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论文_顾秀珍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论文_顾秀珍

◇ 顾秀珍

(仪陇县教师进修校 仪陇 637676)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课堂授课方式等,都有强有力的影响。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教学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因此,要想把握核心,抓住关键,让新课程顺利实施,我们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转换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

一、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应该是自主性学习的培育者。

自主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注重教材的人文和情感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主转移到以“学”为主。教育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校门,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和引导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只要掌握了自学创新能力,学生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自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 改革的内核所在。

二、教师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合作性学习的参与者。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形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统治者”的角色,转变多年来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要求学生“格式化”的上课模式,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支持者,帮助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这样才能使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充分体现。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更多地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教师也应积极合作,平等参与,提供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师不仅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还应该是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学生自学课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拓展的顺序进行,能够较好地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现代教育观念不再只强调教,更关注学生如何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引导者;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是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去吸取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教与学结合、以学为主,教与导结合、以导为主”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学习方法的倾向,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四、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还应该是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者。

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科内外学习的过程 ,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科学客观地予以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个性化表达,允许有差距,允许犯错误,允许形成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尤其对于个性化的存在,不可用单一的标准衡定,不可用唯一的教条抹杀。无疑,通过对综合性学习的科学评价将有效地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五、教师不仅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体系的开发者。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教师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而且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和开发。在教学中,要坚持“从教材中来,再到教材中去”的原则,应用教材要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再到“不用教材教”。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教材的外延,挖掘教材的内涵,不断地超越教材,超越自我。

六、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还应该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语文应该走进人的心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是,做为教师要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标,重新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重新审视和评价现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应该再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灵动的塑造者。要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下转第2页)(上接第1页)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以最终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尤其要侧重加强人文教育,以真、善、美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教育不仅是追求高学分,而且要塑造出一个个有鲜活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语文不仅具有言情、载道的作用,而且具有“塑人”的作用。鲁迅认为,“要拯救国民的灵魂”只有文学,可见语文的教育功效。语文教师,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领略民族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的营养,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潜移默化就会塑造出美丽的灵魂。缺乏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塑造出的只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和创造的动机来教学语文的时候,就会发现语文教师在用美的力量催生和塑造着美的心灵。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定位和科学认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关系,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也才能以课程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我国新课程改革尤其突出了“人”的本体地位,可以说是极具人性化的课程改革。只要广大的教师能够真正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程改革必将形成平等、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本身的和谐发展 。

初中化学教学之我见

论文作者:顾秀珍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论文_顾秀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