降,且不能有效的给予治疗,而PICC置管是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2】,它为患者建立了一个长期安全的静脉治疗的通路,避免了甘露醇、高渗盐水等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管壁的破坏,有效的减少了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由护士在病人床旁插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率低,保留时间长,不受躁动影响等优点。现就本院36例PICC置管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一般资料

回顾本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共36例PICC置管患者,均需长期静脉输液,输入高渗药物,肠外营养支持,出现并发症为: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出1例,静脉炎1例,导管感染1例,维持时间最长为8个月,最短时间为2个月。

2.操作方法:

穿刺前先用0.5%有效氯擦拭物体表面,地面清洁消毒,减少陪员,紫外线消毒病房,使插管环境相对无菌,患肢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穿刺,患者取仰卧位,准备穿刺的一肢体与身体成90度,测量穿刺点至锁骨关节,然后向下至第3肋间,预冲导管,消毒,扎止血带,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穿刺,取出穿刺针,插入并推进导管,撤回导管鞘,撤出导丝,抽回血,冲管固定,拍胸片确定导管的位置。

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1感染:与输入液污染,插管处皮肤感染或甚感染部位的病原菌经血行种置于导管有关,因此应注意:

3.1.1消毒:置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消毒范围应直径大于20cm,两侧至臂缘,由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消毒,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共消毒3遍,自然待干,操作者应洗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防止细菌经操作护士的手和病人的皮肤进入血管,引起菌血症。

3.1.2 更换敷料:穿刺完24小时后,用碘伏消毒置管口皮肤,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更换透明贴并注明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局部有异常时,随时消毒和更换敷贴,如为3M敷料应每周更换2次,纱布敷料应每日更换,最好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它除了与外界隔离外,还便于观察穿刺点及导管情况,我科有时用两个留置针透明贴膜代替,更换敷贴时应自下而上撕下敷料贴,防止不慎将导管拔出,更换敷料贴时,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建管有无破损、皮疹等,保持敷贴清洁无渗湿。

3.1.3 每日更换肝素帽和输液管道,严格无菌操作,肝素帽内如有血迹时应随时更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4 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寒颤,如有不明原因发热、寒颤,应遵医嘱经导管抽血及周围静脉抽血,同时送血培养,更换输液管道,若8小时仍不退热者,应在无菌操作下拔管后剪取导管尖端1cm 送培养,所有标本做真菌与与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适宜抗菌药物【3】

3.2 堵管

3.2.1 保持PICC导管滴注通畅,防止回血凝固致导管堵塞,除非必要,一般不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采用正压封管技术,保持管腔通畅。

3.2.2 每次静脉输注前后、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后、输注TPN、脂肪乳、粘滞性液体后均要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禁止用10ml以下注射器冲管。

3.2.3 输液完毕后,用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用脉冲式冲入生理盐水,然后以20ml注射器脉冲式注入125u/ml肝素盐水,边注射边抽出针头,以使整个管道内充满肝素盐水而不至堵管。

3.3 脱管

3.3.1 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约束带约束四肢,给预专人床旁看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3.3.2 病人外出做检查时,一定要妥善固定PICC导管,防止脱管。

3.4、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输入的高渗药物不能得到有效稀释,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而引起的沿血管走行的红、肿、热、痛症状,一旦确诊,更换输液部位,抬高患肢,给予硫酸镁湿热敷,或外涂经皮吸收的抗凝消炎软膏,直到症状消失。

3.5 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留置的导管对血管壁的碰触刺激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抬高患肢,暂停置管处输液,给予局部硫酸镁是热敷。

4.结果

4.1 36例患者中有一例穿刺2次成功,由于患者躁动剧烈,患者家属未能有效按压肢体,致使穿刺失败。另一例患者由于长期静脉输液,营养状况差,使静脉暴露不充盈,而造成穿刺失败。

4.2 有2例在连接液体后不滴,用生理盐水充洗后滴入顺利

4.3 1例患者术后20天在做CT检查过程中不慎将导管拔出。

4.4 有1例患者在术后30天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热痛现象。给予硫酸镁热敷症状缓解。

4.5 一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拔出导管,然后末端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阳性,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

4.6 其余患者都是结束输液时顺利拔管,没有出现感染等不适。

5.讨论

5.1 通过36例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能满足患者输液治疗的需要,是一个理想的输液工具,减少了多次穿刺,对病人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5.2 由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需要长期输液,且躁动患者较多,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法,做好健康教育,争取早期为患者置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患者经济损失。

5.3 置管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更换管道敷料时应注意消毒和无菌。

5.4 尽量使用正压接头,使用脉冲式封管,防止导管堵塞。

6.结论

PICC留置时间长,可输注高渗刺激性药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且操作简单安全,维护容易,尤其适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置管,正确细致的进行导管维护,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PICC置管的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PICC在神经外科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淑萍、邵小萍等,11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误入颈静脉再复位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3

[2]孟春英,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25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6—47

[3]卫锦霞,置PICC患者96例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4

论文作者:刘,鼐,党志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刘,鼐,党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