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经济转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直接投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毋庸置疑,外商投资确实加快了转型经济国家的转轨进程,但一国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最终仍取决于本国经济的活力。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各国纷纷推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竞相采取措施,吸引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虽然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区吸收到的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较为有限,但这有限的外国企业投资却对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尤其是对这一地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直接投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截至到1994年底,外国企业在原苏联、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总存量为215.1亿美元, 外国企业共在该地区投资建设了55000个项目, 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相当于该地区固定资本总投资的3.9%,约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2%。
(一)增长速度
虽然外国企业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对原苏联,特别是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但这些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金额不大。直到1989年,外国企业对这一地区的总投资流量也只有2.77亿美元。1990年,外国企业对这一地区的投资流量为3.67亿美元;1991年猛增了6倍,达到25.67亿美元;1992年、1993年又分别比上年增加了84%和47%,达到47.20 亿美元和62.96亿美元。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1993年以后, 外国企业对这一地区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减缓,每年略有增长,目前大体维持在65—70亿美元左右。
(二)国别分布
外国企业在这一地区直接投资的国别分布极不均匀,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匈牙利、波兰和原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捷克共和国和俄罗斯等四国吸收到的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约占该地区外资总存量的近80%,其中匈牙利占31.6%,波兰占20.5,捷克共和国占16.5%,俄罗斯占10.7%;其它十几个国家吸收到的国外企业直接投资只占该地区外资总存量的20%强一点,其中阿尔巴尼亚、乌克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白俄罗斯所占的份额各不到1%,分别只有0.6%、0.6%、0.3%、0.1%、0.2%和0.1%。导致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很多,其中各国经济的性质与特征、工业化程度、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投资环境与政策的优劣、社会与经济稳定程度、与西欧市场距离的远近等都是影响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分布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分布
从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来看,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50%或50%以上流向了制造业。而且,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中,外国企业对制造业直接投资只集中在少数工业项目上。例如,外国企业对捷克和波兰的制造业投资的一半以上集中在单一汽车工业项目上。服务业吸收的外国企业投资也相当大:爱沙尼亚贸易活动吸收的外国投资占其总额的47%,斯洛伐克和波兰贸易活动吸引的外国投资比重分别占23%和16%;金融服务行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匈牙利保险行业中,外国资本占65%,其保险费收入中,97%来自有外资参与的保险公司。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还涉及到一些基础设施,电讯行业对外资的依赖程度相当大,俄罗斯、匈牙利、乌克兰、保加利亚、白俄罗斯都与西方电讯公司合作,开发自己的电讯行业。
(四)来源结构
这一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自西欧国家企业,日美企业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来自西欧各国的直接投资,在斯洛文尼亚占92%,在匈牙利和爱沙尼亚占78%,在拉脱维亚占45%,在白俄罗斯占35%。欧盟成员国(特别是德国、意大利和英国)是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占有主导地位的投资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统治了对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的投资。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韩国和土耳其的投资者主要在原苏联的中亚地区投资。区内交叉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原苏联的中亚国家,源于其它经济转轨国家的投资在白俄罗斯、立陶宛、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捷克在斯洛伐克的投资占斯洛伐克吸收外资总额的11%。
(五)项目规模
由于国内经济和政策条件的不确定性,许多已登记的外国企业投资项目迟迟不付诸实施,因此登记外商投资项目和营业外商投资项目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营业项目与登记项目的比例,匈牙利最高(80%),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最低(34%和20%)。外国企业对这一地区投资的方式较为灵活多样,有收购兼并,也有绿地投资;有独资,也有合资。1991年10月1日至1993年3月31日,绿地投资占允诺总投资或实际投资的10%弱。外国企业对该地区的直接投资大多带有试验性质,其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很小。一般讲,发达国家外商投资项目中,外方股权投资平均规模约为18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规模为400万美元, 而外国企业在这一地区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只有26万美元。匈牙利利用外资项目中,外商投资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只占4%,罗马尼亚95%的外商投资项目中的外方投资不超过5万美元。
经济效应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势必会对东道国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带来重要的经济效应。从一般意义上看,外国企业在原苏联、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为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就业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某种程度的贡献,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应。
(一)建设资金补充效应
由于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水平较低,而且分布极不均匀,除了少数国家以外,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对该地区东道国带来的资金效应较为有限。1992年,外国企业投资对这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所作的贡献平均只有3%,据估计,当年外国企业投资对社会总产值所作的贡献,在俄罗斯只有0.9%,在乌克兰只有0.3%,只有在爱沙尼亚、匈牙利和波兰的外商投资企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分别占企业销售额的11%、17%和7%。 1993年,外国企业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2%, 其中匈牙利最高,为14.5%;捷克共和国次之,为10.2%。
(二)就业效应
对整个原苏联、东欧地区来讲,外国投资带来的就业效应并不大,平均只有0.5%,但爱沙尼亚、匈牙利和波兰例外,分别达到了3.0%、4.5%和2.3%。一般来讲,除了绿地投资以外,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常常被私营化国有企业现代化导致的就业减少效应所抵消。例如,1991年,Electrolux 公司收购匈牙利Lehel 公司以后, 对Lehel公司进行了改组,裁员1600名,占职工总数的34%。 裁员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一旦效率提高,生产恢复,外商投资企业亦会增聘新的雇员。例如,通用电器公司收购了匈牙利Tung Sram公司以后, 裁员8500多名,几乎占总雇员的50%;1993年,该公司从亏损中摆脱出来,并始盈利,1994年重新扩聘1000多名员工。大宇在罗马尼亚的汽车合资经营企业——Olicit计划在1998年将员工从现在的3900人增加到6200人。
(三)对经济恢复的影响
虽然外国企业在原苏联、东欧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效应和就业效应不大,但要害工业部门中的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为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外国(菲亚特和通用汽车)在波兰汽车工业中的投资扩大了国内汽车生产,从而促进了波兰的经济恢复;据报道,1989—1992年间,匈牙利19家工程产品集团(家用冰箱和荧光灯管)中,只有两家的产量增加了,而这两家生产厂商的主要国内产权所有者均被跨国公司(Electrolux和GE)收购了;同样,酿酒是匈牙利业绩最好的工业部门,其7家酿酒厂中,有5家为外国公司所拥有。根据对匈牙利200家大企业的调查, 其中91 家有外资参股企业1992 —1993年的销售额增加了47%,而其它国内企业的增长率只有3.5%; 1993年捷克共和国250家大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增长了20%, 而国内企业只增长了10.7%;1992—1993年,捷克共和国有关企业的毛利(按现值计算)增长了290%,而外商投资企业则增长了472%。
(四)出口扩大效应
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在将原苏联、东欧地区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扩大这一地区出口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自己的区域核心战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有助于在原苏联、东欧和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间建立起新的贸易联系。例如,福特在匈牙利的分支机构目前已成为其在欧洲生产与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系统,生产电器元件向其它国家出口;大众在捷克的子公司——斯柯达推行了以西欧市场为目标的出口导向战略;日本在匈牙利的子公司——Daikan也采取了同样的战略;Asea Brown Boveri 在波兰的子公司现在根据全球一体化的需求向世界各地提供发动机。在一些国家中,外商投资企业所进行的对外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从出口看,波兰最高,占全国出口的10%,乌克兰(7%)、俄罗斯(5%)、白俄罗斯(3%)次之; 从进口看,乌克兰占15%,白俄罗斯占7%,俄罗斯占5%。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调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技术转让效应
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还为这一地区带来了技术转让效应和技能提高效应。向国外子公司和供应商转让现代化技术是跨国公司的又一重要贡献。福特和铃木在匈牙利、大众/ 斯柯达在捷克和雷诺在斯洛文尼亚都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大众对斯柯达进行了投资,不仅转让了一般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引进了更标准化的生产和豪华型轿车项目,还提供了新车型系列的图纸和设计;雷诺欧洲主要元件供应商与斯洛文尼亚当地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技术转让合同,帮助它们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西欧的标准。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特许转让技术,原苏联东欧地区出现的特许做法越来越多,饭店和餐饮业尤甚。特许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质量控制和向当地受让人提供改进质量帮助。人力资源开发和对当地劳工进行培训是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在这一地区作出的共同贡献,以帮助当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接受西方质量标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菲亚特在波兰特别设计了一所学校,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花旗银行每年在波兰花费的培训费用高达40万美元。
对经济转轨的影响
如果说由于规模较小,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对原苏联、东欧国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相对有限的话,但外国企业投资对该地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一)促进市场经济法规制度的建立
市场经济必须在完整的法律体系框架下运行,因此,法规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建设必要前提。在这方面,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来说,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或者根本没有,或者即使有一些,但已过时或不充分。前苏联的一些共和国尤为如此。跨国公司习惯于或更愿意在有利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框架下营运,要吸引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就必须引进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一整套法规体系。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的需要加速了这一地区国家法规制度建立的过程,推动了公司法、破产法、税收法、会计法和收入回汇法等最新法律的制订。
在原苏联、东欧国家一系列市场导向型立法中,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法常常是迈出的第一步,而且通常是其它相关法律的核心。波罗的海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国与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和外国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立法构成了向市场导向型法制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比如,罗马尼亚首先推出的市场导向型立法是1990年3月14 日的“罗马尼亚吸引外国资本投资条例”,紧接着它又推出了经营组织法、利润税收法、不公正竞争法和国家企业改组法。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和乌克兰的法制建设进展较慢,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立法一直是外国企业经营和投资的法律基础。与此相反,捷克、匈牙利和波兰推出了处理垄断、破产、证券、股票、交易等问题,既适用于国内企业,也适用于外国企业的单独商业立法。
(二)引进竞争机制
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机制。在长期计划经济的主导下,竞争被排斥在经济运行体系之外,国家统一分配资源,调拨物资,经济没有活力,企业没有积极性。打破国内垄断,增加竞争因素是提高效率,促进自由定价的必要途径。由于中欧、东欧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和垄断色彩太强,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在这方面的潜在作用是巨大的。
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忽略的服务行业中,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带来的价格降低、产品质量改进和生产效率提高的竞争效应最为明显。比如,广告行业中,Young & Rubicom,McCann—Erickson 和其它大型西方广告公司率先为这一地区带来了竞争,现在由于其它外国广告公司的介入和国内广告公司的新建,这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竞争迫使广告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索取更低的价格。准许外国公司进入给捷克保险公司带来了竞争,早先的垄断者——Ceska Pojistovna失去了20%的市场份额。竞争打破了垄断,竞争提高了效率,竞争为消费者带来了好处。
(三)为产权结构调整注入资金
产权结构调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在产权结构调整,多层次所有制结构建立过程中,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可以为收购国有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源。由于储蓄率低,通货膨胀和金融、资金市场的不健全,这一地区的资金缺口很大,外国企业投资可以填补原苏联、东欧特别尖锐的储蓄、投资缺口。由于各国法律环境和私营化方式的不同,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私营化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也不一样。1988—1992年间,流向这一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平均有67%与私营化有关。
一般来讲,小型的私营化项目(商店或餐馆),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发挥的作用较小,因为在这些项目中,许多国家都强调本国所有和更倾向于企业员工参与。那些积极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自己大中型企业私营化计划的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财源(匈牙利和波兰)。从1988年到1992年,波兰从外国投资者参与私营化中获得的收入为4.9 亿美元,约占外国企业在波兰总投资的45%;同期,匈牙利从私营化中获得的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为23亿美元,约占外国企业对匈牙利总投资的78%;虽然原捷克斯洛伐克在其私营化过程中为本国居民提供了优惠条件,但1988年至1992年间,其大中型企业私营化吸收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9亿美元,占此期间吸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87%。
电讯等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的基础设施行业是外国投资者参与最多的领域。爱沙尼亚、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的基本电讯及其相关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投资。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和俄罗斯等国也向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开放了长途电话、增容服务和流动电话等业务。
(四)推动特殊服务行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金融中介、管理咨询等特种服务行业的辅佐。随着经济的开放和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流入,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对生产投入的需求,特别是对银行、会计和其它中介服务的需求在当地市场出现,由此带来了提供这些中介服务的外国企业投资和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示范效应,鼓励了当地企业家竞争精神。例如,跨国公司对广告服务的需求导致了波兰国内广告机构的成立,促进了当地广告公司与西方广告子公司的竞争。在汽车行业中,国内汽车制造厂家的竞争前所未有地导致了汽车特许经销网络的形成,同时,提高质量的要求促使汽车行业进行改组或私营化。
管理咨询、广告、房地产服务、保险经纪、再保险服务、金融中介和信用卡服务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原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或不知道的特殊服务行业发展起来了,进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为原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原苏联、东欧国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及国际资本固有的特性,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也对这一地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产生了某些消极效应,如对某些行业的经营垄断,外资参与私营化导致的失业和资产流失等。从根本上看,一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培育,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于自己的努力,取决于本国经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