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概念的工具:原子地图集:“绩效”、“政府绩效”和“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个案研究_原子论文

一种概念界定的工具:原子图谱法——以“绩效”、“政府绩效”、“政府绩效评估”概念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概念论文,政府论文,为例论文,图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03;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11)04-0015-15

一、科学研究中的概念界定

正如艾尔·芭比(2005)所言,科学其实就是寻求问题解的过程中形成的答案,它可以是约定俗成的真实,也可以是经验的真实。但不管何种真实,所有科学研究都需要有展开研究的基本语言载体,它就是一系列的概念(concept)。

从源头上来说,概念是人思维的产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现象具有某种共同属性,于是将这种共性构成一个概念并将其以某个名词来命名,供人们在沟通中使用,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概念(李怀祖,2004)。尽管概念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交流的基础性语言工具,但概念名词的本身并不存在,它不过是通过概括和抽象一类事物的特征而获得的。比如“动物”是一个概念,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却是老虎、狮子、兔子、松鼠、大象这些具体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有“动的生命体”的共性,因此具有行动能力的生物便被冠之以“动物”这一名词。

在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类研究中,概念界定既是研究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研究质量好坏的标志。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概念界定,就不会产生高质量的研究结果。然而,如何才能界定出“好”的概念呢?按照艾尔·芭比(2005)、李怀祖(2004)、Bordens(1991)、Bruce(2002)等人的观点,科学研究中概念的界定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

概念化源于人们的观察,它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心像(image)的一种总结。在概念化开始阶段,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研究中观察到了各种现象和事物,形成各种心像(图1),一旦发现有些心像具有共同属性,人们便会试图将观察到的心像聚类为一组。这一组心像便构成了反映某一概念C的结构化信息,并将该组心像的共同性也就是概念C冠之以一个名词(图2),这非常类似于主成分分析中提出主成分并对其命名的过程。用以表示概念的名词是这个概念的“名字”,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有个名词加以表达,名词可以引起人们对概念的联想(李怀祖,2005)。在概念界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概念化过程中,心像的形成因人而异,千人千面。对于心像,我们只能说某个主体,例如说张三,他的心像1、心像2、心像3、心像4支持他所理解的概念C(图3),而对于另外一个主体李四,他对于概念C必然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的心像1、心像2、心像3、心像4、心像5也必然不会与张三完全相同(图4)。可以说,每个人对于概念C都会有彼此不同的一组心像,科学研究强调可重复的实证性,这就要求对于概念C必须有一组规范的可观测的心像,即规范心像1、规范心像2、规范心像3、规范心像4,并以此反映概念C的特征。概念C本身并不可测,但规范的一组心像1、心像2、心像3、心像4却是可测的,每一组心像就是测度概念C的一组指标。

图1 观察到的各种心像

图2 概念C规范的心像

图3 张三关于概念C的心像

图4 李四关于概念C的心像

在科学研究中,从理论上来说,研究者在概念界定中必须能够抓住规范心像,这样才能界定出科学、周全的概念,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也只是做一个张三、李四或者王五,只能与盲人摸象一样,抓住大象的某些部分,抓住概念的部分心像,而忽略了其他的心像,这就需要我们找寻更加科学、快捷、周全的方式进行概念界定。我们日常中接触到最多、运用最多的概念界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方式,也就是尽量多地占有已经界定的概念,然后总结其特征,也就是总结其所蕴含的必不可少的心像,将其概括为最接近规范心像的概念心像,然后命名概念的方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节省资源,相对也更为科学的方式,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去观察每一个概念的心像,但我们可以总结那些观察过这些心像的前人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一种客观德尔菲法(Objective Delphi Method),它不依赖于问卷,而依赖于各种已有的客观资料、数据、论文等等。尽管这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现实应用中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2010年3月6日至3月12日之间曾经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里以“概念”为检索词进行“全文”范围检索,获得了99 875篇文献。这说明作为代表中国最具学术性质的研究中几乎都涉及了“概念”界定的问题。笔者进而下载并审读了最前面的220篇学位论文,发现所有文献中确实都有“概念界定”部分,而且所有的概念界定也确实都采用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方式。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概念界定都采取了很随意的方式,也就是随便列举A、B、C……对每个概念是如何陈述的,然后在列举之后又自己提出一个与这些概念大同小异,或者完全相同的概念,这使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了一种走过场的行为,也使得概念界定流于形式。

当然,这种流于形式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考察了这220篇学位论文,发现它们在概念界定时都缺乏可靠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家都采取了简单列举的方式。这并非某个作者的偷懒行为,而是大家都缺乏一种可资信赖的、科学的界定方法、工具所致,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概念界定工具,使得科学研究的最基础步骤——概念界定能有“利器”,使得研究从一开始就走上科学轨道。

二、原子图谱法

笔者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借鉴化学理论中原子图谱的方式进行概念界定,是一种较为科学、高效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方式。顾名思义,“原子图谱”法就是利用原子结构图的理论作指导进行概念界定的一种方式。凡是学过基础化学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原子都可以用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来表示,如图5是钠原子和镁原子的原子图谱,它们展示了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将原子图谱思想应用到概念界定中时,我们可以借鉴原子核的思想,首先确定出最核心的心像,然后逐层确定更次一级的心像,而类似于最外层电子一类的心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①利用原子图谱界定概念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图5 钠、镁的原子图谱

1.尽可能广泛地占有已有的各类概念界定资料。尽可能广泛地占有资料,这是客观德尔菲法所必须做到的一点,没有广泛的资料,就很难把握每个概念可能存在的各种心像。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要界定某一个概念,就需要搜罗到所有关于此概念的界定,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资源,但也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占有资料。按照统计学规律,至少要搜索到30个相关概念,只有这样,这些概念才可能趋向于正态分布,其进一步分析也才可能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础。

2.对每一个概念按照语义学、语言学规律进行心像分析、归类,编制心像分析表。也就是将收集到的概念逐一进行分析,分解出每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心像,将所有概念、心像罗列到“心像分析表”。

3.对心像表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出心像的频数、频率、出现率。在“频率统计表”的基础上,计算出心像的频数、频率、出现率,其中“频数”是指某个心像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该心像与所有心像的比率,“出现率”是指每个心像在所有概念中出现的比率。

4.按照频数、频率、出现率绘制概念原子图。按照心像频数、频率、出现率数值的大小,从原子核向外逐渐编排,最终编织成一个原子图谱。

5.解读原子图谱,确定概念。在原子图谱的基础上,忽略那些频数、频率、出现率很低的心像,抓住数值较高的核心心像,并将其组织成通顺的语句,用以表达该概念名词所对应的心像内涵。

三、利用原子图谱界定概念——以“绩效”为例

“绩效”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任何组织都存在绩效问题,它既非新词也非舶来品,可以说它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政府管理历史相伴而生。早在古代的中国,选官、用官制度就已经涉及了政府绩效,只不过更多地关注官员个体的绩效考评,如《后汉书·荀彧传》记载了“原其绩效,足享高官”的说法,《旧唐书·夏侯孜传》记载了“鲸其绩效,擢处钧衡”的说法,等等。与其他领域的情况类似,尽管“绩效”一词发轫于我国古代,但现代意义上的“绩效”、“政府绩效”、“政府绩效评估”则源于国外,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则更是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在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做法,我们界定这些概念还需从回顾国外的各种概念界定做起。

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绩效”是根据英文“Performance”翻译而来,属于“洋货”。它在英文中是一个意义相当宽泛的名词,原意为“履行”、“执行”、“表现”、“行为”、“完成”等,现在也可以引申为“性能”、“成绩”、“成就”、“成果”等。目前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管理实务界都还没有形成对它的一致性定义,不同领域甚至是相同领域的人,似乎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对其进行界定。Armstrong和Baron(1998)曾经指出,“如果不能明确界定绩效,就不能对其进行评价或者管理”。笔者以为,无论是研究企业绩效评价、政府绩效评价还是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首要的步骤都在于对“绩效”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此处我们利用原子图谱法对“绩效”概念进行界定。

(一)搜集尽可能多的“绩效”概念并编制心像表

本研究采取了在中国知网搜集汉语文献,在SPRINGER数据库搜集英文文献的方式,在2010年3月10日搜集到了40条不同的“绩效”概念。在编制心像表的时候,为了尊重提出者,我们分别考察了提出者、概念内容和心像3个方面的内容,最终落脚点在于通过对这些典型概念的心像进行梳理,以大多数学者、组织所共同强调的心像作为绩效概念的合理内核,界定出一个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大多数学者、组织所认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客观式的德尔菲法(Objective Delphi Method),它借助于众人已有材料中的一致性聚焦点来界定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梳理的已有“绩效”概念具体如表1。

(二)“绩效”概念心像分析

根据语义学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语法,每句话都可以分解出其中的关键词、核心词,仅仅利用这些词汇基本上就能够抓住每一句话的精髓,这也是我们小学课本上所学的“缩句”和“扩句”的理论依据。在表1中,“心像”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对每个概念的关键词、核心词进行了抽取。本文考察了可检索到的,且影响较为广泛的40条“绩效”概念,一共获得了154个“心像”词汇。为了进一步界定“绩效”概念,笔者对“聚焦点词汇”的频数、频率、出现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其中,“频数(PS)”是指某个“聚焦点”词汇出现的次数;“频率(PL)”是指该“聚焦点”词汇与所有“聚焦点”词汇的比率,即PL=PS/154*100%;“出现率(CXL)”是指每个“聚焦点”词汇在所有概念中出现的比率,即CXL=PS/40*100%。

表2反映了已有“绩效”概念的基本心像情况,可以简单地将其总结为:

1.“结果”、“行为”、“目标”是“绩效”概念的核心心像。“结果”的频数达到了11,频率达到了7.6%,出现率达到了27.5%,这意味着,在100个描述“绩效”的概念词汇中,就有7.6个是采用了“结果”的心像;在100个“绩效”概念中,就有27.5个以“结果”心像为核心词构建概念,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行为”、“目标”是稍逊于“结果”的心像,它们的频数都超过8;出现率都超过20%,这些数据显示了这些词汇的“核心心像”的身份。

2.“频率”、“效益”、“工作”是“绩效”概念的准核心心像。在这些词汇中,即使频数最低的“效益”和“工作”两个心像其频数也达到了6,出现率达到了15%。相对于社会科学浩瀚的词汇海洋来说,这样的数据和比例是相当高的,它意味着所有已有“绩效”概念中这些心像的重要程度。相对于“结果”、“行为”、“目标”来说,它们是准核心心像。

3.“过程”、“成绩”、“任务”、“完成”、“活动”、“成就”构成了“绩效”概念的重要心像。从本文检索到的这些有较大影响力的“绩效”概念来看,“过程”、“成绩”、“任务”、“完成”、“活动”、“成就”这些心像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它们的频数都超过了4,频率都超过了2.7%,出现率都超过了10%,这意味着每10个“绩效”的概念就至少有1个以这些词汇中的某一个为关键词,说明这些词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们聚焦程度弱于前两类词汇,故此笔者将其命名为“重要心像”。尽管重要,但必要性较之前两类大打折扣。

4.“职能”、“发展”、“时间”、“功能”、“服务”、“表现”、“投入”、“产品”、“执行”……是非重要心像。通过仔细核对、计算、比较,笔者清理出了大量的非关键心像,包括“职能”、“发展”、“时间”、“功能”、“服务”,等等,它们绝大多数频数只有1个,频率都小于2%;出现率都小于10%,相对于前面三类词汇,这些词汇是界定“绩效”概念的“更小角色”,它们很不聚焦,属于非聚焦点词汇,在界定“绩效”概念中,几乎不起作用,属于非重要心像。

(三)绘制“绩效”概念的原子图谱

通过上文的梳理,就可以确定绘制出“绩效”概念的“原子”图谱,图6采用原子图的方式来展示“绩效”概念界定中各种词汇的相对位置。在界定“绩效”概念时,“结果”、“行为”、“目标”是必须用到的“核”;“效率”、“效益”、“工作”是次一级“核”;“过程”、“成绩”、“任务”、“完成”、“活动”、“成就”是围绕“核”的电子,而“职能”、“发展”、“时间”、“功能”、“服务”、“表现”、“投入”、“产品”、“执行”……属于外层电子,作用更小。

图6 界定“绩效”概念的原子图谱

(四)解读原子图谱,界定“绩效”概念

有了建立在前人“绩效”概念基础上的“原子图谱”,根据李怀祖教授在他的名著《管理研究方法论》中所提倡的“种差+属名”的界定方式,就很容易界定出更有包容性、科学性的“绩效”概念了(李怀祖,2000)。本文认为,所谓绩效就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组织或组织中的个人围绕组织目标采取某种行为展开工作所取得的效率、效益、效能、成绩等结果。它是活动与活动结果的统一体,包括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方面,在处理项目的过程中还有项目绩效。无论哪种绩效类型,都存在着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方面。其中,任务绩效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时期内通过直接的工作活动对按照组织目标所赋予的任务所做的贡献;周边绩效则是组织或个人不通过直接的工作活动而是通过构成组织的社会、心理背景的行为促进其作业绩效,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有效性或者在完成任务绩效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正的外部性,出现了“利己利人”的双赢甚至多赢局面。

四、“政府绩效”概念的原子图谱界定

此处采用了与“绩效”概念界定相同的方式来界定“政府绩效”概念。在此过程中,笔者一共搜集到了28个“政府绩效”的概念,这与之前所设想的结果并不太一致。笔者原来设想,有多少“绩效”的概念,应该对应会有相同数量的“政府绩效”概念,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后文所要界定的“政府绩效评估”情况也与此类似。我们将28个概念也按照界定“绩效”的方式做了解析,编制了“已有‘政府绩效’概念表(见附录1:表3)。

在确定“政府绩效”聚焦点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与上文处理“绩效”完全一样的逻辑,最终形成了由“核心”聚焦点、“准核心”聚焦点、“重点”聚焦点和“非核心”聚焦点所组成的“政府绩效”概念界定原子图谱(图7)。与“绩效”概念有所不同,“政府绩效”的聚焦词点很分散,聚焦点词汇多达196个,由此造成了聚焦点词汇的频率相对于“绩效”来说稍低,但由于搜集到的概念较少,这使得出现率比“绩效”大得多,即使个别“非核心聚焦点”词汇的出现率也接近10%。在“政府绩效”原子图谱上,比较出人意料的是,“管理”竟然成为了核心聚焦点,其频数达到了13,频率达到了6.6%,出现率高达46.4%。“社会”、“政府”、“效率”、“成本”、“频率”也都属于核心聚焦点,其出现率都超过28.6%,频率都超过了4.1%。准核心聚焦点词汇有“效果”、“服务”、“政治”、“效益”,它们的频率都超过了3.1%,出现率都超过了21.4%。重要聚焦点词汇有“政绩”、“业绩”、“成就”、“效能”、“职能”、“经济”、“责任”,这些词汇的频率都超过2.0%,出现率都超过14.3%。非核心聚焦点词汇数量较多,而且非常分散,有“公平”、“发展”、“生产力”、“价值”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也有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如“预期”、“意志”等等,总体来看,这些词汇一般频数都是1,也就是仅仅出现过1次,出现率一般都小于10%,在界定“政府绩效”概念上不属于关键性词汇。

图7 政府绩效概念的原子图谱

有了界定“政府绩效”的原子图谱,就可以像前文一样,按照李怀祖教授提倡的“种差+属名”的方式来界定本文所研究的“政府绩效”的概念了。从原子图谱来看,所谓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行政目标的指引下,在一定时期投入一定成本从事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效果以及实现其目标的程度。从横向来看,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从纵向来看,政府绩效可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这三个层面,即公务员个人绩效、政府职能部门的绩效与各级政府整体的绩效,与绩效一样,无论哪种类型的政府绩效,都存在着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方面。政府绩效是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和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和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效率、效益、效果的最大化。它不仅仅追求传统的行政效率,更追求社会效益、公民满意、社会公平等行政效益、行政效果,它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双导效应”的均衡器。本文研究的政府绩效仅仅是组织绩效范畴,即某级政府组织的整体绩效。我们设计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就是挖掘出来代表某级政府组织整体绩效情况,并能评价这些绩效情况的工具。

五、“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原子图谱界定

在“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界定上,本研究仍然沿用“绩效”和“政府绩效”的界定方式。所不同的是,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政府绩效”的概念较少,但“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界定的资料却非常丰富,笔者选取了74个代表性概念进行解析,如表4(附录2)。

相对于“绩效”和“政府绩效”,“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界定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有定义式的概念,也有描述式的,还有列举式的,甚至有反证式的界定方式。与界定方式多样化相一致的是,这些概念普遍用语较长,用词多样而且丰富,这使得我们所厘清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聚焦点”繁杂,一共获得了498个“聚焦点”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评估”或者“评价”基本上是每一个概念都强调的核心词汇,类似于“公因数”,笔者未将其列入“聚焦点”词汇,但它本身属于聚焦点。我们依然采用前两个概念的处理方式,得到了“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原子图谱(图8)。由于已有“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聚焦点特别分散,词汇虽然很多,但频率和出现率都相对较低。经过统计,频数、频率和出现率最高的词汇是“管理”和“效率”,其频数达到了23,频率为4.6%,出现率达到了31.1%。紧接着是“服务”和“质量”,它们的频数为20,频率为4%,出现率为27%。再次一级的词汇是“结果”、“责任”、“公众”、“产出”,它们的频数最高为19,最低为15;频率最高为3.8%,最低为3.0%;出现率最高为25.7%,最低为20.3%。这三类词汇属于“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核心聚焦点”、“准核心聚焦点”。“重要聚焦点”词汇较多,有“满意”、“成果”、“目标”、“标准”、“投入”、“能力”、“成本”、“政治”、“评定”、“方法”、“业绩”等词汇,这些词汇中,频数最高的达到了12,对应频率为2.4%,出现率为20.3%;频数最低的为8,对应频率为1.6%,出现率为10.8%。其他众多的词汇如“奖惩”、“实现”、“等级”等都过于分散,构不成聚焦点,从原子图谱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图8 政府绩效评估概念原子图谱

按照聚焦情况,我们仍然用“种差+属名”的方式将“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界定为: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一定时期内政府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全面性评估,它是对政府在该时期公共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投入、产出、最终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评判。从横向来看,政府绩效评估涉及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的评估;从纵向来看,政府绩效评估可划分对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即公务员个人绩效、政府职能部门绩效与各级政府整体绩效的评估。无论哪种类型的政府绩效评估,都存在着对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估。政府绩效评估实际上是对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和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和柔性机制、公共效率、效益、效果、公共责任、公众满意的综合性评估,也是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双重评估。本文研究的政府绩效评估是组织绩效评估范畴,即某级政府组织的整体绩效,设计开发的指标体系就是评价整体绩效的工具。

六、结语

概念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其目的是简化思考,便于沟通,在一个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做一素描。有些概念与实施或对象很接近,例如白猫与黑猫、明亮与黑暗、宽敞与狭窄,然而有些概念却实在难以界定,比如“好人”与“坏人”、工作的“重心”与“中心”、“先进”与“落后”等等。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面对一个个不容易界定的概念,而这些不容易界定的概念往往都是研究的重点甚至研究的重心,这使得概念界定成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真正地做到位的研究工作。从目前常见的概念界定方式来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却存在着“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如何提高其效率是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原子图谱的方式,采取分析概念的心像的方式来引入大样本统计的思想来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效率,这无疑是一种客观德尔菲法。在提出原子图谱的基础上,本文以“政府绩效”相关概念界定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原子图谱法,并最终确定了“政府绩效”的相关概念。

总体来看,本文上属于探索性研究,究竟原子图谱法、客观德尔菲法是否科学,或者说科学程度如何,还需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注释:

①从化学性质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就改变了其性质,但我们在界定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概念时,由于边缘的心像认可度很低,可能只是某一个人、个别人的看法,甚至可能是伪心像,省略它不影响把握概念的核心心像和性质。此处特别感谢编辑刘晖霞老师的提醒,当然错漏责任自负。

附录1:

附录2:

标签:;  ;  ;  ;  ;  ;  ;  

定义概念的工具:原子地图集:“绩效”、“政府绩效”和“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个案研究_原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