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天然气出口前景分析_西伯利亚论文

俄罗斯向亚太地区输出天然气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亚太地区论文,天然气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全球能源需求状况

通过对世界及俄罗斯能源需求状况的分析可以这样预测,今后1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对碳氢化合物的需求。亚太地区国家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国。若要满足这些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亚太地区的能源资源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从世界其它能源生产国输入大量的能源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在矿物燃料中是最环保的,在亚洲东北部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日本及韩国来说,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距离最近的油气资源供应基地。

如果有资金投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会大幅增加,这不仅能满足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市场需求,还可以向亚太地区市场大量出口。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预测,西西伯利亚地区的气田和潜在气田的年开采能力将超过1.2×10[12]m[3];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气田的年开采能力高达2100×。但实际的开采能力将取决于生产和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状况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行情。

另外,如果建设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通往亚太市场的天然气出口设施,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进口国采购的天然气要达到一定数量;

——确定有效的天然气供应价格;

——在东西伯利亚建设大型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厂,用以加工液化气、分离贵重气体成分,比如氦气等;

——根据深加工产品的购买数量构建稳定的天然气出口系统。

2 亚太地区的天然气需求状况

亚太地区是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近几十年来这个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天然气供应体系也日趋完善,这就使得该地区天然气的需求量在全球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70年亚太地区消耗天然气157×,1980年为704×,1990年为1586×,到2006年达到了4385×,超过全球需求量的15%。

2006年日本天然气消耗量为846×,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为580×,韩国为366×(见表1)。

在技术不断完善、液化气运输效率不断提高且地区天然气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天然气进口量骤增。亚太地区液化气市场的主要供应国除了本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缅甸、文莱等国外,还有中东的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以及北非和西非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液化气是从美国(阿拉斯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运往日本和韩国市场的。

多数亚太国家的经济是按照欧洲、北美的工业模式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工业技术、能源与运输技术的广泛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天然气利用设施的建设方面,技术发达国家——日本独领风骚,在20世纪80、90年代其天然气消耗量迅速增长。从9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的天然气需求量长势迅猛。21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也开始抬头。

近10年来,亚太地区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进一步增长,特别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长最为迅速。此外,这一地区对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有技术上的要求和限制,这已成为促使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天然气在燃料动力平衡表中所占的比重便随之相应提高。根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预测,到2010年亚太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增长到(5000~5200)×,到2020年——(7300~7500)×,到2030年——(9400~9600)×(见表2)。

虽然近些年来亚太地区的中国、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越南等国开发了大量大型油气田,促进了该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但是这些油气田的开发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满足中国和亚太地区其它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亚太地区的天然气纯进口量将达到(1700~1900)×,2020年——(4100~4200)×,2030年——(6800~6900)×

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在天然气探明储量不大(不到2.5×10[12]m[3])且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暂且还不是太大,2007年为580×(包括香港的需求量)。目前,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主要还集中在相对较为廉价的国产煤炭上,天然气在燃料动力平衡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稍多。

为了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国不得不利用一切现有的能源资源:建核电站,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传统的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是能够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近5年来中国的煤炭开采量增长了1倍多,2006年的煤炭开采量超过了23.8×10[8]t,几乎占世界煤炭开采量的40%。预计,2007~2008年中国的煤炭开采量将超过25×10[8]t。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煤炭产量将会达到其资源与技术的极限(按照目前的开采量,中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可供开采45年;但如果按照世界平均开采水平,则可供开采150年)。此外,中国过度开采和使用煤炭资源已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副作用。以上因素都会迫使中国政府采取发展天然气开采利用系统的措施。

中国天然气产业近些年来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地质勘探作业增加、天然气开采量增长,其次是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近6年来,中国的天然气开采量翻了一番,从272×增长到了570×

中国这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山西盆地、四川盆地以及其它地区开发了许多中小型气田。2007年中国石油公司在四川盆地的东北凹地发现了龙岗气田,该气田地下6.5km处储藏有不少于1×10[12]m[3]的天然气。如果再往深处探测,还会发现更多的储量,但这已经属于难采区段,其开发成本将会很高。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天然气年开采量将会达到660×,到2020年——800×,到2030年——860×。与此同时,根据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状况,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会达到730×,到2020年——1760×,到2030年——2600×。如此,到2010年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将不少于70×,到2020年——不少于780×,到2030年——不少于1250×

根据中国亚洲天然气与管道研究中心公布的资料,中国的天然气消耗量在能源消耗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会扩大到1/3。中国公共事业以及日常生活领域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在增长,化学以及工业领域的天然气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但在天然气需求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中国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需求将会呈快速增长,其中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等,然而这些地区的天然气利用技术水平还非常低。

综上所述,在天然气开采的增长速度不及需求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寻找外国供气源,并建设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2005年中国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液化气,直接运到广东的转运终端。2006年液化气的进口量达到10×(按其初始形态计算),而该终端的转运能力达到51×。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关于修建其它一些液化气转运终端、起自俄罗斯和中亚的输气管道的谈判。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较为发达,2007年其长度已经超过了3×10[4]km。2001年长度达953km的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建成启用,2004年长度为3900km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建成启用,2005年长度为860km的陕京二线天然气管道和长度为738km的忠武天然气管道建成,目前正在修建的是西气东输管道复线和西气南输天然气管道。

中国还计划在西部修建与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相连的天然气管道,以备在能源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天然气的供应。该计划得到了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认可,并列入了全国规划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确定由自己的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PetroChina)实施该项目,并宣布要组建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工作组。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修建从中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计划甚至还能成为同俄罗斯方面进行有关由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供应天然气谈判的砝码。

在目前的形势下,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的近邻及重要的经济贸易与政治伙伴,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入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排挤其它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方面必须要设法扩大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本国领土运往大西洋方向的天然气数量。这就要求俄完善相应的天然气运输设施(修建沿里海天然气管道,改建中亚—中央、布哈拉—乌拉尔天然气管道),扩大俄罗斯在中亚能源开发项目中的参与份额。这样才能将中亚地区的天然气纳入俄罗斯的统一天然气供应系统,杜绝大量中亚天然气向中国市场出口的可能性,以及中亚天然气同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的可能性。

同时,俄罗斯方面应该建立一个由本国公司(首先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控制的从俄罗斯及世界其它地区输出天然气与液化气的网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作为一个全球性能源公司,它完全具有能力进入由一些国际公司(BP,RD/Shell,Exxon Mobil,Chevron Texaco等)建立起来的向中国供应液化气的体系。这个供应体系从世界各地向中国输送液化气,当然也可以用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来补充供应。建设输送管道并向中国大规模出口天然气能够帮助俄罗斯确立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地位,占有中国进口天然气70%~85%的份额。

韩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韩国燃料动力平衡表中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是17.3%(每年277×)。天然气所占比重之所以不高是因为韩国自身缺乏天然气资源,而液化气运输设施的建设刚刚起步,此外,同其它的能源资源相比其价格高昂。韩国的天然气需求完全依靠进口液化气来满足。

韩国从1986年开始进口液化气,其进口量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一直呈增长态势,从1×增长到164×(金融危机期间进口量有小幅度下跌)。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天然气消耗量又开始回升,到2006年时达到350×,在燃料动力平衡表中天然气的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目前,韩国消耗的天然气主要从卡塔尔、印度尼西亚、阿曼、马来西亚以及文莱、埃及、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以液化气的形式进口。

韩国的天然气消耗主要集中在居民日常生活领域(125×,占35.8%)和电力领域(115×,占33%)。

关于韩国今后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趋势,韩国天然气集团、美国能源信息署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预测各不相同(见表3)。

世界其它地区对韩国的天然气供应只能满足该国的一部分进口需求。预计,到2010年俄罗斯给韩国供应的天然气将会达到30×(其中液化气为30×),到2020年——150×(管输气约为100×,液化气为50×),到2030年——200×(其中管输气为130×,液化气为70×)。据测,俄罗斯在韩国天然气市场所占份额将达20%~30%。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要积极参与控制世界各地(非洲、中东、亚太地区、南美洲等)对韩国的液化气供应,并以此来加强俄罗斯对韩国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力。

日本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天然气在日本燃料动力平衡表中所占比重约为15%(846×)。目前,日本在陆架区进行小规模的天然气开采作业,开采量仅为(15~30)×。因此,日本大部分天然气需求要依靠进口液化气来满足。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气进口国。2006年日本进口的液化气达到了829×,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文莱等国。

根据日本国家新能源战略,预计到2010年日本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880×,到2020年——940×,到2030年——1020×(见表4)。

预计,到2010年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将会达到50×,到2020年——70×,到2030年——100×。届时,俄罗斯在日本天然气市场所占的份额将会达到6%~8%。萨哈林岛、东西伯利亚地区以及萨哈共和国将是俄罗斯对日本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地。

蒙古天然气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目前,蒙古每年需要约50×10[4]t液化石油气。其中,大量丙烷和丁烷混合物用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少量应用于交通领域。电力生产主要还是利用煤炭资源。蒙古80%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乌兰巴托。

目前来看,蒙古对天然气的潜在需求量大约为20×,这其中已经包含了乌兰巴托热电厂改用天然气发电后所需要的天然气,以及一些工厂、住宅和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天然气。

3 俄罗斯天然气开采前景及对亚太地区的出口潜力

在投资条件得到保证,天然气探明储量不断增加以及新矿田不断投入开发的情况下,到2010年俄罗斯在国内及国外的天然气开采量将会达到6810×,到2020年——8900×,到2030年——9100×(见表5)。如此大的产量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能保证扩大对欧洲的供气量,并且打入中国及其它亚太国家、美国的天然气市场。

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主要供气区是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近10年来,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年开采量为6700×,东西伯利亚地区为1200×,远东地区为300×。但需要指出的是,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中伴有含量很高的其它元素,如乙烷、丙烷、丁烷和凝析油等。到2020年这两个地区的氦气年产量将可能达到(1.35~1.5)×

萨哈林气田有可能从2008年开始向亚太地区出口液化气。到2010年萨哈林2号气田的液化气产量及供应量将会达到960×10[4]t,或是134×(见表6)。

预计,2010年后将开始实施从俄罗斯科维克钦气田向中国和韩国供应管输气的计划;2015年后将可能从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萨哈共和国的一些大型气田出口天然气,与此同时,萨哈林1号气田将有可能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出口管输气。到2012~2015年,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也将开始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到2020年出口量将会达到400×,到2030年将增加到600×。除去满足国内的天然气需求以及履行对大西洋国家(欧盟、独联体、土耳其)的出口义务外,到2020年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东西伯利亚地区、萨哈共和国以及萨哈林岛陆架等地区每年向亚太地区出口的天然气将达到1080×,到2030年达到1650×

4 俄罗斯东部向亚太地区输出天然气的条件

目前影响俄罗斯对中国和亚太地区其它国家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运输体系,首先是缺乏天然气输送管道。俄罗斯在西西伯利亚和欧洲地区铺设了发达的天然气运输管网,但是在东部地区只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一些输气管道,而且只铺到普罗斯科科沃地区(克麦罗沃州)。要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建设新的天然气管道体系,首先要在东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包括外贝加尔)铺设天然气管道,把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与俄罗斯统一天然气供应系统连接起来。俄罗斯计划在东部修建的天然气管道有:科维克钦气田—萨彦斯克—安加尔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赤塔,恰扬金斯克气田—科维克钦气田,科维克钦气田—伊尔库茨克—普罗斯科科沃。

2010年以后随着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萨哈共和国天然气开采量的增加以及东亚天然气供应体系的完善,俄罗斯最终将可能作出铺设天然气出口管道的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最为有效的天然气管道路线是:伊尔库茨克—赤塔—外贝加尔斯克—哈尔滨—大连—北京,平泽—首尔。

2010年后从萨哈林岛输出的天然气将会骤然增多。此时,虽然萨哈林岛陆架气田的天然气输出系统还没有统一到东西伯利亚天然气供应体系中,但该地区所产天然气却足够保证萨哈林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天然气供应,并能够向亚太地区出口。届时将要实施的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有:(1)北萨哈林—南萨哈林,并且计划在萨哈林岛南部建设天然气液化厂和液化气转运终端;(2)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目前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段已建成,计划在达利涅列琴斯克区修建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支线,在纳霍德卡建一个液化气转运终端。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将与东西伯利亚及远东的管道连接在一起。

将来还可以把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通过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运往日本、韩国、中国东北地区以及美国的西部地区,并且在太平洋各港口转运液化气。俄罗斯亚玛尔涅涅茨自治区出产的液化气则可以利用北方的海上通道出口。

此外,俄罗斯总统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入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计划,即铺设阿尔泰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可以将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大规模输往中国的西部地区。预计,到2012~2015年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可以利用阿尔泰天然气管道经过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输往中国新疆,并进而注入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俄还计划沿交通走廊的走向修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苏尔古特—库兹巴斯—阿尔泰—中国天然气管道,它的总长度为2670km,管道内径为1420mm。这条天然气管道的线路最初是由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于1998年提出的,目的是将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输往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并进而出口到中国。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发现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资源,要在国家关于发展碳氢化合物资源开发及深加工、构建石油天然气化工生产体系的国家统一规划框架内开发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

俄综合开发油气资源的目的在于:

——对原料基地进行区域划分,并掌握原料的质量状况(包括了解天然气中的特殊成分);

——扩大投资规模及相关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地缘政治知名度;

——确定加工及消费市场,包括国外的市场;

——创建统一的运输体系。

对于俄罗斯来讲,在国家、地区和贸易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建立东西伯利亚油气开发体系是必须的。若要实现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萨哈共和国油气综合开发体系的平衡发展,俄罗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同时且协调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体系;

——完善交通、能源及公共基础设施;

——发展天然气加工业和氦气加工业;

——建立氦气储存库以及油气产品输送管道;

——发展天然气化工生产体系,大规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俄罗斯一些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正在制定天然气领域的对外经济合作原则,这些原则应该适用于俄罗斯所有从事天然气外贸活动的公司。对俄罗斯、亚太国家天然气生产及消费状况以及能源领域国际化进程的分析表明,俄罗斯在向亚太国家首先是中国出口天然气方面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在出口管输气之前要在俄罗斯境内最大程度地将其中所有有价值的、或者具有潜在价值的成分提取出来,包括乙烷、丙烷、丁烷以及其它成分;

(2)确保向中国或者其它亚太国家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同销往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价格保持一致,或者可以高于对欧洲的价格,因为这一方向的液化气运输成本更高一些。在俄罗斯具有统一天然气出口渠道的情况下,必须同世界其它地区的天然气出口国(特别是在俄罗斯具有生产性资产和经济利益的外国公司)达成一致的销售策略;

(3)在铺设天然气运输管线时必须优先发展俄罗斯能源产地以及运输中转地区的社会经济,并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实现天然气供应的管道化;

(4)俄罗斯的公司,例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等要积极直接参与亚太国家(首先是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印度、日本)天然气运输、储存、供应以及利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5)必须给予俄罗斯相关企业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外交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参与其它国家的天然气开采项目,并获得向那些对俄罗斯天然气加工产品以及石油化工产品有需求的国家供应相关产品的权力。

收稿日期:2007—12—20

标签:;  ;  ;  ;  ;  ;  ;  ;  ;  ;  ;  ;  ;  ;  

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天然气出口前景分析_西伯利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