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华的《情诗》论文_程语絮

试论张华的《情诗》论文_程语絮

程语絮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要:张华由魏入晋,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诗歌创作体现了太康诗风气骨下降与文采逐升的演变过程,是魏晋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张华情诗共计五首,在当时诗坛是著名的诗篇,《文选》共载张华诗六首,《情诗》就占了两首(见萧统《文选》“杂诗”类)。他的情诗的地位之高,水平之优,堪称情诗中的上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张华诗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讨论钟嵘《诗品》对其评价是否得当上,罕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华情诗创作的探讨寻绎由慷慨激昂的建安风骨向繁缉绮靡西晋诗风演变的中间环节。

关键词:张华;《情诗》;抒情传统;文学影响

张华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终其一生,他不仅阅历非凡,而且著述丰富。《情诗》是其优秀的代表作之一。《情诗》描摹男女相思之情,深情婉转、清丽动人。张华的情诗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钟嵘《诗品》评其诗曰:“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他的情诗创作体现了他的“主情”观,抒情方式主要体现在缘情表思和感物兴情方面。张华是西晋文坛的一个“坐标”:向前,他取范前人,游弋在前代的文学典籍中,深受《古诗十九首》、建安文人的影响,并沿着他们所开创的诗歌文人化的道路继续前进;向后,他以自己的清丽靡曼的风格和形似的写作方法影响后世,推动着西晋诗风的演变,使西晋文学最终沿着“流韵绮靡,繁文绮合”的道路走下去。

一. 《情诗》内容分析

张华《情诗》受《古诗十九首》影响较大,大多翻新古诗十九首的意境。《情诗》内容比较单一,写男女相思之情。篇篇代思妇、游子立言,或总写相思之情;或写远游旷夫思念离妇,如“游目”篇、“明月”篇;或写闺中思妇想念游子,如“北方”篇、“君居”篇。不论是写游子思妇还是写思妇念子,都深情婉转,清丽动人,极尽相思之苦。

“清风”篇为例: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清风”篇总写相思之情。这篇诗歌蕴意丰富,诗中“佳人”既可理解成思妇,亦可理解成游子思妇。清风动帘,疑是游子(思妇)来会,抬头一望只有一轮晨月朗照,孤独相思之情立即袭上心头,闺房之中虽有朗月、清风,却因为没有游子(思妇)的存在而显得毫无生气。无奈之下,追忆起和游子(思妇)在一起相拥而眠的温馨,可现今只见轻衾覆床,给人无限伤感。“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更是通过居欢夜短和在戚宵长的对比突出对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思妇(游子)躺在空床之上,因想念自己的丈夫(妻子),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凸现一个人的孤独寂寞。

张华以细腻的笔触,真切地描绘游子思妇的内心情感世界,逼真地刻画了离思之人的哀情、伤情、多情!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为:“其体华艳,兴讬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有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情多”指其《情诗》最恰当不过了。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张华:“能以平淡不饰之笔,写真挚不隐之情”,说张华的诗“意未必曲折,辞未必绝工,语未必极新颖,句未必极秾丽,而其情思却终是很恳切坦白,使人感动的。”其言甚且。

二.《情诗》的抒情艺术所体现的张华的“主情”观

在文学理论构建中,最早强调情感作用的当为陆机,其在《文赋》中所标举之“诗缘情而绮靡”,对建安以来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抒情色彩,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和肯定。然在陆机之前,张华即对情、辞关系提出见解,认为诗文应当“主情”。这可从陆云《与兄平原书》中得到证实,陆云说自己“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洁而不改悦泽。尝忆兄道张公父子论文,实在欲得,今日便欲宗其言。”可见张华在陆机之前即已提出诗文创作应重情感,而陆机兄弟在张华影响之下,方提出“缘情”之主张。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篇中亦有类似记载。由此可知,张华对诗文创作中对“情”之重视,当为文学发展自觉后之必然。其主情之文学主张,是较陆机“缘情”说更早之表述,陆机之理论实是受张华此说影响之产物。

张华之“主情”说,尚无更多的历史文献记载。然在其诗歌创作中,确实屡屡阐发着诗歌之抒情特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在其五首《情诗》中,把抒发情感作为写诗之第一要著,而将文辞放在第二位,以实际创作,将“主情”之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应当指出,此处所言之“情”,不具有普遍意义,而是更侧重表现诗人内心之感情,如夫妇之间的男女之情,而非如汉代诗歌中所强调的与政教紧密联系的“止乎礼义”之情。

张华在情诗中,游子思妇,闺妇思夫,无不写的缠绵情深。相思使人幻想,相思使人慵倦,相思也使人失眠。张华诗歌不但善于言情,而且手法多样,灵活多变。这主要体现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衬托感情;运用直笔、曲笔抒发感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想象、起兴等多种修饰方法表达感情。曹魏时期曹植诗歌中也有委婉凄切的男女之情的表达,若将张华的情诗与之相比,可看到曹诗得《楚辞》香草美人之遗绪,多以男女之事喻君臣之事,有政治理想的寄托,尤其是《美女篇》诸诗,或象征诗人被君王冷落、排挤、猜忌、遗弃的遭遇,或表现其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其中幽怨的情绪是作者壮志难酬的哀叹之辞。而张华情诗则无其他的象征意蕴,相对于曹植等人的情诗来说可谓是缺乏深刻的思想寄托,但正是从一点来说明张华的情诗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儿女情长之诗,才是对爱情主题的彻底回归,才是对“情”的真实抒发,才是一个觉醒时代的代表诗作,充分体现了其“主情”的文学主张,堪称是脱胎换骨、辞意皆新的优美篇章。

三.《情诗》的继承和影响

爱情是诗歌表现的永恒主题。张华取范前人,注意汲取前人爱情诗的经验。先秦散文、《诗经》、《楚辞》、两汉辞赋、《古诗十九首》、苏李诗、建安诗歌、正始诗歌等留下了宝贵财富。张华在他的情诗中化用前人诗句和成辞,运用典故,显得典雅广博。《古诗十九首》大都是思妇怨妇相思之语。建安诗坛情诗颇多。张华《情诗》五首全为相思之情,大多翻新古诗十九首和曹丕、曹植爱情诗的意境。其一以分别之久来写相思,与“古诗”《西北有高楼》中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上有絃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非常类似。都写佳人弹琴,音响悲苦,也和曹植《杂诗·西北有织妇》如出一辙;其二、其三把相思之情置于朗朗明月之夜,相思之人徘徊展侧,难以入眠,明显翻新《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意境和手法;其四写男女分居万里,山阻川隔,唯有相思绵绵不绝,明显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和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影响;其五借采花赠佳人而佳人远离来表相思,完全是对《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亦步亦趋。

张华情诗的内容、意象虽然大都是承袭“古诗”和前人诗歌中来的,但手法变了,句法变了,感觉也变了。意境上多有开拓,有了明显的情思流动。原来的叙述,变成白描的线条;原来空隙的地方,加进了装饰性的新东西。原来句与句之间,讲究意象的跳跃而不讲究逻辑和因果关系;现在的句与句之间,开始讲究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在形式上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追求新的技巧,句式上由散行趋向骄偶。描摹细致入微,“析文以为妙”。描写更贴近生活,笔致更情灵蕴藉,风格更清丽靡曼,语言更锤炼、更工巧,咏叹也更深沉;比曹植同类的诗,有了新的时代意识,达到了这类“情诗”艺术上的极致

在缘情表思上,张华的情诗“儿女情多”,流动着一股情思,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缠绵婉转,感伤凄恻。张华的情诗,推动了西晋诗歌的缘情化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继张华之后,张协《杂诗》多有相思之情。陆机其《拟古诗十二首》模拟古诗,写男女相思,感人肺腑,其《日出东南隅行》描写女子的媚态。另外,陆机还有替别人作的赠妇诗和代妇人而作的赠夫诗,表达夫妻间的相思。潘岳更是善序哀情,其《内顾诗》表达夫妻间的感情,其《悼亡诗》怀念亡妻,令人潸然泪下。左思《咏史诗》虽然壮怀激烈,但其《娇女诗》写幼女的稚态稚趣,其《悼离赠妹诗二首》沉痛的抒发了与妹妹左棻的离思。这一传统一直波及南朝特别是梁陈诗坛,艳情诗风靡一时。文人们更加关注男女艳情,描写女子的柔情、媚态甚至男女间的情事。

四、结语

《情诗》既是张华诗歌的代表作,也是真正能够代表西晋前期的诗歌刨作的艺术成就,并体现着时代新气象和“主情”、“非政教”的诗歌精神原则的诗篇,即所谓的“风云气少,儿女情多”。萧统按照“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裁标准,《文选》选张华诗歌六首,其中《情诗》占两首。《玉台新咏》选张华诗七首,《情诗》五首全选。可见,重柔情的南朝齐粱人对张华《情诗》的肯定与重视。

作为引领汉魏诗风向西晋诗风转型的诗人,张华诗歌在因袭古诗的“意悲旨远”、建安诗人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基础上,以其诗歌创作实践了其“主情”的诗学主张。在诗歌内蕴上,张华的重情言志对西晋诗人的一往情深有很大影响。在诗歌抒情艺术上,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方式、又兼文辞华美的风格,对西晋诗风的抒情化和精巧化有重要影响。张华以其绝代的情诗创作独步晋初诗坛,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被评为“儿女情长”的诗人。张华作为我国诗歌由“诗言志”向“诗缘情”转变重要的中介人,他的情诗在中国诗学抒情传统中具有界碑意义。晋初文坛正因有了张华这样的过渡性人物,才最终走向太康文学的“人才实盛”,才形成“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诗歌风貌。

注释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三。

【2】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3】《诗经》,语见《邶风·柏舟》。

论文作者:程语絮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试论张华的《情诗》论文_程语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