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血透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施以钝针扣眼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施以区域法穿刺进行治疗,然后对比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相应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瘤形成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体静脉内瘘;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护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主要包括绳梯穿刺法、区域穿刺法以及扣眼穿刺法。但临床实践表明,绳梯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大,相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因而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钝针扣眼穿刺法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率相对较少,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康复效果[1]。为分析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施以钝针扣眼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进行治疗,然后对相应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75岁,平均年龄为(45.12±3.4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1-74岁,平均年龄为(45.26±4.15)岁。两组患者所患原发疾病类型主要包括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慢性肾炎等。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疾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区域法穿刺治疗及相应护理,在确定患者的动静脉穿刺区域以后,首先应当对穿刺区域的皮肤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和了解,主要是保证穿刺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然后用安尔碘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借助穿刺针进行蜂窝形状穿刺,穿刺时应当保证动脉端相应穿刺点应选择在吻合口大约5cm位置进行内瘘,而静脉端则是以外周的浅静脉类作为相应的回路。
研究组患者进行钝针扣眼穿刺法穿刺,具体包括:.(1)穿刺血管的选择:选择相对比较直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在静脉与动脉距离内瘘吻合口的旁边开口约5-6cm,注意应当避开硬结、动静脉结以及感染等位置,然后穿刺静脉,接着进行动脉穿刺。对于首次自体内瘘,通常是将穿刺时机定为内瘘成熟后的4-6周。穿刺要点:专人负责穿刺,做到四同,同样的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速度与进针穿刺点,约锐针穿次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2)隧道形成后使用钝针进行穿刺,穿刺前使用碘伏棉签对针眼处进行湿敷,5~10分钟后,再用碘伏棉签将结痂去除,结痂清除困难的患者可使用钝针将其轻轻剔除,并再次对针尖与扣眼消毒。钝针进入到针眼的角度要比常规穿刺角度稍大(30~40°),速度慢,沿着隧道慢慢进入,当遇到阻力时说明钝针偏离隧道,此时要避免强行进入,须退出钝针并重新进入;在重新进针过程中可捻转针管找到隧道后顺利进针。针对无法进针的患者,改用锐针在原隧道穿刺约3次,进行隧道重建,做好交接工作,在形成隧道后还可使用钝针实施穿刺。
1.3 评价指标
相应治疗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以数字评分表的形式对患者期间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相应评分为0-10分,表示疼痛程度递增;(2)对两组患者在穿刺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穿刺部位感染、血管出现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及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相应计量资料以( )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说明差异是否显著,而计数资料则是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相应用X2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有P<0.05,则说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0.78±0.24)分,比对照组患者的(3.45±1.12)分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58,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种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感染、血管出现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已经能够较好的提升其生存质量。但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以及合并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血管条件往往比较差,很容易引起内瘘失败以及出现闭塞现象,因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因而,分析探讨一种能够有效保护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管的造造瘘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主要包括绳梯穿刺法、区域穿刺法以及扣眼穿刺法。但相关研究表明[3],绳梯穿刺法对血管的要求较为严格,因而其适用范围相对狭窄;区域穿刺法在透析过程中极易引起血管内膜发生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而钝针扣眼穿刺法由于其自身实施方法的改进,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相对较少,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康复效果[3],因而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广泛应用。
此次研究中,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为(0.78±0.24),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瘤形成等的发生率比之于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及其相应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及其相应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应迎娟,吴春燕,等.钝针对预防内瘘扣眼法穿刺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9(2):26-27.
[2]张丽娜.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脉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386-5387.
[3]张倩,张丽红,王保兴.自体动静脉內瘘的自体检查[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3):153-156.
论文作者:段建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8
标签:患者论文; 扣眼论文; 并发症论文; 动静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自体论文; 疼痛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