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 733000
摘 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日益凸现,单一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途径之一。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凭借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巧妙地利用讲解、阅读、习作、说话四个教学环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穿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文本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心理,让每一位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能愉快地面对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 渗透 教育
一、精彩讲解,疏导教育
现行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用上大都贴近生活,反映真善美,有许多中外文学名篇,也有古诗文欣赏,还有精品至情散文等等。这些文章既强调了文学本身的美感,注重优美的语言情景和精巧的布局构思对学生的感染,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另外,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选择上也要强调对学生进行内在真情实感的感化教育,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时,可以借助文章主题提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申教育,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视觉(幻灯、影视)、听觉(录音机)、想象(绘画、描摹)等方面的感受来体味其中的真谛,受到积极向上情感的熏陶,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同时,再进行适当的引申和迁移,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课文主题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是非进行辨别和抉择,从而纠正不良的心理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面对危险情况时的焦虑、无助情绪,正确面对灾难?我们就可以借助《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大多数孩子在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是绝望和无助,而这些坏情绪往往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危险更糟糕。《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那个孩子,在被压在废墟下时,始终保持着积极健康的心态,他渴望活下来,不放弃不抛弃,还以这种积极的心态鼓舞着另外14个孩子保持努力活下去的信心。当然,这里面还有父亲对孩子的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和你在一起。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都会被故事所感动,当学生动情时,我们就可以引导教育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培植起一种在灾难面前保持信心、不放弃、不抛弃、积极求生的心理素质。
二、阅读欣赏,熏陶感染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目前,语文教材除了选编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目以外,还增设了《语文读本》,里面根据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选入了20到50篇精美短文。这些文章不拘泥于课本,以灵活的视角、宽松的标准让学生或感悟励志、或受到启迪,在感受阅读美妙之时,步入艺术殿堂,放飞理想,放飞希望,放飞心灵。如《驼背的故事》和《再塑生命》(以上两篇都选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读本》),这两篇文章或揭露人性的自私与冷酷,或歌颂人性的伟大与坚贞不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感悟领会,在对经典篇目的阅读中使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从对假恶丑的憎恨中升华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良好而又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口语交际,健康成长
当然,在语文学科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不定期地将教育成果展示出来。新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口语交际课的教育目的是要将学生所学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不仅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的展示,还是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展示,也是对自身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的不良情感得到解脱和斧正,在演说和讨论、辩解中表达自己、完善自己,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个性,达成心理健康指标。
四、心灵倾诉,自我治愈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每一位学生在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都会积累下一些不良的情绪,这些不良情感(或情绪)如果长期淤积在心里,不能及时得到渲泄,往往就会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侵害。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激发,往往会暴发出十成的杀伤力。所以,消除淤积在学生心中的这些不良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倾诉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通过指导学生有效习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不良的情绪排遣出来,寻找倾诉的对象,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防线”。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下的习作训练“××,我想对你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讲真话、诉真情,将心中对亲人、师长、同学、朋友等压抑已久的情感倾诉出来,要么表情达意,要么排解压力,让情感得到沟通,也让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另外,日记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学生心灵的密语。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让学生写“心灵日记”,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将藏在心里的话写出来。语文老师也可以尝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不良情绪和升华情感,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论文作者:陈春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情绪论文; 情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