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淮话”到“中山风貌”_文化论文

从“秦淮话”到“中山风貌”_文化论文

八面来风 一脉相承——从《漫话秦淮》到《钟山风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钟山论文,秦淮论文,八面论文,来风论文,风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古城南京六朝建都,十代立会,不仅自然风貌独特,而且人文景观荟萃,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从玄武湖到中山陵,从夫子庙到中华门,山水城林风光四季,庙市街景融为一体。人文与自然在此凝聚,历史与现实在此连结,传说与典故在此延续,文化与旅游在此融合。为了推动南京市大旅游文化的构建,从九五年秋到九六年秋,南京出版社先后推出了《漫话秦淮》丛书和《钟山风采》丛书,分别以列入“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最具古都金陵特色的秦淮风光带和钟山风景区为基点,对南京的旅游文化作了雅俗共赏、详略互见的介绍和赏析,引起了文化界、旅游业、读者群的浓厚兴趣和较大反响。《漫话秦淮》已被评为南京市“五个一工程”的获奖精品。在南京市金秋恳谈会图书展和江苏省出版成就汇报展中,这两套旅游文化丛书受到省市领导、同行和读者的称赞与好评。

这两套丛书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创意独特,构思精巧。反映南京旅游文化的书籍古已有之,今亦有之,但是大都比较零乱,形单影只,如散兵游勇,不成气候。《漫话秦淮》丛书与《钟山风采》丛书由南京出版社自行设计选题,编著者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旅游文化的主体意识,它们以系列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形式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比如《漫话秦淮》丛书,含《秦淮风光》、《秦淮风味》、《秦淮风情》、《秦淮风俗》四个分册,分别介绍了秦淮风光带上的名胜古迹、名点佳肴、名人逸事和民风趣俗。因其较多带有轶闻掌故和民间传说的成分,故起名曰《漫话秦淮》。其中,《秦淮风味》荟萃了夫子庙多年来各种风味小吃的老传统,又加上近年来的新创造,同时又融民间传说于名点佳肴之中,实为集大成之佳品。《秦淮风俗》则多方搜集秦淮乃至南京的民间风俗,可称金陵民俗之缩影。全套丛书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了秦淮风光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构成了秦淮的全景式画面。《钟山风采》丛书含《钟山风光》、《钟山风雨》、《钟山风物》和《钟山风韵》四个分册,分别收录了有关钟山的风光佳景、风雨沧桑、风物特产和风韵诗赋等各类文章,同样荟萃了钟山之精华。因其较多地展现了钟山近代之巨变,故定名为《钟山风采》。两套丛书虽相对独立,但又由一个“风”字而密切相连。八面来风,一脉相承。在选题设计上是富有创意的。难怪省委领导同志看了这两套丛书之后,也称赞道:“这几个‘风’编得有新意!”

二、史料权威,内容新颖。南京出版社把丛书的出版作为精品工程来抓,与秦淮区委宣传部、中山陵园管理局等单位合作组成编委会,总揽全局,组织编撰,协调各方,具体指导。《钟山风采》丛书因考虑其影响范围大、质量要求高,请市委书记亲自作序,由市领导牵头任总顾问,聘请专家分别担任各册顾问。另外,还约请市地方志办公室、孙中山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亲自撰稿,严格把关,保证了丛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失,以往文章的有关记叙、描写与现实状况常有出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容易误导读者和游人。在编撰《钟山风雨》过程中,编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遍查资料并认真审核。比如中山陵的具体位置,查证了民国时期的大量史料,纠正了在小茅山之说法,得出了位于中茅山的准确结论。对历史名人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等,编者反复核对史料,力求准确无误,以经得起各方面的推敲和检验。由于编者的认真努力,使该书成为迄今为止这方面最具权威性的一部作品。再如《钟山风韵》一书,原认为吟咏钟山的诗词只有600余首,编者不辞辛劳,查阅有关古籍,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汇集了历代吟咏钟山的诗词近1200首,几乎超出原有诗词的一倍。经反复遴选,逐篇推敲,最后选定160余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配以注释,并请专家审核,确保了该书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三、装帧美观,通俗实用。《漫话秦淮》丛书和《钟山风采》丛书以传播旅游文化为宗旨,把美观实用、方便读者作为定位点。封面设计上,既相对统一又有所区别:如《漫话秦淮》比较亮丽,体现了妩媚浓郁的风情;而《钟山风采》则比较凝重,展示了雄健严谨的风格。这两种设计把集北雄和南秀于一身的古都金陵之特色,琳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内芯也设计不同花式,新颖别致,寓意深切,给读者、游客以强烈的吸引力。开本选择上,出版者采用了36开的形式,小巧玲珑,一手把玩,并为一套四册配了护封盒套,既美观大方,又便于携带翻阅。文字内容上,朴实通俗,删繁就简,每篇文章尽量千字左右,同时又富有一定的文采。《秦淮风情》较多地体现出才子佳人的闲情逸致,因而文风比较柔媚婉约;而《钟山风雨》则集中展示了政治、军事人物的龙争虎斗,故风格比较雄健豪放。体例安排上,做到分门别类,便于读者阅读。例如《秦淮风光》一书,编者以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文学大家同游秦淮的同名佳作为首,既使读者获得审美的享受,又加重了全册的分量和品位。同时,全书以夫子庙地区为核心,以秦淮风光带的各景成为经纬,全面地展现了秦淮之风光。又如《钟山风光》一书,编者独具匠心,将钟山风景区星罗棋布的众多景观分为五大景区,并用“中山陵揽胜”、“明孝陵徜徉”、“灵谷寺探幽”、“紫金山拾珍”、“玄武湖觅秀”这样既富有文学性又比较形象化的编排,将景观如珍珠般串起来,使游客和读者一目了然,可称科学合理的导游手册。再如《钟山风物》,它将文物古迹分为“陵墓建筑篇”、“寺庙建筑篇”、“文化胜迹篇”、“山水园林篇”、“风土物产篇”等几部分,便于查找、引证和使用,同时更注重从古迹的建筑和文物的价值上来叙述和编写,实用性、资料性比较强,为读者所欢迎。

南京历来是南北文化的汇结点和交融处,其海纳百川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阳刚与阴柔的水乳交融。如果说秦淮风光带的“六朝烟月,金粉荟萃”较多地展现了金陵秀丽一面的话,那么,钟山风景区则以“山环水抱,虎踞龙蟠”向游人展示了南京雄奇的风采。从《漫话秦淮》到《钟山风采》,南京出版社在坚持地方特色出书方向的同时,又从旅游文化的视角上拓展了思路,开辟了适应市场需要的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阅读《漫话秦淮》丛书和《钟山风采》丛书,读者可以触摸到金陵文化真实深厚的脉搏,更可以领略到南京旅游生动丰富的乐趣。

标签:;  ;  ;  ;  

从“秦淮话”到“中山风貌”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