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莹
摘要:本文试图从传统教育与反传统教育中领悟到一种共鸣的载体,从中学语文教改狂潮中找到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在教改历史的潜行中,网络与模式已成为一种时髦,但教学自古至今,经久不衰,它的文明传承的纽带是什么呢?
关键词:理念;人性;嫁接模式;性格;思维;建构;个性;空间理念
教改犹如圣僧颈上一串佛珠,每个教改者前行的足迹就像佛珠的个体生命,为了演绎佛珠的自我风采,再现佛珠的独特神韵,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可谁又明白,全部佛珠的生命纽带竟是一根不起眼的串线!
——题记
放眼当今语文教研的学术成果,真可谓雨后春笋,争奇斗艳。于漪的语文教育创造观,魏书生的语文教育管理模式,钱梦龙的“三主”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电子课件教学等等,让人平添许多青春的冲动与欣慰。
可是,在这教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期间,是否有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在传统与反传统的挣扎中,是不是遗忘了一条并不起眼的“串线”。它就是在教育学生为学的同时,也叫他们如何做人:在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特征:在勉励学生个体进步的同时,也带动学生群体的优化与发展。
教改的狂热冲击波一阵接一阵,这三种理念却迟迟未受到触动与攻击,这难道是一种偶然现象吗?深入思考之余,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途中,它们之间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的过渡,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种衔接的“串线”。那就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探讨的永恒理念。
一、授学与塑人
“教育的意义在于塑造人”。新时代所要求的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工,更不是书口袋、书橱,而是能独立思考,思维敏捷,素质良好,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建设者,能适应社会中浪里淘沙的残酷考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者明白一个道理,学生不仅仅是为学,还要学做人,教师只是陪伴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匆匆过客,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只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和媒介。
人类的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定为三德——智、仁、勇。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只有三者具备,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惑呢?作为一个育人者,最要紧的是养成学生的自我判断力,尤其是常识判断力更是重中之重。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天狗吃月,那么,一定会导致学生是什么事都毫无主见,碰见一丁点疑问,就求神算命解决。但是不是学生精通常识和专业知识就一定不惑呢?还不能,宇宙和人生都是活的,不是呆的,学生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多变的,不是单纯刻板的,倘若我们教师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学生一旦自己遇事,定是手忙脚乱。
怎样让学生不忧呢?为什么会不忧?中国先哲人生观认为,“仁”这一字,儒家的人生观全体大用都已融入其中。“仁”简而言之,普通人格之实现,那忧又如何?古往今来,大凡忧者,成败得失。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易经》云:始乾而终未济,正因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能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因此,教师在授学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宇宙进化中几万里长途中往前挪动一寸、两寸,哪配得上成功?然而不做,可就真的失败了。仁者看透了这份道理,坚信只有不做,才算失败,肯做就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那如何又能让学生不惧?有了不惑,不忧的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但这属于意志力薄弱方面的问题。一个学生若是意志力薄弱,即使有丰富的知识,临时也用不着,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卦。假如一个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凡事看别人的眼色行事,那谈何勇,谈何不惧。
一个教育者应该明白,学生知识的多寡与学生的做人并不成正比,只有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法则,才能让学生的知识与做人成正比。反之,知识学得越多越糟。
时间赋予我们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育人使命,如果我们生活在人性的丛林中,还不能理清我们育人的方向,那我们的心血将化作一股毒液,对学生贻害无穷。
二、性格与心理
人,是天地之心,是万物之灵长,但自从人类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就是一种心理困扰,由于这种心理困扰的差异,铸就不同的性格命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帝啊,我该怎么办?”这是西方人的心理困惑,是焦虑与刚性的抗争。“吾十而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中国人心理的感悟和淡泊柔韧的性格态度,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民族心理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于是,教师怎样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性格与心理,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话题。一个学生,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家庭背景,同样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智商,然而到头来,有点直线上升,有的一蹶不振。这难道仅仅是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差异吗?难道没有性格与心理的因素吗?
最近,美国公布了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了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其实,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括在性格与心理因素之中。因此,教师塑造学生的健全性格与心理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目前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上更多的是只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像一台机床,力图生产的是成批的标准型产品,却忽略了共性与个性的对立。
当今学生往往在被忽视个体性格,甚至在完全不允许有个性的强迫和高压下学习,一个个缺乏应有的人际沟通,久而久之,酿成了他们的憎恨、愤怒和叛逆。曾有人对诸多学生调查:你中考完了干什么?回答出奇的一致:“烧书!”有的甚至回答:我要把书背到学校门口,一条一条的撕着烧。报刊杂志上也有这样一则记载: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交给老师一篇文章,写道:“我现在最恨老师,老师每天布置那么多作业,我们连玩都不能玩,长大了一定要把老师全部杀了。”以上现象让人寒心,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忽视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的途中应善于从个性化的语言行为中,透视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与心理。李阳“疯狂英语”的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会从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对症下药,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与性格的训练。
三、勉一与劝百
卡耐基说“每个人都有想做重要人物的欲望。”冰心亦云:“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就我们从事教学的人来说,是不是采用一种“勉一劝百”的教学理念呢?对于学生来说,表彰就是一种激励、劝勉。是想通过“勉一”这种嫁接模式,通过那些微薄家婆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凝聚学生现有的才气,再由学生的这种才气光标,激活学生大脑本身桎梏的思维空间。小而言之,如果在班级中时而不时的表扬一些先进的学生,勉励一些后进的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可以向其他学生形成一种牵引力,形成一种向心力。通过老师的肯定和诱导,可以让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发挥,进一步体现让学生的目标意识更明显,变学生拓展思维的希冀变得更主动。从而对学生群体产生一种呼吁力,号召力,最终达到“劝百”的目的。
比如,一个班五十多本作文,我们看完后,能有几本没有毛病的?似乎我们教师成了挑毛病的检查员,别的什么也不会。似乎我们不指出他们的毛病,就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就表现不出为师的水平。其实,有些不足当你指出后,学生未必能改正,而假如这时教师对每一个同学进行赏识教育,那么学生受到的鼓励和赏识后产生的动力永远不会消失,并且这种个体的动力又将凝聚群体的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尽管这种肯定和赏识不是正规的表彰,但同样能让人满足一种扮演重要角色的欲望。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门路,树立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意识”。
当一个教师当着全班或公众朗读学生文章的时候,当学生创办的黑板报被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的心理都能激起“成功人士”的兴奋。这种兴奋犹如一枚小小的枢纽,对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有相当的好处。它可以让学生在思想未成型时期,诱入一种空间意识,让他们知晓:努力进取,在人生中的弹性空间有多大;开拓创新,在人生中的支撑力量有多强。让他们及时在大脑深层,烙下一种争优意识。
假如一个从教者善于采用“勉一劝百”的思维构建模式,可以让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形成一种早期的生存空间意识,思维空间意识,竞争空间意识,责任空间意识,超越空间意识。最终,诱导学生形成一种人性空间理念。
四、结束语
中学阶段的教学探讨由来已久,探讨者的所作所为既因其诉诸明晰的理性而使人感到“生硬”,也因其“生硬”见出一种直觉的意识到了的追求,一种确定的标准和原则,可随着教改这串“佛珠”的破旧立新、循环往复,谁又去聚焦“佛珠”内在的环形“串线”呢?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黄柏初中 342515 )
论文作者:钟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学生论文; 性格论文; 心理论文; 教师论文; 佛珠论文; 教改论文; 意识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