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性脑梗患者血清网膜素与脂联素,及与普通糖尿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糖尿病性脑梗的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性脑梗患者152例,无脑梗的糖尿病患者78例,分别检测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并进行差异概率分析及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网膜素-1与脂联素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相关性显著。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和脂联素对诊疗脑梗具有指导意义,两个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机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网膜素;脂联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202-02
2型糖尿病与炎症发生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糖毒性、氧化应激、脂毒性以及内质网应激都可以诱发炎症的发生。脂联素在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凋亡及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网膜素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形式是网膜素-1,另一种形式是网膜素-2,其中外周血中主要以网膜素-1的形式存在。网膜素-1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作用调节内脏与外周脂肪的分布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所以本研究即以检测外周血中的网膜素-1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同时检测另一研究对象-脂联素,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2型糖尿病性脑梗的诊疗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1017年10月到桂林市人民医院就诊或住院的患者152例,平均年龄(63.37±7.58)岁。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症状及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符合以上任一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情况:继发性糖尿病及Ⅰ型糖尿病患者;严重全身性疾病者。选取平均年龄(62.35±6.62)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受试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3~5ml,送检温浴后离心3000rmp10分钟,分离出血清后,收集置-20℃保存待检。标本收集到一定数量后,标本解冻并平衡至室温,再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滴加终止液后,用ThermoMultiskanFC全自动酶标分析仪测定其吸光度值,通过比对标准浓度曲线,可以换算出标本的测定浓度值。实验所用ELISA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测定结果分别计算均值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经过检验,两组检测结果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所以使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并使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两个检测项目分别进行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经过检验,研究组的两个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计算均数不适用,而使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见表。
研究组两项目各152份网膜素-1与脂联素的结果使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r=0.903,P<0.001,两个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2.2 对照组网膜素-1均值为68.9±8.49μg/L,经与研究组的网膜素-1进行U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照组脂联素均值为41.27±7.95μg/L,经与研究组的脂联素进行U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网膜素-1是一种在网膜素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细胞因子,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网膜素-1可以调节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的发生发展过程,网膜素-1可以说是血管性疾病的“保护因子”。在动脉硬化发生的过程中,网膜素-1水平会下降。本研究通可以预测脑梗发生的风险水平。
脂联素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血浆激素蛋白,人脂联素基因编码位于染色体3q27,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易感点[4]。脂联素水平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明显相关性,脂联素因具有明显调节血脂、逆向发展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抗炎等效应而被视为血管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5]。本研究网膜素-1与脂联素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见同作为动脉性疾病的保护性因子,都可作为动脉硬化的睛雨表。本研究组的脂联素水平比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明显要低,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说明。患者血清脂联素的降低,可能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6],这样,动脉粥样斑块的脱落,很容易导致脑动脉发生梗塞。顾婧等[7]认为脑梗死面积大、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者,脂联素水平会越低,抗炎减弱,会促进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网膜素-1与脂联素水平相关性很密切,都与糖尿病性脑梗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糖尿病性脑梗发生的危险的预见性。但两个检测指标的浓度都呈非正态分布,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大一致。扩大研究样本,检测数据的分布情况会更具有说服力。也有观点[8]认为网膜素与脂联素这两个均为胰岛素敏感的脂肪因子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玥明.抗炎因子与2型糖尿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4.
[2]贾瑞超.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网膜素-1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
[3] YangR.Cloningofomentin,anewadipocytokinefromomentalfattissueinhumans[J].Diabetes(Suppl.1).2003,A1(1-OR).
[4] MaryamEsfahani.Adiponectin:anadipokinewithprotectivefeaturesagainstmetabolicsyndrome[J].IranJBasicMedSci,2015,18.
[5]阎娇娟.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9.
[6]邓莉.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7,27.
[7]顾婧等.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4.
[8]张漫漫.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网膜素及脂联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6012704-5).
论文作者:何国才,陈兴财,廖春梅,颜伟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网膜论文; 相关性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清论文; 动脉论文; 水平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