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外贸企业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对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并指出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向集约化、集团化、国际化、实业化发展,有利于摆脱当前的困境,扭亏为盈。同时,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向资本经营转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一、定义的界定和理解
何谓资本经营?资本经营就是把企业拥有一切有形、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途径进行有效营运,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殖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它不同于过去企业财务管理中及金融部门所讲的“资本经营”。它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加入企业活动的每一种资源、每一种生产要素看成资本,都是要求增殖的价值。企业实际上就是有关资本要素的一个组织结构,企业运作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资本的增殖,企业一切经营管理都服从资本增殖的要求。
和商品经营比较,资本经营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经营的对象不同。资本经营所经营的是资本,包括商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的资本,使之增殖。经营重点是加速资本的流动周转,尽量缩短物质流在企业各环节的流动时间。最关注的是投资的使用效益和资金的循环增殖。投资回报率是考核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最主要指标;二是经营的思维与方式不同。资本经营通过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部门、行业和产品上,获得增殖契机而不断增殖。这是一种开放式经营,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精干主业,分流辅业,实行大配套、大协作。最忌讳资产闲置和三项资金增加;三是经营风险度不同。在资本经营中,往往把资本多元化,靠多个产业或多元化经营支撑企业,减少或分散经营风险。而在商品经营中,往往依靠单一的产品经营,注重产品的开发和换代;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同。在资本经营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中心地位,是各项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功能上,它是一种经营型主动式管理功能,所起的是主角作用;五是企业管理体制上,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是资本经营层的出现,即一个以资本经营为中心任务的管理层。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管理部门,而是位于传统的经营管理层之上的最高决策部门,其代表机构是集团公司模式下总公司的决策机构,或者股份公司体制下的董事会。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理解,企业的资本经营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管理学理论认为,全面的企业管理的概念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管理。它是一个企业正常地生产经营,都必须具有的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严格的质量和数量管理,配套的人、财、物管理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等。它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任何企业都概莫能外。第二个层次,是经营管理。如果说基础管理是侧重内部建设的话,那么,经营管理则主要解决好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具备捕捉、收集、分析和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必须具备及时根据市场信息形成自己行动决策并加以实施的能力,必须具备把自己的行为结果顺利地交付市场检验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管理都属于这一层次。企业家主要是一个商品经营者。第三个层次,是发展管理,其实质就是资本经营。任何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要生存,更要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所谓自我发展就是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保值和增殖。所以,资本经营是比商品经营更高一个层次的管理,是一种“立体经营”。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总是善于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资本的各种形态。在资本的五种形态中,商品形态的经营(即商品经营)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其它的四种形态,即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的经营,是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重要手段。
二、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个时代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总是与该时代所实际营造的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的。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经营思想和方法的变革。国有外贸企业实现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转轨而对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一)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在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外贸企业实行的是统负盈亏。国有外贸企业在政府的干预和行政保护下,实行不计盈亏的经营。它以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进出口计划为目标,长期实行由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财务体制,权责利不统一,“吃大锅饭”,既不能自主经营,又不要自负盈亏。国有外贸企业的盈利或亏损主要由政策因素决定。企业管理的重心就是执行国家计划任务,侧重企业内部的基础性管理,是一种封闭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去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从1988年开始,外贸体制进行改革,先是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实行承包制。1991年到1993年发展为自负盈亏的承包制。这些改革使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走上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不少企业注意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外贸企业,特别是国有外贸企业仍然是在国家给予较多的政策保护下经营的,外贸企业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仍未摆到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位置。“以包代管”现象严重,认为“一包就灵”。对企业管理不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构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新的历史阶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财政、金融、投资、外贸和国有资产管理五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建立,国家对外贸的调控实现了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型向以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型的转变。目前,国家对出口贸易的政策保护有的已经淡化,有的已经消失,出口补贴早已取消,信贷、许可证配额优惠基本没有了,商品经营基本放开,出口退税率大幅度降低,而且汇率并轨的激励机制随着出口换汇成本提高和人民币升值而完全消失了。今后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将建立在比较完整意义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汇率、利率的市场化,使得外贸企业运行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稳定性增加,经营风险加大。国有外贸企业依靠国家政策的保护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景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另一方面看,国有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将更为加剧。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竞争机制进一步发展,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使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更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赋予了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集团外贸自营权,这些企业有强劲的实力,在产销结合以及对市场的灵活反应上,比外贸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不少三资企业产品、技术、管理比较先进,再加上利用外资有优惠条件,又有灵活的机制,快捷的市场信息和畅通的海外渠道等有利条件,近年来已异军突起。所以,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增加了国有外贸企业的竞争对手,引起货源渠道甚至客户关系发生变化;在国际市场上,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严峻,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国有外贸企业的传统市场正面临挑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发展中国家原料和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我们不少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世界经济国际资金流动和技术贸易地位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商品价格竞争为主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非价格因素竞争增长。为此,国际上一些大的企业集团无不将贸易与实业相结合,以金融为后盾,来推动贸易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外贸企业显得势单力薄,综合竞争实力较弱,因此,外贸企业要在管理上更上一个层次,迎接挑战。综上所述,1994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建立,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外贸企业的客观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商品经营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要求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市场经济呼唤着国有外贸企业走上资本经营的道路。
(二)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 当前,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就是要改革传统的国有外贸企业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以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在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将其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资本经营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它表现在:1.产权明晰,使外贸企业产生了开展资本经营的内在冲动。外贸企业在股份制改革,组建股份公司过程中,实现了由原始资产到股份产权进而到股权社会化的转化,实现了产业与法人产权进而与金融业的融合,从而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完成了“产权革命”。因此,拓展资本增殖的种种途径和方法,开展资本经营,提高投资回报率,就成为现代公司内在机制的重要功能和目标追求;2.权责明确使经营者放开了驾驭资本经营的施展潜能。由于出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而是交由法人经营资本,它所享有的是投资收益权。因此,法人资本的管理、运营、指挥、监督、调节的职能是由经营者来执行的,经营者的责任在于使资本保值和增殖。这种权责分工,促使经营者能够冲破各种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放手经营法人资本,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经营效果;3.管理科学为现代外贸企业的资本经营形成了高效的操作条件。企业决胜在市场,然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又是通过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形成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严格的管理规范,就形成了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基础和条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管理的内涵和实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不仅是企业资本运营高效操作的条件,而且资本经营本身就是现代外贸企业管理创新的主题;4.政企分开为现代外贸企业创造了实行资本经营的外部环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企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政府作为投资者,与其他投资者一样丧失了直接参与经营法人财产的权利,使政企分开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外贸企业实行资本经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事务的行政管理者,通过营造市场环境和对市场进行监管,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为企业实行资本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种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的配合,使得各种现代公司,包括外贸公司的资本经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三)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有利于其向集约化、集团化、国际化、实业化发展 国有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约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是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向。1993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发展综合贸易公司,即外贸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这种发展。通过资本联合、重组,实行集约化经营,壮大外贸公司本部实力;通过资本的流动、组合、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单一产业、单一产品为多产业、多产品,实现工贸结合实业化经营;通过资本的控股、兼并,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形成子公司群体,发挥资本的社会控制效应,组建以国有外贸企业为龙头的外贸企业集团,构造“联合舰队”,形成资本规模优势;通过引进外资和向国外投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实行国际化经营,形成资本国际化的优势。
(四)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有利于其摆脱当前的困境、扭亏为盈 近年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虽然出口增长,但经济效益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亏损。1994年度,全国国有外贸企业累计亏损挂帐达155亿元人民币。1995年,全国国有外贸企业亏损面仍然较大,中央企业的盈利比1994年有较大下降,地方企业只有几个省份能做到盈亏相抵略有盈利。广东省甚至出现了改革开放16年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的现象。外贸企业经营宏观环境恶化是外贸企业致亏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外贸企业管理水平低,与变化了的宏观环境不相适应。外经贸部部长吴仪指出:“我国的外贸企业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调整期。这一调整过程是深刻而痛苦的。外贸企业要走出困境,关键是要在加强经营管理上下功夫,管理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外贸企业管理,就应该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资本经营就是适应当前企业和市场两方面的客观要求以及国有外贸企业扭亏增效的实际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思想。它的提出,对国有外贸企业摆脱困境,扭亏为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向资本经营转变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经营思想,树立新的经营观念 经营思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的经营思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发展。国有外贸企业要实施资本经营,必须改变在商品经营下形成的经营思想,树立新的经营观念。一要改变重经营轻财务的观念,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观念;二要改变重核算轻理财的观念,真正重视财务部门的管理功能;三要改变重“商品流”轻“资金流”的观念,以投资回报率和资本流动加速率为前提去组织经营。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有外贸企业产权关系,做到产权责任清晰、所有者权益清晰,防止资产流失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国有外贸企业产权,是其资本经营的基础。然而,目前有不少国有外贸企业的资产产权关系仍不清晰。产权不清,导致政企不分,政企不分破坏了企业应有的自主权利,压抑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企业缺乏生命力,缺乏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向资本经营转变的。
我国绝大多数国有外贸企业是一元化的国有制产权制度。各级外贸行政管理机构是国有外贸企业的当然所有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改革这一传统的一元化国有制产权制度,明确界定产权,为资本经营打好基础。当前应做好下列工作:第一,对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正确评估国有资产,这是理顺外贸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第二,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即要承认国有外贸企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凡国家授予外贸企业经营的财产,应视为相对独立的企业财产,有关管理部门不得随意收回和平调,企业应对其有充分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对所经营的资产的完整性负完全责任,承担风险、破产、清偿责任。它是外贸企业自主经营的动力,也是资产经营的经济基础;第三,应根据国有外贸企业的特点,将其一元化的产权主体,转变为多元化产权主体,使政企彻底分开,使外贸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三)建立与资本经营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 国有外贸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改革。新的管理制度应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资本经营的要求。当前,应重点抓好:一是建立健全国有外贸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要求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者对国家以各项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即国有资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在核定企业法人财产和净资产占有量的基础上,由各级外贸管理部门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并与其个人收入挂钩。资产经营责任制必将增加企业的压力、动力和活力,促进各外贸企业从商品经营层次提高到资产经营的层次。二是建立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的指标体系。应改变商品经营下的一些考核指标,对外贸企业资本经营,通过资本金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进行考核。三是高度重视国有外贸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国有外贸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经营,拥有信誉、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展资产经营,必须管好用好这些无形资产。
(四)培养和造就职业外贸企业家 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经营,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外贸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实质是指改变外贸企业家的任职方式,将国有外贸企业的经理从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变上级委任制为公司董事会选聘。资本经营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作为资本经营者,全权指挥和经营法人资本,企业的兴衰成败和股东投资受益或亏损系于一身,责任重大。另外,资本经营离不开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属于高风险经营领域,如果没有超人的经营艺术和管理经验,不仅不能取得收益,而且还会有被人收购、兼并的危险,甚至导致公司破产。外贸企业资本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家,他们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目光,高超的谋略,过人的才能,应该是一个职业资本经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