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倾向于人工管理,单位需要资源投入力度较大,档案工作进展缓慢。正是基于这种背景,越来越多单位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出发,开始探寻智慧档案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智慧档案服务建设由此产生。智慧档案服务建设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依托互联网技术,这一管理模式能够减轻单位的人力消耗,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管理上解放出来,推动档案管理朝着档案治理转变。虽然关于智慧档案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档案管理实践中,许多单位在开展智慧档案服务建设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如何优化智慧档案服务,提升档案信息化操作水平,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驱动;智慧档案;服务建设
引言
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传播效率提升,档案管理的方式也趋向于多元化,整个社会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信息技术对公众生产生活的渗透力度加大,也逐渐影响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效能,档案服务呈现出智慧化、可持续化以及科学化的特性。本文立足于智慧档案这一生态视域,探求信息技术驱动下档案服务路径,希望能够充实档案现代化研究的内容,提升单位档案管理成效。
1智慧档案发展趋势
1.1向高级档案范式-智慧档案范式迈进
纵观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变迁过程,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档案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主要是对档案实体进行管理,收、管、用等工作环节也都是围绕档案实体对象进行的,档案管理理论也是基于此而建构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档案工作领域的变革,信息管理理念与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档案管理之中,档案信息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步发展为档案工作与档案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进入21世纪,起源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理念与方法同样也被引入档案工作领域,从而又产生了另一新型范式,即档案知识管理范式。
1.2向新型档案馆模式——智慧档案馆发展
纵观档案馆建设模式发展的历史脉络,一般认为有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和智慧档案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当然,也有学者将档案馆建设的脉络划分为实体档案馆、智能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和智慧档案馆四个不同阶段。实际上,这一划分与一般认识并无实质差别,只是将传统档案馆阶段再细分为实体档案馆和智能档案馆两个阶段。实体档案馆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相对应,而智能档案馆虽然融入了智能建筑的新概念,但并未脱离传统实体档案馆的窠臼,依然处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范式。但无论怎样划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都一致认同智慧档案馆是未来档案馆建设的新模式。尽管智慧档案馆在当前并未进入实质性探索和建设阶段,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未来趋势,但是其作为未来档案馆发展新模式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显,而且各种主客观要求也是愈加强烈。首先,当前对智慧档案馆的总体定位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一致的,而且与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全符合的。从根本上来说,智慧档案馆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吻合的,完全有条件协调发展,而且也应该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其次,智慧档案馆的功能要明显优于以往任一阶段的档案馆模式,集中体现了未来档案馆发展模式的先进性。智慧档案馆能够借助各种新兴技术感知和处理档案数据、信息、知识,包括档案实体,使之上升到智慧的高度,最终实现智慧服务。虽然档案馆的智慧转型还是立足于“记忆+服务”的基本功能,但这是“智慧记忆+智慧服务”,明显已经有所升级。再次,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更能满足智慧时代与智慧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智慧档案服务路径分析
2.1创新智慧档案服务方式
首先,购置云储存终端,构建智慧档案云,加快档案共享机制建设。档案内部的信息资源庞大,需要占据较大的存储空间,以计算机硬盘为终端搭建档案共享系统不符合经济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单位有必要购置云储存终端,实现储存空间的最大化。单位可以与百度云盘、360网盘等云储存终端商进行洽谈,以上述云储存商的云储存终端为基础,实现档案共享,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的便民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节约单位成本,单位在购置云储存终端时,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例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教育部门之间都存在交叉职能,共同出资构建智慧档案云,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其次,开发“掌上档案”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单位可以购置一台高性能计算机,以该计算机为依托,融入微信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开通“掌上档案”服务,拓宽用户查档渠道。最后,搭建档案智能服务平台,开发内部管理系统。为了提升档案检索效能,保障档案安全性能。单位有必要开发内部管理系统,将档案进行数字化后,录入到管理系统当中。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智慧档案服务建设,需要一批技术能力过硬、服务意识过强的档案人才。首先,单位要优化培训体系,从培训工作入手,全面提升档案服务人才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以及知识技能。单位可以与档案馆、高校进行合作,分批次将工作人员送往档案馆和高校进行进修,使其适应智慧档案的发展。其次,单位要制定政策,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创新,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与档案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兼具计算机技能、档案管理知识以及统计知识的档案人才。最后,注重人才引进。单位在引进人才时,应当结合现阶段智慧档案工作现状,引进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的人才。
2.3创建智能数据仓库,实现档案深度挖掘利用
档案的智慧化源自对数据的精准分析与科学利用。因此,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数据仓库,以便深入挖掘档案价值,提高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效率。首先,应立足于公共服务要求,确立数据模型的构建需求;其次,应结合模型需求,就结构化、非结构化海量数据展开细致筛选、转换与提取,并建立智能数据仓库;再次,应对模型进行修正、优化,结合实验结果对参数与规则等进行调整;最后,应结合最终模型就档案关联信息进行挖掘、分析、预测,为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4搭建智能服务平台,享受智慧查档新体验
智慧档案中查档过程能带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因此,档案馆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查档效率与用户体验。其一,在智慧档案系统中增加指纹识别功能,对新用户进行指纹信息采集,使指纹关联其个人信息,待下次查档之时,用户只需录入指纹即可识别;其二,在档案馆库房管理中引入人脸识别功能,以保障员工出入库的安全性;其三,在系统搜索引擎中引入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可利用人机对话,连接系统搜索引擎,通过语音的转化与处理,完成查档过程,使档案检索与查阅过程更灵活。
结语
在信息技术驱动下,智慧档案服务建设成为档案管理行业技术革新的标杆。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智慧档案的服务理念,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驱动下智慧档案服务建设的路径,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操作建议。伴随云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档案服务模式会呈现出新的特性。各个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自主学习前沿知识,用创新意识武装头脑,才能真正解决潜藏在档案管理内部的不利因子,推动智慧档案服务建设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笔者相信,在社会各界档案意识提升以及科技继续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档案建设会走向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薛金玲.智慧城市视野中的档案信息服务新探[J].山西档案,2015(4).
[2]何振,易臣何,杨文.档案公共服务的理念创新与功能拓展[J].档案学研究,2015(3).
论文作者:陈旭1,任义生2,付晶晶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档案论文; 档案馆论文; 智慧论文; 单位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实体论文; 范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