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 和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理念的某些误区制约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为此,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大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积极意义,构建以语文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我们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差、沟通能力弱、汉字书写不规范、书面表达能力不足等语文运用能力问题尤为突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生和中专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前将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定理、公式、方程式、化学反应上……而与语文能力培养有关的只是收效甚微的围绕高考指挥棒的“注释、导读”式的语文范文讲解模式,缺乏对灵活驾驭知识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较多,大多不重视文科教学,尤其是将语文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对语文的多功能性认识足,在“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目标引领下,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片面把学生的不好就业归结于专业技能不强。对专业课教学、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对而言,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的大学语文课程重视不够,加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积重难返,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课堂缺乏互动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分别对QCC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进行确认。有形成果是直接的、可定量的、经过确认的效果,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的计算公式:①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15.17%-46.28%)/(15.68%-46.28%)]×100%=92.59%。②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46.28%-15.17%)/46.28%]×100%=67.22%。通过改善后的柏拉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急诊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减少,具体见图4。

虽然在一些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等基础课程,但由于课时量普遍偏少(30 学时左右),难以保证实效;面对人才众多、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大多数高职学生除了完成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外,将其他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了英语考级、计算机一二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上。对提高语文能力则无暇顾及或者不屑“浪费”时间。另外,生源质量偏差也使这类高校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相对而言更薄弱些。

烟囱筒壁构造为:在高度0~17.5 m范围,由外到内为370 mm厚烧结普通砖,60 mm厚空气层,内衬120 mm厚耐火砖;在高度17.5~45 m范围,由外到内为240 mm厚烧结普通砖,50 mm厚隔热层,内衬120 mm厚耐火砖。砌筑砖强度等级为MU10,砌筑砂浆为M5水泥砂浆。内衬材料为耐火砖,内衬砌筑材料为耐火泥。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上过高中或中专,语文基础尚可,无须耽搁有限的时间挤压专业课的学习,这种偏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

工业代谢分析是对工业过程资源、能源进行系统分析的有效方法[3],是描述产业系统中物质能量从资源采掘,经产业和消费系统到最终作为废弃物处置的整个过程的方法。它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对象为某一物流(资源、能源)代谢,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的资源、能源、产品、副产品和废品的物质种类及数量,分析系统结构变化,展示工业活动的物质流动、流出及贮存状况,为寻找改善物质代谢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排放的机会提供信息[4-5]。

1.将职业培训模式引入课堂,成立团队(语文训练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团队成员“随机”组建,避免老乡、好朋友、舍友在同一团队;团队组建后,要选队长、起队名、绘队标、定队歌;在集体讨论、准备的基础上,每队推选一名成员用“PPT”展示团队风采,展示的方式、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并在“大学语文”课程网站的“我行我秀”中展示学生在团队活动和实训中的成果。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改革、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围绕“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确保落实语文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理解、评判能力和母语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人文精神,注重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把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探索职业能力与素养协调发展,把“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课程开设。构建最终目标指向语文综合能力应用的“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在内容上扩大了语文学习训练的范围,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教育观念,使高职语文课程从根本上归向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也直接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评价机制等诸方面的创新与完善,与此前大学语文教学形态明显区分。

根据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沟通能力弱、汉字书写不规范、书面表达能力不足等母语运用能力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实处入手,在确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以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阶进式”能力训练模块:“阅读鉴赏”“口语训练”“应用写作”(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进行选择),围绕学生的专业需求组织教学,在强调语文学习共性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特点与要求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习练活动设计教学环节,开展语文能力训练。

2.“阅读鉴赏”模块教学,注重学生读、写、听、说、活动多样化,与鉴赏、评析、思考、感悟有机结合,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帮助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掘作品的深刻含义,掌握基本的阅读鉴赏方法,培养对文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以“经典重读”“与大师对话”“读书沙龙”等活动,把学生在阅读、评析、思考中获得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4.“口语训练”教学中,安排了“读书沙龙”“洽谈话吧”“演讲论坛”“唇枪舌战”等训练项目,如在“唇枪舌战”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辩论。在论辩中,鼓励学生自由、个性、创意地表达,在口语交际中充满自信、有独立见解、理解、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用语文明得体;此外,教学中还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和“热点人物讨论”等教学环节,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或变换角度引发思考,或组合专题拉开视角,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以提问或问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见解,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获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3.“应用文写作”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学练,简化重叠、琐碎的知识介绍,突出文种、格式、语体、结构的学练重点,对常见语病通过“文章诊所”活动指错纠错,以训练学生语言得体、规范。如在“求职信”的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模拟电视栏目“职来职往”设置教学情境,模拟岗位实际,进行求职和招聘活动。在“实战”中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和礼仪问题现场讲解相关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避免在以后的求职面试中出现偏差。通过应用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语言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加“人文讲座”“人文知识”大赛、“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抄报”比赛、“小记者采访”、情景剧表演等,使课堂所教、所学能在各项活动中形象、生动地得到进一步演练。

6.考核过程化,评价证据化:(1)考核方式体现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考核的原则。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以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改变一次考核定结果、教师一人定成绩的弊端,打破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把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训、教师要求和学生自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以学生提供真实学习证据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课程学习评价的依据,使考核方式多元化、科学化和规范化。(2)能力导向的原则。考核学生语文能力的应用情况,反映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表现。要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全面评价。(3)多元考核评价的原则。课程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测评、教师审评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占20%,小组测评占30%,教师审评占50%,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信力、认知能力和评判能力,学会包容、合作。

南太平洋温暖的海水中蕴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也是飞鱼选择在热带及暖温带水域生活的原因。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小飞鱼已经长大了不少。它们逐渐强壮起来,尾鳍摆动的力量增强了,游泳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个时候,浅海区的浮游生物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生长的需要。小飞鱼必须离开珊瑚礁“幼儿园”,到更广阔的大海里去寻找食物。

这种真正落实过程性评价和证据化考核的成绩评定方法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首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强调语文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环节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力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36-02

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新时期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06SJD880040)的后续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和(1962—),女,上海人,教授,现任职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研究。

◎编辑 赵瑞峰

标签:;  ;  ;  ;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