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我国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传统的电网调度模式无法满足电网发展需求。本文首先从智能电网调度概述入手,同时阐述了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最后总结了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探讨,旨在找寻最大的电网调度手段,推动电网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探索;系统分析
随着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电网调度效率与电网调度质量,直接关系着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供电企业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设计,全面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 智能电网调度概述
1.1定义
智能电网表面含义为电网智能化,智能电网需要高度集成化、高效化通信网络的支持,涉及很多先进技术,本身具备很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之间的区别如下表1所示。
表1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之间的区别
类型/项目故障恢复数据信息电源结构可靠性拓扑结构运行管理用户交互
智能电网自愈精准性强集中、分布可靠网状远程监控较多
传统电网人工不完善集中故障率高辐射状人工开展较少
智能电网调度通过借助各类先进技术,能够保障电网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电网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具备很强的扩展性与应用性,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扩展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技术应用范围,才可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调度智能化发展属于必然趋势,只有不断研究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才可保障电网的平稳运行。
1.2要求
智能电网调度针对的是智能电网运行,智能电网平稳运行与发展属于核心点,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要求主要包括:(1)为保障智能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应当强化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手段的应用,完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网络,采取有效手段,强化网络监控与管理,为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2)构建完善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保障电网调度的有序性。通过应用先进技术与手段,不断完善支持系统,提升智能电网调度质量,供电企业运行效率。(3)构建综合数据平台,电力行业发展中,电网调度部门运行需要很多机械设备的支持,各个系统有着不同的功能,系统运行独立,难以实现各项数据的共享。只有建立健全综合数据平台,才可实现数据共享。
2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
2.1 网络结构设计
在开展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设计时,一旦网络交换设备数量大于20,通过运用三层结构模式,构建起来的网络系统,应用效果显著。若采取其他构建形式,会导致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运行出现问题,影响智能电网运行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采取两层结构模式,在数据信息经过交换机时,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在运行阶段会出现各类问题。一般情况下,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内,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规模较大。因此,在电网布置时,需要大量交换机与集控工作站的支持,会产生很多的数据信息。若使用两层结构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无法保障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网络结构只有采取三层结构模式,才可保障硬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切实发挥出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的作用。
2.2 系统协议设计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协议设计,能够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维护网络的稳定运行。通过选路信息协议收敛速度,系统会自动选取最短的路径,不断提升协议的优先性。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软件协议主要包括:1.开放最短路径,选取优先协议。2.选路信息协议。一般情况下,选路信息协议被运用在大型网络中,由于选路信息协议并不会限制跳数,能够支持可变长子掩码,全面提升宽带的使用率,提升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的认证功能。
3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探讨
3.1 硬件系统分析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工作站、服务器、采集设备、网络设备等,服务器会依据功能的差异,按照不同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借助网络渠道收集相应的信息。采集设备主要是收集相应的信息与数据,并在系统室内开展数据信息分析。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内的网络设备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网、服务器网等,不同局域网内应用网络防火墙、隔离装置开展局域网隔离,依据设备的防护需求,合理布置功能。
3.2 软件系统分析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软件配置主要包括:(1)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实在冗余双网分布式结构系统运行,在软件、硬件配置过程中,遵循国家相应标准,满足分布式系统运行要求,确保系统层配置能够全面全体用户。应用系统的建立,能够提供人机界面,为用户提供任务,在开放式网络结构中,分布处理,保障功能分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数据总线配置,由专门的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访问系统组成。实时数据库能够储存实时数据,商用数据库储存非实时数据,并查询与储存历史数据。大量数据储存在历史数据库内,能够保障商用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3)在配置集层总线时,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开展,就各类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元素,第三方软件,应当提供标准的交互机制,遵循“组件化”原则,为语言编程、集层系统提供支持,为后期维护工作开展提供便捷性。(4)配置公共服务层,在配置阶段应当依据用户需求,深入了解与分析,为应用软件提供便捷的管理工具与显示工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电力行业中智能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电网调度会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只有不断提升电网调度效率与质量,强化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才可提升电网调度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信成.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分析[J].通讯世界,2018,10(02):217-218.
[2]李昊旸,井晶.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应用的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6,33(03):174-175.
[3]杜刚,孟勇亮,彭晖,赵家庆,戴则梅,翟明玉.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实践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01):200-205.
[4]滕贤亮,高宗和,朱斌,吴继平,彭栋,徐瑞,张小白.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AGC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01):81-87.
[5]赵家庆,季侃,孙大雁,高宗和,丁宏恩,宋鑫.电网调度省地一体化试点工程关键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36(23):120-125.
论文作者:张宇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安全性论文; 协议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