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不可或缺论文_朱丽君

美术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不可或缺论文_朱丽君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三小学 737100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在京公布。框架指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落实这一点呢?一方面,它需要教师充分地转变执教理念;另一方面,还需要打造教学的双轨制——既有技法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又有情感、心灵和品行的多重滋养。所谓“课堂是块田,种什么,长什么”,你的“枝枝叶叶花花果果”是否茂盛,源自于美术教学环境的“这块田”,也源自于美术教师是否有一颗卓越的心,一颗高度敏感、警觉和细腻的心。

一、人文生态:一种更为宽广的视域

“所有的课堂变革,都只有一个基点,那就是为儿童打下学习与精神的底子,为儿童更好的发展奠基。”的确,好的美术活动或美术作品应该能够更贴近一个个活泼灿烂的灵魂,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品性纯化,更加注重技能技法与精神滋养的深情握手。正所谓:“多一些人文滋养,由‘物’转向人;多一些品性纯化,由‘技术’转向精神;多一些精神滋养,由单轨道转向双轨道。”如果教师时时用高度的警觉去创造新颖的课堂,包括自由、灵动、个性的美术课堂,孩子们的创意绘画就有可能豁然涌现在我们的课堂和人生中。当孩子们意识到未来的美不仅仅在技术的进步方面,也体现在精神的提高方面,孩子们该欣慰了,教师该欣慰了,家长也该欣慰了。因为这样的想象或美术活动同时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二、铸师行动:一种更为明确的界定

美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一种个性的唤醒、张扬和解放。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多一份坚守,要处理好“远”和“近”、“细”和“略”的关系,以此重建美术课堂的人文生态。所谓“近”,即“零距离”接触学生,从细微处看清美术教学或学生成长中的生机。所谓“远”,就是引领学生暂时离开教室,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听虫鸣鸟语,看云起云落,和山川河流“遥遥对话”。所谓“细”是指要循着画面的表层,深入到美术作品的“通幽曲径”之处——那里才是美术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所在,才会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粗略”一点,不能讲透讲完,充分放权给学生,包括素材选择权、动手操作权、绘画修改权等等,以此在理念和方式的源头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以生为本:一种让学生窃喜的方式

好的美术课堂设计不仅仅要备教法,而且要备学法、备学生,注重孩子们的独特体验、个体感悟和多元解读,以此进行个性绘画、创意绘画和多元绘画。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注重多种素材的糅合,注重学习资源的横向和纵向收集,注重小而灵巧的课件的运用。比如,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营造氛围,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让孩子们植根于自由、丰富、灵动多变的想象之中;还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元趣味教学法……都可大胆一试,构建一个以生为本的拓展课堂、创意课堂和人文课堂。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多样化、立体化、情境化、情感化的教学方法,那么美术课堂一定是坚实的、多彩的、摇曳生姿的,其效果是多层次的、立体的,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创意创新:一种更为宽广的走向

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如何造型、如何勾勒线条、如何搭配色彩等等,无不需要创意。所谓的“自由、个性和创意”,是新课改以来最为显赫的词语之一,是很多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取向。好的美术学习或美术创作,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很明显,回答“像不像”,是指“复制剪贴”得如何;回答“好不好”,则是指“创造”得如何,即所谓的自主、创新和创意。想想,如果教室里坐着一大群一旦离开了科幻故事背景就无从下笔的孩子,哪里还有自由绘画的创意、美和灵动?孩子们的灵性、创意和想象力又怎能不日渐萎缩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重新确立一个更加周全、更加成熟、更具人文生态的美术教学思路。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时,应有意识地以激发孩子们的创意绘画为主,以此培育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少一点被动模仿,而多一些主动创意;拒绝因袭守旧,拒绝闭目塞听,拒绝人云亦云……多一些这样的“拒绝”,必将多一些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多一些有创意的人才,甚至多一些有创意的人生。

五、多元评价:一种更为明确的界定

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是单一的,不是仅仅关注于技能技法,不是为了考试或公开展示、走廊文化甚至是写标语而增添几分荣光,而是真正从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思维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而进行多元评价。教师或成人一定要善于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或美术活动,也许仅仅是几个字,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温馨的相处,却唤醒了孩子们那曾经一度沉睡的心。而随后,这些孩子一定和以前有所不同。比如,对学生的“学”的评价当作“重中之重”。学生是否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是否经历了一番“折腾”和“痛苦”之后豁然开朗呢?还比如,构建“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家长”的多向评价新模式……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挑剔的目光,而张扬积极的、正向的、激励的目光,多多鼓励孩子。“这样才能让快乐、智慧、自信、创造力、审美能力、文化理解力等人文品质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内化与心”,让正能量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俊一 程晓云 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0。

[2]王富阳 对话美术教育的“大道理”与“小细节”[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2,(7),19。

论文作者:朱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美术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不可或缺论文_朱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