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成效论文_刘颖

(汉寿县第三人民医院 415900)

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 研究时间: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研究对象: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n=30)和试验组(n=30),常规组给予基础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远高于常规组P<0.05;且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生命体征,缩短了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成效

心力衰竭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属于一类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较快的心脏功能障碍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张及收缩功能不断受损,导致心排血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循环,使肺内毛细血管嵌压快速上升的一类心脏疾病[1]。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及器官本身就在逐渐的衰竭,再加上心力衰竭发病后再次加重了心脏负担,极易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增加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疗难度,若不能短时间内进行治疗,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多给予吸氧、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等进行治疗,但不能够彻底的改善症状。本文主要选取我院的60例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研究对象: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n=30)和试验组(n=30),排除标准:1)所有患有精神、智力以及意识障碍等疾病的患者;2)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孕产妇等。纳入样本标准:1)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感及少尿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伴有休克症状等[3];2)经X线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均存在病理改变。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8:12,年龄段56~82岁,平均年龄(69.2±8.2)岁,平均病程(15.7±0.3)d。试验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7:13,年龄段57~83岁,平均年龄(69.5±7.8)岁,平均病程(16.8±0.4)d。上述资料比较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一致。

1.2治疗方式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端坐位,其中常规组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持续性吸氧,并联合应用强心药、扩血管药及利尿剂等常规基础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辅助运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将200mg的胺碘酮加入20ml的生理盐水中,且15min内静脉滴注完毕,连续治疗1周为一疗程,对比各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4]。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小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在24h内窦性心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患者在24h内窦性心率正在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在24h内心律失常情况无变化,甚至加重了呼吸困难症状,严重者出现死亡。总效率=显效+好转。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并进行统计。

1.4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结果

2.1临床效果分析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6.66%远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具体详情可见表1.

2.2心电图恢复时间统计

试验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12±0.25)短于常规组(6.48±0.36),经比较显示存在差异,t=29.492,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多起病急骤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发病后主要以心功能的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使心肌不断的累积受损。心力衰竭起病后,通常会出现左室舒张期压力过高,使心排血量出现下降情况,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该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快速进展,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由于各项生理性功能不断衰退,发生心力衰竭后会加重心脏前后负荷,容易并发心律失常等疾病,使心脏结构出现病理性的改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临床上多采用高浓度的持续性吸氧进行基础治疗,来改善患者缺氧情况,并联合应用强心药、扩血管药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改善心律失常症状。胺碘酮属于一类钾通道阻滞剂。胺碘酮可以抑制钾外流通道,并产生APD的延长效应,从而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肌细胞,进一步的延迟钾离子的通道,延长了心肌动作电位,还能够对心肌传导循环起到折返兴奋作用,且对心肌细胞的最大除极率不会产生影响,最后使心律失常症状消失,恢复窦性心律。通过应用该药物治疗,缩短了心电图的恢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生命体征,缩短了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媛媛,王玉静.胺碘酮治疗5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4):688-689.

[2]张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273-274.

[3]娄雪梅.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24):215-216.

[4]姚伟俊.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25(17):108-109.

[5]张天义.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138-139.

论文作者:刘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成效论文_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